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6, 2017

一間學校、二種學生

最近回到內地探親,和內地親友交流教養孩子的心得,同時亦從他們口中得知內地現時的教育情況,很值得我們香港家長參考。

內地跟香港一樣,有戶口制度,孩子根據其戶口所限,可入讀該戶口地區的免費中小學,但是如果要入讀其他地方的學校,便要報考收費的私立學校。家長們為了子女入讀教學條件較好的學校,能力所及也會讓孩子入讀這些私立學校。不論是就讀於免費的官辦學校或是須要付學校的私立學校,學生都同樣是以高考成績報考大學;內地的大學有其排名,取錄與否當然以高考成績決定。內地學制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所以小學要以成績報考初中中學,同樣到初中三年級時亦要以成績報考高中中學,所以內地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不少,相比香港的TSA(或BCA)在小三、小六、中三時應考,壓力便更加大了,因為內地學生的成績是直接影響到他們能否成功被心儀中學取錄。

因應著這種以成績報考學校的模式,學生必定要全力以赴為求取得好成績,部分被認為畢業生升學結果理想的學校,便成為家長的心儀學校。內地親友的評價是,部分學校把學校當作生意來運作,做法是學校會鼓勵成績優良的學生,除了免學費之外,可能還會有資助,學校取錄這些學生是為了改善學校畢業生的升學結果,對家長而言,當然很想子女入讀這些學校,但是如果成績不太的話,例如只能附合最低要求,學校便會列出價錢,家長能負擔得起這個學費,學校便會取錄這學生。這些家長的想法是希望子女因著校內的讀書文化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精神,另外,就算子女最終不能考獲很好的成績,至少在這學校的學生也不會是壞學生,子女不會學壞,同時也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人脈,希望他們進入職場時有所幫助。

換句話說,在這些商業運作的學校裡,學生只有兩種,一種是真的是讀書的材料的學生,另一種便是「有家底」的學生。非常現實吧。

心想,香港的學校,是否也是走上同一條路?所謂名校,不是取錄天資過人、有特異功能的學生,便是取錄有良好家庭背境的學生呢?也許,我們可以期望教育工作者或辦學團體對教育是有理想的,但是同時也得無奈地接受現實就是這樣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