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01, 2020

教育的反思(六)

近日看到兩則新聞,都是因為去年的社會事件,再加上今年的疫症,令香港的旅遊業以及航運業進入寒冬,很多相關從業員失業有關的。其中一個本地導遊,因為失業而到連儂牆傷人,最終被判有罪,鋃鐺入獄,另一個從事航空業作為空中少爺,因航班大幅減少而失業,跟着在短時間內在友人介紹下,成為紮鐵工人。在這裏,我不是要去討論這兩件新聞的細節,對我來說,這兩則新聞對我的啟發,是不同人在面對逆境時,作出不同的反應,得出不同的結果,作為父母,可以想像子女在人生中必定經歷逆境,當我們還在他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教導他們如何面對逆境,培養他們的情緒智商和逆境智商呢?還有,他們應如何看待他們的學歷以及將來得到的專業資格。

這兩件新聞給我的啟發,是人們在逆境之前,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反應,第一種是不能接受現實,鑽牛角尖,將責任推在別人身上,甚至作出報復行為;第二種反應是認清和接受現實,盡快調節自己的心態,找尋解決辦法的方向,重新上路。想深一層,這兩種反應,便和暢銷書籍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中的兩種老鼠相似。其中一種老鼠,當找到乳酪之後,便停下來,靠着找到的乳酪維持下去,直到有一天發現已經沒有乳酪,便不知所措;另外一種老鼠,就算找到乳酪,還是努力不懈,任何時候保持最佳狀態,當面前的乳酪越來越少,他們便會繼續去找尋下一個乳酪的來源。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對子女說,努力學習,將來考獲專業資格,從此一勞永逸,薪高糧準,安度餘生。但是看看我們今天以及可見的將來,社會變化得很大,今天的專業,將來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又或者因為一些不能預知的原因,失去了專業資格,例如因為投資失利已破產,或因意想不到的事件而留有案底,因而失去了專業資格。如果我們教導孩子,便是人生只得一個目標,謀生只得一個途徑的話,到他們真的遇上逆境,他們便可能應付不來,跟著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

因此,我不建議父母只向子女強調,他們學習的目的便是取得良好的學術成績,才能考獲專業資格,生活才能有保證;我覺得現今的父母,要協助子女認識這個世界,明白世界不斷在變,人生必定有起伏,他們必定要隨機應變,認清前路,學習和改變自己心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子女謀生的基本條件和能力,例如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人脈關係、分析能力等等,才是子女能以一生賴以維生的能力,單一專業資格,只是給他們一個選擇,他們甚至不一定依賴這個專業資格來謀生,他們人生當中,可以選擇他們覺得最適合工作來做,只要他們肯,在他們畢業之後,很多工種是可以靠自修或報讀相關課程入行的。年青時的學習階段,是給他們一個緞練的機會,他們的學術成績,只是一個對他們能力的客觀評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