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0, 2019

教育的反思(一)

曾經看過一條網上的短片,內容講述現今世界相比百多年前的世界進步很多,但是反觀學生在學校上課的情況,卻沒有多大轉變,還是學生在課室裡,靜靜的坐在座位,聽老師在黑板面前講課;近期,我亦看過一本一百廿年前由一位法國作家出版的書,名叫「烏合之眾」,這位作者那時已經批評當時的教學模式,只適合三分之一的學生,學校並沒有適當地為學生準備畢業後的世界。

由此可見,當我們今天不斷批評教育制度出現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令我覺得更可悲的是,我們的老師大都擁有相關的教育文憑,甚至有些老師校長,更是教育系博士。教育大學或教育學系當中的學者,理應對教育有很深的了解,明白怎樣的教育才是最適合學生的,可是他們明明白白的知道現今的教育並不適合所有學生,但是他們並沒有積極改變整個教育制度,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給我的印象,是老師們只是學到了如何把教材教得好一點,令學生可以更有效率把內容學懂了,到考試時可以取得更高分數,其他的教育理念,如何去教導學習能力稍弱,甚至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等等,在現今教育界的大環境下,只變成空談。

在香港,老師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取得了教育文憑,有些老師半工讀考取教育碩士、博士,到頭來還是一成不變的在學校裡,採用由來已久的方法教導學生,我相信取得教育文憑的老師,的確比沒有教育文憑的老師更懂得如何教導課程,但是,真的要花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嗎?令我覺得,這些教育資歷,只是令他們可以入職作為老師,還能夠取得較高的收入罷了。

但是想深一層,香港不是有一些校長,在學校裏推行一些教學方法,改善了學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環境,甚至因此提高了學校的收生人數,令學校起死回生嗎?細心想想他們的做法,其實並不是什麼很特別的做法,亦不是什麼只能在教育文憑課程中學到的做法(否則所有老師都會得這樣做),所以這些校長或教育學者的做法,只是他們本身的決心、能力去推行這些做法,跟他們的教育學歷並沒有絕對關係。

總結來說,加上這些年來的觀察所得,作為家長,如果期望香港的教育大環境(至少在子女就讀大、中、小學期間的十多二十年內)有任何大轉變,似乎不必奢望,子女適合本地現時教育,而父母也接受這套制度可以好好的培養到自己子女,又或是父母本身沒有能力另找途徑的話,便不必多心,就讓子女入讀本地主流免費教育便是(或需調整自己和子女心態),否則,父母便真的想想將來,跟著想想怎樣的教育,最適合自己子女,父母亦能力所及的話,便著手去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