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3

痛心疾首

開學首月還未過,新聞報導便不斷傳來學生自尋短見的新聞,以我記憶所及,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學生,學業高低也有,心中不禁問,我們的社會究竟有什麼問題,教育界和教育政策又有什麼問題?我的心很痛,摸不著頭腦。

對於那些因為學業問題,例如學習壓力大,怕成績差給父母責罵,又或怕面對父母,因而選擇未路。我常對自己說,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子女能在學習階段學懂做人的道理,建立良好的態度,擴闊生活圈子,其實便是我的期望。所以我時常對女兒說,學生時代,用功學習是學生的責任,我最看重的是女兒是否以良好的態度去處理她的事,例如做功課是否盡心盡力,交托她去做的事,她是否放在心上,用心地去處理。所以,最重要的是盡責盡力,只要是盡了力,我不會因為她的分數、名次等等而責怪她,因為結果如何,能否名列前茅;分數決定於老師出題目的深淺,而名次則決定於其他一同競爭的人的表現是否比她用功,天資比她好等等。所以我會讚賞她盡力而為,相反如果因為沒有比她強的競爭對手,令她在非盡力的情況下也可以名列前茅,我反而會責怪她。無論如何,女兒的成績是好是壞,是否盡力,我同樣是多麼疼愛她,這是我對她說我給她許下的承諾。

現在聽到有些父母或成年人會將孩子的成績和他們的品行相提並論,例如說「某某的兒子考第一,真是乖。」孩子聽在耳裡,便會以為成績好才是乖,否則便是壞孩子,有負父母的期望。如果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深深印在心裡,到他們在學時,為了得到父母的讚賞,為了證明自己是乖孩子,他們可能真的會很用學習,但是同時也會給自己不少壓力。適量的壓力可以激起孩子讀書的鬥心,但是太重則會有反效果,準則在哪?我想因人而異,家長靠多觀察子女而得知。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親子的溝通都是非常重要。多去學習子女成長的次文化,先不要去評論子女的次文化,過度批評只會令子女覺得父母已過時,就算講給父母聽,父母也不會接受,這反而影響了親子間的溝通,惡性循環之下,關係便只會越來越差吧。多聽、多共同興趣,多包容,少說話,少批評,少比較。孩子只要能成為一個盡責任的人,就算他們去到天涯海角,也可以照顧到自己吧。

前幾天,香港電台的一個時事節目中談及近年香港人移民海外的問題,其中一個案例是一位於美國得到綠卡之後回流香港的父親,看到兒子每天都是忙於學業和各樣課外活動之間,和兒子的親子時間不多,又感到在美國的小朋友放學後便只是玩,覺得人生漫長,童年的重點便只應該是玩,所以這父親最後決定拿出美國綠卡,再次回到美國去準備,一年後再帶妻子和兒子到美國去。令我覺得,香港現時的教育模式和家長心態不去好好檢討,學生完成大學課程之後又高不成、低不就,但卻欠下政府數以萬計的大學貸款,何苦。

昨天晚上,家中發生了一件家居安全事件,女兒有驚無險,對她的身體沒有大影響。事後我抱著女兒,所感到的,最重要是女兒健健康康的成長,成績名次,已不再重要。希望其他家長在催谷子女學業的同時,也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把眼光放遠一點,同一件知識,早一年或晚一年學,在子女數十年的人生,實在微不足道,所以家長可以的話,不要單單看子女的成績,在學業之外,還在一個很大很大的空間;不要太在意比較自己子女的課程和親友的子女的課程。子女童年的親子時間,只會一去不返,學業方面,只要肯讀,任何年紀也可開始去讀。所以,學習和親子關係相比,我會亳不猶疑地說,最重要是親子關係吧。

1 comment:

Unknown said...

非常同意你的說法。人生漫漫長路,實在沒有犧生孩子童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