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跟小學老師談官津

上星期和一位在津貼小學任教的老師,談津貼學校內的學生情況。

他說官津小學因為所收的學生,大都是經由大抽簽(就算有兄姊,兄姊都是由大抽簽而來的),所以學校不能選學生,而收回來的學生,水準真的可以很參差,他誇張說,有小五小六的學生,所說的英文也不及我女兒好,學生也多來自基層的家庭。學校為了補底,所以差不多每天都補課,可想而知,官津學校的老師其實是很辛苦的。

其實這情況不難理解,基層的家長,父母為工作,沒有時間教養孩子,沒有資源來讓孩子上什麼語文班,興趣班,所以孩子的底子是差一點的;到上小學時,同樣家長也沒有時間陪子女溫習,也沒有錢給孩子參加補習班,孩子差不多要自己來面對功課,所以學校都要提供補課和補底的課程,老師工作是多了,但是學生底子差,也很難有很突出的表現。

相對直資和私校,肯付學費的家長,當然資源比基層多得多(如果是基層,直資私校的學費用來交補習費還比較實際),亦普遍比基層家長有能力緊張子女成績,例如對功課和溫習。所以,反過來在直資私校的老師,可能比官津學校的老師還輕鬆,既不用理會什麼什麼教改,也不用補那麼多課,橫豎家長自會帶學生去補習,學生不明白也會找補習老師問,學校老師反而可以教得更深。這些學生入學時底子好,將來畢業成績較好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對這些學校來說,最重要是他們能夠自己去選自己的學生,所以名校紛紛轉為直資,美其名為多些資源,但是可以自己選學生,出品有保證,而反過來又更多家長因為畢業派位成績好,爭相讓孩子進入這學校,課程又可以深些,老師又輕鬆,何樂而不為。

在香港這個混亂的教育生態下,家長只好自求多福,自己去為自己的子女打算吧。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報讀私校結果

昨夜同時間收到九龍塘宣道小學和蔡繼有學校的回信,宣小備選而蔡繼有則取錄了女兒;以女兒的表現,宣小的結果是比想像中好,而蔡繼有收了女兒,則令我和太太都很開心。所有女兒報考的小學都出了結果,全家暫時都可以休息一下了。總結之下,所有小學的結果是:

取錄:禮賢學校,崇真小學(主流班),九龍塘學校(小學部),蔡繼有學校,德望學校
備取:九龍塘宣道小學
失落:陳守仁學校,女拔萃小學

五間取錄女兒的學校,除了德望之外,其他的都已或將會註冊,到最後一同考慮,這五間學校,其實都是很多人想入的學校,口碑也不錯,女兒能入讀任何一間,都不會是錯的決定。

女兒能有五間好學校取錄,女拔小學可以參加到第二輪面試,我覺得女兒的表現已很不錯,最值得開心的是,女兒在學術方面,必定不比九龍塘名幼稚園的學生好,她的英文不是「鬼妺」般流利,沒有讀英文拼音,沒有做公民式,珠心算等都沒有參加,所以她本身串字數學也不是很好,但是她也能得到幾間學校垂青,足見她本身的其他條件是學校所欣賞的,例如個性,自信,禮貌等等,當然也可以說是她給人的整體感覺也是好的。

現在我們要做的事,便是要考慮如何為女兒選擇那一間學校,最重大的決定是,是否讓女兒入讀蔡繼有學校,因為這一個決定,便決定女兒將來十二年都會在這學校就讀,最後,更不會參加香港的公開試,否則,其他的學校都是主流小學,將來中學都可以選回其他主流中學,甚至是轉回官津中學。一個很普遍的意見是,如果是讀主流學校,如果有問題,例如適應、家庭經濟等等,學生由蔡繼有(或一般國際學校)轉回主流學校,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經歷,更甚於一般的轉校,原因是學校的作風以及學習模式都有很大的分別,說白一點,主流雖然做了很多改革,說什麼求學不是求分數,但是到最後還是真的是在看分數,如升中的派位,便是看學生的評估,來分組派位。在國際學校,主要是鼓勵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以開始時的學術不會很深,但是後來學生有了自學的能力,理論上便會反超前,而且更能終身學習。另外,學費也是一個很大的考慮,現在的學費首五年是五千元一個月,跟著的五年中學更是六千多一個月,單是首十年便已是數十萬之多,對於中產的家庭來說,可以的話,用在其他地方當然是更好。

現在會做的,便是讓女兒繼續參加統一派位,和考慮如何取捨取綠了女兒的私校。

Monday, December 07, 2009

內地來港學生

最近在學校門外和其他家長談,其中一位家長,大兒子和女兒同幼稚園,她的細女快要上幼稚園,除了報了哥哥的幼稚園,還有申請其他幼稚園。這位家長說,面試時看到有內地來港的家長(不是香港人),他們帶著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來申請入學。內地家長說,如果香港幼稚園取錄他孩子,他們便會來香港居住,否則,他們便會留在內地讓孩子在內地求學。

看來,內地居民產子的現象,似乎開始在幼稚園反映出來,孩子是在香港出生,所以他們有權在香港接受教育。對於不同背景的家長,也許他們的取向不同,如果是普通的家庭,幼稚園不是免費,他們也許沒有很大的誘因來香港,他們也許會讓孩子在小學階段才來香港,接受免費教育。而對於富有的內地家庭,也許他們不會那麼熱衷來港就讀,他們有經濟能力在內地接受優質教育,或到外國留學去。

在大學裡,曾接觸過一些內地來香港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當中有一對情侶在香港註冊結婚,之後和新娘子談過,如果他們在香港生子育女,可以接受香港的(我自以為是)優質的教育,怎知她告訴我,他們如果有子女,他們可能會選擇讓子女回內地接受教育,原因是內地的課程比香港的還要深。那時我才醒覺,我們香港人以為很好的免費教育,其實從外人看來並不是什麼特別好。

現在在本地的大學裡,真的是多了很多非本地的學生,尤以內地為多。我曾問過一個內地學生為什麼他選在香港讀大學,他說因為想離開家獨立,而我問他要用多少錢時,他說學費的確是比本地學生多(自費學生的學費也許比本地學生的多一倍吧),加上租宿舍和食用,大概要用十萬一年吧,要讀三至四年,即是他們要用三四十萬來讀一個學位,比本地學生的是要多,但是相比遠赴歐美讀大學,則便宜得多了。另外,原來這些來港讀大學的大學生,如果他們可以畢業後在香港找到工作,他們是可以留下來的,如此居留七年之後,他們便可以拿香港身份証了,這幾年所賺到的錢,也許己扺得過之前讀大學所付出的錢了。還有,如果他們成績好,他們是可以報讀研究院,還很大機會有助學金,除去了學費和食用,他們其實每個月都可以有錢儲起來,讀完碩士甚或博士之後,他們便已可以儲起一筆錢了,跟著再選擇留在香港找工作,又或報讀海外大學再留學去。

內地學生來港讀書,已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在大、中、小學以及幼稚園,香港的家長要有心理準備,他們的子女必定會多多少少和這類學生一同學習。其實當中有暴發戶的學生,也有內地中產的學生,也有學業很好得獎學金的學生,所以香港家長也不必當為什麼洪水猛獸,只要事先結子女心理準備,這些內地學生也不一定是難相處的,反而可能可以從他們身上對祖國有更多的認識,和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普通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