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3

痛心疾首

開學首月還未過,新聞報導便不斷傳來學生自尋短見的新聞,以我記憶所及,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學生,學業高低也有,心中不禁問,我們的社會究竟有什麼問題,教育界和教育政策又有什麼問題?我的心很痛,摸不著頭腦。

對於那些因為學業問題,例如學習壓力大,怕成績差給父母責罵,又或怕面對父母,因而選擇未路。我常對自己說,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子女能在學習階段學懂做人的道理,建立良好的態度,擴闊生活圈子,其實便是我的期望。所以我時常對女兒說,學生時代,用功學習是學生的責任,我最看重的是女兒是否以良好的態度去處理她的事,例如做功課是否盡心盡力,交托她去做的事,她是否放在心上,用心地去處理。所以,最重要的是盡責盡力,只要是盡了力,我不會因為她的分數、名次等等而責怪她,因為結果如何,能否名列前茅;分數決定於老師出題目的深淺,而名次則決定於其他一同競爭的人的表現是否比她用功,天資比她好等等。所以我會讚賞她盡力而為,相反如果因為沒有比她強的競爭對手,令她在非盡力的情況下也可以名列前茅,我反而會責怪她。無論如何,女兒的成績是好是壞,是否盡力,我同樣是多麼疼愛她,這是我對她說我給她許下的承諾。

現在聽到有些父母或成年人會將孩子的成績和他們的品行相提並論,例如說「某某的兒子考第一,真是乖。」孩子聽在耳裡,便會以為成績好才是乖,否則便是壞孩子,有負父母的期望。如果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深深印在心裡,到他們在學時,為了得到父母的讚賞,為了證明自己是乖孩子,他們可能真的會很用學習,但是同時也會給自己不少壓力。適量的壓力可以激起孩子讀書的鬥心,但是太重則會有反效果,準則在哪?我想因人而異,家長靠多觀察子女而得知。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親子的溝通都是非常重要。多去學習子女成長的次文化,先不要去評論子女的次文化,過度批評只會令子女覺得父母已過時,就算講給父母聽,父母也不會接受,這反而影響了親子間的溝通,惡性循環之下,關係便只會越來越差吧。多聽、多共同興趣,多包容,少說話,少批評,少比較。孩子只要能成為一個盡責任的人,就算他們去到天涯海角,也可以照顧到自己吧。

前幾天,香港電台的一個時事節目中談及近年香港人移民海外的問題,其中一個案例是一位於美國得到綠卡之後回流香港的父親,看到兒子每天都是忙於學業和各樣課外活動之間,和兒子的親子時間不多,又感到在美國的小朋友放學後便只是玩,覺得人生漫長,童年的重點便只應該是玩,所以這父親最後決定拿出美國綠卡,再次回到美國去準備,一年後再帶妻子和兒子到美國去。令我覺得,香港現時的教育模式和家長心態不去好好檢討,學生完成大學課程之後又高不成、低不就,但卻欠下政府數以萬計的大學貸款,何苦。

昨天晚上,家中發生了一件家居安全事件,女兒有驚無險,對她的身體沒有大影響。事後我抱著女兒,所感到的,最重要是女兒健健康康的成長,成績名次,已不再重要。希望其他家長在催谷子女學業的同時,也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把眼光放遠一點,同一件知識,早一年或晚一年學,在子女數十年的人生,實在微不足道,所以家長可以的話,不要單單看子女的成績,在學業之外,還在一個很大很大的空間;不要太在意比較自己子女的課程和親友的子女的課程。子女童年的親子時間,只會一去不返,學業方面,只要肯讀,任何年紀也可開始去讀。所以,學習和親子關係相比,我會亳不猶疑地說,最重要是親子關係吧。

Sunday, September 22, 2013

現實的中學收生方法

雖然我女兒是在私立一條龍學校就讀,不需要參加升中派位便可以原校升讀中學部,但在我為我女兒考慮小學時,便已發現有些官立和資助中小學是有一條龍,直屬和聯繫關係的;那時看過資料,一條龍中小學的意思是相關小學的學生可以全部升讀相關中學,至於直屬和聯繫中小學,便是相關中學在統一收生部份可預留最多八成半和兩成半的學位給相關小學的畢業生,而條件是小學生必定是第一或第二組别。那時我想,就讀直屬和聯繫小學,便有八成半或兩成半的小學生升上相聯中學呢?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最近聽到一位家長參加完學校給該校學生家長的升中簡介會之後,解答了我的問題。間接亦答了我,究竟直屬和聯繫中學是怎樣取錄學生。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中學派位制度分自行收生和統一派位兩部份,自行收生的學額為所有學位三成,其餘的七成學位則用以統一派位,所以直屬和聯繫中學所提及的八成半和兩成半,便只是以整體七成來計算。以簡單數字來表示,如果學位有一百個,三十個是以自行收生,七十個是統一派位,如果是直屬中學,七十個學位的八成半,即大概六十個學位便是用於取錄直屬小學的第一和第二組别畢業生,餘下的十個學位是給其他學校校生來爭取的;至於聯繫中學則在七十個學位的兩成半,即大概是十七或十八個學位,是預留給聯繫小學第一和第二組别的畢業生,餘下的五十二或五十三個學位,則是讓其他學校學生爭取的。

我心目中的問題是,自行收生部份是優先取錄自己直屬或聯繫小學嗎?既然是有關係的,理應是盡量取錄吧,所以由直屬或聯繫小學升上相關中學的學位是:

30% + 70% * 85% = 89.5%
30% + 70% * 25% = 47.5%

我便會想,如果是這樣,直屬或聯繫中學便應取錄大概九成和近五成相關小學的學生吧。但是我最近由直屬中小學的家長從家長會聽到,中學部只會取錄大概六成的相關小學學生。首先,那學校是一間熱門的心儀中學,所以自行收生部份必定可以收足申請表,所以那三成自行收生學位必定可以填滿,而直屬中學只收六成相關小學畢業生,即是那整體六成的學位,便只是由統一派位而來,間接說明,原來自行收生部份是用以取錄其他非直屬小學的學生:

0% + 70% * 85% = 59.5%

再想深一層,該學校不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相關小學的畢業生,那麼中學會取錄那些?我想到那中學最合理的做法是,在自行收生階段全取錄其他學校的第一組别學生。結果會怎樣呢?假設該小學是一間學術成績比其他學校為高,所以它的畢業生的不同組别比例是:

第一組别:50%
第二組别:30%
第三組别:20%

(如果是一間最平均的小學,三個組别應均是33.3%,而如果學校的整體學術成績較平均為好,第一組别比例便會比33.3%為高,而其他組别則會低於33.3%。)

想想,如果直屬中學在自行收生全取錄相關小學的畢業生,它應要先取錄所有第一組别的30%學生,之後在統一收生取錄其餘20%第一組别和所有30%第二組别學生(第三組别學生是不能經以直屬學位升該中學)。跟著最後餘下的20%學位,才由其他學校的學生填上,因為是熱門學校,所以也可以全取錄第一組别學生。所以整體派位結果是,

第一組别:30%(相關小學經自行收生)+20%(相關小學經統一派位)+20%(所有小學經統一派位)=70%
第二組别:30%(相關小學經統一派位)

本校學生:80%(第一和第二組别)
其他學校學生:20%(第一組别)

由此可見,如果直屬中學在自行收生全取錄相關小學的畢業生,最終直屬中學所能取錄的學生,七成是第一組别,三成是第二組别。

那麼自行收生部份全取錄其他學校學生的結果是什麼?就以上相同數據為例,在自行收生部份,因為該校是熱門心儀學校,所以學校可以先取錄其他學校而又是第一組别的學生(30%),之後在統一派位時,先取錄直屬小學所有第一組别的學生(50%),至此,直屬中學預留給相關小學第二組别學生的學位便餘下9.5%(59.5%-50%),因為相關小學的第二組别為30%,根據派位制度,這30%的學生便只能爭取這9.5%的學校。餘下的10.5%的非預留給直屬小學的統一派位學位,便由所有學生來爭取,當然亦先派位給第一組别學生。所以整體派位結果是:

第一組别:30%(其他小學經自行收生)+50%(相關小學經統一派位)+10.5%(所有小學經統一派位)=90.5%
第二組别:9.5%(相關小學經統一派位)

由此可見,直屬中學如果想盡量取錄第一組别學生,他們便會在自行收生階段先盡量取錄其他學校的第一組别學生。以相同的想法去思考聯繫中小學,便會想到那預留給相關小學的17.5%,只要相關小學的第一組别學生人數是多於17.5%,便只會取錄第一組别學生而已,而且還須要靠運氣。

如果我的推論沒有錯,既是同辦學團體或相關團體,家長亦有期望可以較易升上相關中學,直屬和聯繫中學的這個做法,是否過於現實、不近人情呢?見仁見智吧。學校想盡量取錄好的學生,無可厚非嗎?令相關小學的學生增加競爭,是希望相關小學生更努力嗎?姑勿論如何,以下是家長值得留意的:
  1. 就算有直屬中學,如果不是第一組别學生,只能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優先派位,但因為預留學位所限,所以也不一定可以升上直屬中學。就以上例子,第二組别學生只有三分一機會升上直屬中學。由此可見,在直屬小學就讀,目標是要爭取在學術成績上成為第一組别學生,第三組别是沒有可能的,而第二組别則要看運氣。直屬中學便是以此來推動相關小學的學生努力學習。
  2. 如果本身是第一組别學生,而同校區有心儀中學,就算它和某小學有直屬關系,在自行收生階段也可以申請(而且升中可以在自行收生申請兩間中學),不要以為機會很微,因為這中學可能便是在自行收生階段只考慮其他學校學生,所以也是有機會的。
由此可見,整個升中派位制度便是以學術成績為基礎,所以怎能不說「求學便是求分數」,而所有學生以及家長也是那麼著緊呢!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3

額外教學資源

近來聽說有官津小學,為了增加校內的外藉英語老師的人數,向每位學生收取每月三百元。我不太清楚外藉老師的普遍薪金是多少,假設以一班三十人,四班左右便有三萬多,也許便足以招請一位外藉英語老師,如果每級只是四班,那麼每級便可以多一位外藉英語老師了;有他們來教導英語,和在校內提供一個英語環境,這三百元便比每位學生要自行到語言中心上英語班所得英語時間為長,更生活化和更值得了。

除了提出有官津學校有這樣好的安排之外,我想帶出一個點,如果學校要額外資源來教導學生,除了變成直資私校之外,其實就各樣額外教學資源向家長收取費用也是可以的,而且家長更清楚每一收費是對應那一項額外教學資源,相比現時的大部份直資學校,家長除了知道學校的學費多少之外,是不清楚他們收取學費是用來提供什麼額外教學資源的;一間學費高的直資學校,究竟比一間學費較低的直資學校提供了那些更好的額外教學資源呢?家長不知道。當學校的儲備存款越來越多,究竟是用來做什麼。之前有學校用多出來的學費來購買樓宇,也有學校以越來越多的助學金來派錢給學生,可見直資學校制度並不完善。

本地教育界的現實,便是資源多的學校便會越來越多資源,而沒有資源的學校,資源便越來越少。以現時學校之間競爭之大,我相信每間學校都是很有心的去辦學,分别只是收生情況和學校資源多少。希望家長可以慧眼選出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