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09, 2011

統一派位

上星期六是統一派位公佈結果的日子,有朋友的女兒來年升小一,她便當天早上到發佈中心拿派位結果,開心的是她女兒給派入第一志願,是一間有直屬中學的天主教學校,開心得很。但派位公佈之前,非常緊張,我也是非常理解的,所以放榜之前,便已打算如果派位結果不理想,便要怎樣怎樣做來叩門等等。

這朋友另一個緊張的原因,是她丈夫說在她女兒幼稚園期間,便說不會讓女兒讀直資私立小學,原因是他覺得他求學時期,不也是讀這些官津學校?不用交學費,為什麼現在女兒讀中小學,便要交學費來?所以幼稚園期間,不太認同太太給女兒參加課外活動的當,學什麼什麼都不需要,當然亦不會讓女兒參加面試班,而亦不像其他家長般讓女兒考直資私校,當是統一派位的後備。這母親對丈夫的意見雖不認同,但還是跟從了。之前我和這母親討論過她女兒升學的問題,那時我已知她丈夫不會讓女兒入讀直資私校,即只會讀官津,我見她很緊張擔心,我便曾對她說,其實就官津學校而言,如果只談學校本身而言,其實每一間都是好學校,當時這母親可能會很奇怪,她找我來問那些學校是好,我便跟她說每一間都是好學校。

其實就官津而言,校舍是政府所建,越新的學校其校舍便越大,設備越齊全,以現在教育當局不斷的教育改革,收生人數不足,每間學校都在高調宣傳自己學生十項全能,在公開比賽和考試有什麼什麼的優異成績,老師能不全力教導學生嗎?現在的老師,每每要由上午七時工作到晚上六時甚至聽過有八時才下班的,就老師而言,全心全力,那個老師會不重視學生的成績呢?如果有懶散或不善於教的老師,早給校長開除。所以官津學校而言,硬件(校舍)新,軟件(老師)亦不會差,所以官津學校的分別在於,這些學校可以收到什麼學生吧,當然這取決於學校的位置(校區),亦間接是該校區的人口分佈和普遍家庭背景了。

所以當父母只能選自己居住的校區內的官津學校,而這區內沒有特別出名(即絕大部份家長會選為首志願)的學校,其實所有官津學校都差不多了,而我看到我給這母親所建議的數間官津小學,其中五間校舍都是在近十年由政府所建的,校舍新而設備齊全,分別是辦學團體的宗教背景(天主教,基督教和無宗教的)和是否有一條龍中學(有一條龍中學的,沒有升中壓力,但沒有一條龍中學的,則會更重視學術成績,兩者各有各好),全是中文小學(現在除了直資私校,大部份都是中文小學吧),課程差不多,老師又不會有很大差別,校長那一個不是重視學生的學術成績?學生來源差不多(既不是名校,也不會有家長好像要入九龍塘名官津那樣找方法入這校區去抽這些學校吧),所以只要入到這數間新學校其中一間,只要校風不差,還不是一樣嗎?所以我跟她說,既然她怕升中有壓力,便建議她選了其中一間有直屬中學的天主教津貼學校為第一志願,跟著將居住位置附近的數間新小學作跟著的志願即可。如果派位不理想,便以自己統一派位都是以這學校作第一志願作「誠意」來叩門,如果不成,便到附近數間新學校去叩門,數間官津,總有一間會收吧。跨區派位?除非有直資私校作後備,否則不要拿自己子女的小學來兒戲,隨時可以派一間自己沒有選擇的小學給你。

對於這母親的丈夫,其實從某個⻆度來說,他也是沒有說錯的。他由女兒小時不給她任何課外活動,沒有上面試班,現在不是便入了他那區一間新建成而又免學費的官津小學嗎?他說他太太過份緊張,她所做的是不需要的,因著他女兒入讀了這間官津小學,不又是說得不錯嗎?如果要跟這位父親去辯,讀名官津或直資私校,比他現在讓女兒入讀現在這間官津小學好得多,可以有那些論點?

部份直資私校是英文小學,學英文會較好:直資私校可以用更多外藉老師來教語言,尤其是英文,所以學習語言會更好;反對意見可能是,現在官津學校都有外藉老師來教英文,所以也有機會接觸外國老師,如果父母見到女兒讀語文有困難,讀官津慳回的錢便可以用來上語言補習班,效果可能會更好,但是錢用來交了學費,反而沒有多餘錢來讓女兒上語言班。另外,怎能量化學習語言的成果,和所交的學費是否相扺。

直資私校的教學模式可以比官津學校更活,學生學習得更有趣味,學得更好:某個程度上是對的,但是當學生開始要面對升中,要應付TSA,不論學生身處那類學校,還不是要不斷的做練習嗎?初小時學得活一點,又有什麼分別呢?很多家長會這樣說,如果孩子本身是讀書的材料,在那裡都可以讀得好,如果不是讀書的材料,在那裡讀還不是一樣?也聽過有直資私校上課不教,而是給學生帶教材回家,讓家長或補習老師來教,那為什麼要交學費?直資私校有遊學團,這些都是父母自費的,但是官津學校,也開始有籌辦遊學團,慳了的學費,用來參加遊學團,不是更好嗎?

直資私校的學生是來是中產或以上,將會是子女的朋友主要來源,對子女畢業後有幫助:如果家長本身不是中產或以上,只是剛好可以負擔學費,可能會想到自己子女要面對身邊物質充裕的同學,心裡可能不是味兒,更怕子女給排擠出去,交不了朋友,反而不能建立好社交圈子。就算是中產的,可能反而想自己的子女對社會有更多認識,認識不同階層的人,不想子女每每覺得自己是比其他人優勝。這個在乎父母怎樣教導子女面對,和子女本身的自我形象,每個孩子可能不同。

對於直資私立和官津之間的分別,只有其中一點我可以肯定,是讀直資私校的,絕大部份都不會是社會上的草根階層,更無可能是靠綜援為生的(直資是有學費資助,但沒有資源的家庭,又怎能令孩子考得入直資私校呢?),所以學生背後的家長,都是重視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官津學校的學生,可能其父母絕大部份時間都用於工作,沒有時間去管教子女,這些沒有父母管教的子女,便是自己子女的同學,這是中產父母最怕的事。(亦有說中產或以上的雙職家庭,父母同是大忙人,所以也沒有時間去管教子女,所以在直資私校,亦間中聽過有被寵壞了的學生,但是課餘後,總有家傭、老人家或補習老師照顧教導,但相對於沒有管教和課餘沒有人看管的學生,對中產家長而言,後者較可怕。)

所以要和其他父母討論讀直資私校是比讀官津好,是很難說服別人的,尤其是很多論點都不能量化(每個家長的價值觀不同),來和學費相比,亦不是對每個學生都適用,所以如果孩子的父母不認同,不覺得學費是值的,是很難說服這類家長,亦沒有什麼特別原因要去說服其他家長,要他們認同讀直資私校較讀官津好。直資私校在某些地方是比官津好,中產或以上的父母,便覺得這些好處(或只是好一點的地方,而是否好一點或好很多,也是主觀得很),便已值回學費了(因為他們有經濟能力,和學費只是家庭收入的一小部份),所以便選直資私校。

所以我會想,其實讀什麼學校也好,最重要是父母兩個都認同同一個想法,在子女幼稚園時,多向身邊朋友查詢,多搜集意見資料,在討論之後一同作出決定。更重要的是,不論子女讀什麼學校,也不要在子女面前大數學校不是,說子女讀一間差學校,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學校不好,私下去找學校,找到學校轉後,便向子女討論和解釋,跟著便轉校去了。子女在聽到父母對學校有很多意見,到真的能轉校為止,他們會無所適從,阻礙了他們學習和與同學老師的相處,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