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傑出學生

跟其他家長談學校,聽到有名中小學校邀請一些在某些項目專長既學生入讀,尤其係音樂和體育,官津學校要跟特定準則來取錄學生,所以,可以這樣做的學校,便多是直資私校了,而對於學費高昂的學學校,受邀的學生當然會有獎學金之類。換句話說,有部份學校的學生可以不以學業成績而入讀某些名校,而所讀的課程可能會比正常的學生少,而且升班也不是要靠成績了。

這種現象在大學也是普遍的,對學校而言,學校是想這些學生為學校爭多些獎項,得多些榮譽,名聲當然會升,對學生而言,在一間非名校就讀,他們也可能不會好好的讀書,所以如果可以在名校裡幫名校爭獎項,至少自已得到學校重視,還是名校畢業生,學費又不用比,其實亦無可厚非。對於直資私校的中小學,報讀的家長不是也為子女多爭張證書,拿多個獎項,好讓申請入讀某些學校時比沒有這些證書獎項的學生較有優勢,其實心態都是一樣,可能學校期望學生入讀後,都會繼續在那一個項目繼續得獎,為學校爭光,但是這些學生還是要跟其他學生讀同一個課程吧,另外,學校又不用拿出什麼資源來教導學生,學生只會在外面找適當的教練老師來教。

對於前者,即學生只會花時間在爭取獎項的活動上,和其他同學其實不是一同學習,我則會想到,他們必定要好好去考慮,他們的將來是否能依賴他們現在能得獎的項目,如果是可行的,例如將來可以作為職業樂手或運動員,這還好,否則,他們便是在浪費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和青春,到他們畢業,學校根本不能為他們做什麼。而對於後者,即學生要同時兼顧學業和課外活動上,問題便是在於學生能否兼顧,如果學生不繼續那個課外活動,學校是否對這個學生的態度還是一樣的,如果是一樣,我覺得便沒有問題,否則,如果當學生不繼續做那課外活動,學校便可能因學生的學業跟不上而要令學生離校,我便覺得學校便不應以這個原因取錄這個學生。

而對於普通的學生,看到學校邀請課外活動傑出的學生入讀,如果是小數,也許沒問題,但是如果是很大量的,普通學生便會覺得學校既不會再撥資源在該項目上,而且自己在該項目上也永遠不能超越應邀入讀的學生,入到校隊代表學校,其實對普通學生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現在當我見到有名校,出名生產高材生,而課外活動體育又好,我便會問,這些動靜皆宜的學生,其實是否同是一人,另外便是他們是否由學校所訓練出來,由家長投入資源訓練出來,還是由外面邀請入讀。姑勿論答案是如何,我也不再重視這些課外活動的賽果,反而我會看的是學校是否真的在這些課外活動投入資源,作為教育學生的一個方法,而不是單單為學校爭取光榮。

Thursday, January 21, 2010

學業為重和開心童年

跟很多家長談子女學業,有部份家長會以懶家長自居,說不能或不會每天陪著孩子讀書,覺得子女讀書是子女本身的事,不應由父母來陪,不會為他們跟功課,溫習等等,所以這類家長,大都會為子女選一些不太著重學業的學校。另外一方面,我又聽過有家長說,他們小時候放學回到家,不準看電視,打開書包便是讀書做功課,他們現在是家長,跟別人談,別人會說他們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他們說他們又不覺得。當然,也有聽過有學生每天長時間溫習,加上很多課外活動,一回到家,便已累得不得了,坐在梳化上動也不動。

我在想,有人會覺得每天要讀書做功課,學生便沒有了開心的童年,這個因果關係,是不是就是這樣非黑即白;跟著我想到,其實孩子是否覺得開心,是決定於他們用什麼來決定每一天是否開心,有孩子可能覺得每一天可以閱讀便是開心,也可能覺得要每天到公園和其他孩子一同玩才開心,又可能覺得每一天都要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機才覺得開心。但是這個準則,是怎樣形成的呢?我便想到,這便是由家長所感染或培養出來的。

我曾聽過有家長對孩子說:「如果你唔乖,我便罰你看電視。」當孩子還是小的時候,他一定信這是一種懲罰,他一定不會嚷著要看電視;當然,這不是一個普遍的想法,當孩子大一點時,和其朋友談起,也許孩子到時會有其領會。但這件事令我想到,孩子的想法,是大人傳給他們的,我不是說要洗腦或傳一些很異於常人的想法給小朋友,但是如果父母跟孩子說,小朋友的責任,便是學習,而學習包括做好每天的功課,閱讀等等,孩子便會覺得每天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當然,父母還得為孩子定立平衡的時間表,令孩子在學習之外,還有多方面的活動,有和同輩玩的時候,有做運動的時候。

我相信,有部份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苦事的原因,就是如果父母是用高壓的方法來迫孩子學習,令孩子反感,而孩子反感,便令到孩子不想去做,學習時便沒有心機,用的時間多了,父母緊張學習,孩子完成不了功課,便用了孩子原本可以用在其他活動的時間來讓孩子學習,孩子因此又更加不想學習,學習時又更加沒心機,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便是,孩子既學習得不開心,效果又不好,父母又緊張,親子關係又差,到有一天孩子成長到某一階段,便會放棄、逃避,說什麼終生學習,也是徒然。

所以,我現在很明白,為什麼有建議說,孩子小時候,父母便開始跟他們講故事,稍大一點,讓他們自己去翻圖書,令他們喜歡閱讀,只要是孩子他們喜歡的,他們便會自發去做。我也明白為什麼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讀公文式,讓孩子學到公文式的內容是一件事,如果孩子每天有很多課餘時間,如讀半日班的幼稚園,可以讓孩子每天在某一特定時間,在沒有人陪的情況下,自行去做公文式,讓他們習慣自行學習,慢慢變成一個習慣,對於雙職父母來說,孩子是由傭工照顧,很多傭工為了方便自己做事,便會讓孩子看電視,電視一開著,孩子便會定定坐下來,如果家裡情況是這樣,做做公文式至少比較建設性一點。當然,我覺得公文式的學習方法很機械化,沒有很多的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家長就著這點,也可以讓孩子參加另一些活動來補充吧。

所以我的意見是,當孩子開始讀幼稚園,功課量慢慢增加,父母便應在這個時候開始,定立平衡的作息時間表,有閱讀時間,有父母親子時間,有運動時間等等,孩子稍大,更可以和孩子一同定立;父母和孩子跟著這個時間表去做,孩子到時到候,他們便知道要做什麼,不是父母迫的,而是時間表告訴他們的,所以又不會傷了親子感情,因為完成時間可以預見,所以孩子又不會覺得做某一件事,尤其是學習,是沒了沒完的事,他們便不會有很大的反感,既然每個時段有限時,孩子也會學到要珍惜時間,不會發白日夢吧,只要孩子在每個時段都是專心和開心去做,他們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去現成學習,再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既然學生可以有平衡的學習、閱讀以及玩耍時間,當他們長大後,他們便不會有失去快樂童年的感覺。

另外,以學術為重的名校,他們之所以可以是名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所取錄的學生,其背景都是差不多,他們的父母都會是緊張學業,做法也差不多;所以如果孩子在其他輕鬆學習為主的學校裡就讀,而其父母為孩子安排了很多額外和學習有關的活動,孩子回到學校,便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和其他同學不同,他們便會開始想為什麼自己父母是這樣安排,他們未必想到自己父母是為自己好,但一定覺得其他同學每一天回到家,可以花時間在玩耍或其他事是一件樂事,跟著,也許便會開始對父母安排的活動產生懷疑,甚至反感,因為當他們在家裡學習時,他們會想,他們的同學現在一定是在玩,或在看電視了,為什麼我還在做有關學習這件悶事。在這些名校裡,不是因為老師教得比其他學校好,就算教得好,是因為班裡的學生程度高,坐得定,老師不用花很多時間來管理跌序,教學便更加好效率了,和其他學校最大的分別,便是同學之間的互動,既然大家回到家都是做差不多的事,互相影響下,他們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所以,父母要令孩子喜愛閱讀,學習,他們便不會反感,不會失去了愉快童年,如此,父母也可以放心讓孩子入讀學術為重的學校;反之,如果父母不能令孩子覺得學習可以是件樂事,甚至要迫孩子去學習,孩子覺得每天做功課都是苦事,時間又長,父母又要陪著來做,家裡每一天也許都是痛苦的時刻,可能真的要讓孩子入讀活動為主的學校了。

Sunday, January 03, 2010

跟中學校長談升中學

昨天下午,去了沙田一間中學去參加家長會,這是一間Band One的中學,意思即是取錄的學生,主要都是由區內所有小學畢業生當中的Band One學生(現階段小學畢業生分為三個Band),而家長會中也有提及升中的派位方法,對於我這個女兒快升小一的家長,也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

相較於升小一,升中學也是分為兩個階段,有自行收生和統一派位,但再沒有什麼兄姊,父母校友等等的評分方法。在自行收生階段,每個學生可以報兩間官津中學(小學則只有一間),學校會收到教署送來報了這間中學的小學生的成績排位,而這個成績排位,便是靠學生在小學五六年級的評估來計算出來,中學再可以請每一個報考學生面試,兩部份的成績表現來決定收那些學生。之後,學生便會繼續可以在統一派位選跨區三間中學,本區三十間中學。如果學生在自行收生部份不獲錄取,便會在統一派位時派位。學校有三成學位會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而在統一收生部份,學校則取錄餘下的七成學生。而在派位時,是首派Band One學生,跟著才是Band Two而最後則到Band Three。

根據這個派位方法,所以我在家長會後留下來,問校長意見,問那麼在小學說甚麼開心學習,其實是不是也是空談,校長的反應是這個派位方法沿用已久,由最初廿五個組別,到五個,再到現在三個組別。我說那麼小學在評估時要去谷學生,其實也是無可厚非?校長則說,小學是否谷學生入Band One他不予置評,但他認為其實學生要入Band One並不難,最重要的是要多看書,跟著英文自然會好,思考也好。如果只是看書,口語的英文便練不到,所以我問校長那孩子不能說到像外國人一樣也行吧,校長則說這不是一個問題的。

在副校長的簡介裡,他提到學校是如何面試的,他說面試時會問學生生活上的問題,他舉例說如答考生學校可以怎樣做來達至環保,答案沒有對錯,而學校是看考生如何去想,至於英文方面,考生要簡單的英文對答,跟著要讀一篇英文,老師之後會再問考生有關該段英文的內容。從此看來,學校想要的是真正閱讀的,懂得思考的考生。

聽完校長所說,對整個小學對學生的教育也有了新的啟發,小學是要去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分析能力,另外,要考入要求高的中學,還要在面試當中主動作答,所以自信和面試技巧也是重要的。學術成績好當然重要,但學術以外的表現和個人素質的同樣重要;所以小學和小學學生家長,除了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也要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否則,就算學生在小學時學業上如何出色,到升中時也許一籌莫展,得不到中學取綠,就算取錄了,在中學的表現也可能不是太出色。

聽完家長會,我會覺得,家長在小學這六年裡,也真的要去想一想怎樣去教導孩子,好好的運用這六年,打好基礎,除了孩子本身的成長,也為升中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