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在香港的事件,給我的啟示是作為父母,除了供書教學之外,還有其他的責任,例如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包括現在和將來。換句話說,也要為子女將來是否留在香港,或是在海外謀生,認真的思考,有需要的話,也許要在教育上作出相應的部署。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講,父母當然希望子女能學業有成,能在香港作為專業人士,那麼生活便有保障,所以,如果子女是適合本地的教育制度,能進入心儀學校,能夠名列前茅,有望得到本地大學醫學院、法律學院或其他能取得專業資格的學系取錄,將來成為專業人士,方向清晰,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子女所專長的學科,並不受限於本地就業市場,其實子女是有選擇可以到海外就讀大學,取得相關資歷的。大學畢業之後,便大都有選擇留在當地工作,或是回流到香港找工作;前者更可以考慮因為工作關係,申請當地的居留權。由此可見,父母也可以考慮子女會否在某階段到海外升學,一般來說,本地的學術科目的程度相比海外是較深的,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數學科,另一方面,問題最大的是出於語文科目之上,例如在海外已經沒有中文科,本地學生的英文水準不及海外的當地學生,再加上他們通常需要學習第二語言,所以香港學生到海外升學後,便可能需要即時學一種新語言,例如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等,現時本地一些學校也會教授第三語言,如果子女就讀這些學校,便可以提早學習另一種語言,某個程度上是對於到海外升學是有幫助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本地有些學校的教學模式跟外國的教育模式接近,所以如果父母有打算讓子女在某階段到海外就讀,在為子女選擇學校時,學校的教育模式是否和海外學校接軌,也是一個其中值得考慮的因素。這些學校包括本地的國際學校、一些直資私校,尤其是那些提供IB課程的學校。
既然海外學校的程度比本地學校淺,家長如果有心讓子女到海外升學,也許不必過於在學業上催谷,只需要子女盡力而為便可,反而必須盡量提高子女的語言能力和自顧能力,好讓子女能更容易適應海外寄宿的生活。另外,如果父母同時打算讓子女在海外完成學業之後在當地工作,所選擇的學科和專業知識,便應該以當地職場的工作環境和職場需要為最大考慮了。
總括來說,父母為子女思考教育安排,也許不應著眼於眼前,還要思考十多二十年之後的將來,亦不應只著眼於香港,還可以思考海外。當父母把視野在時間上和地域上擴展開去,可能對子女教育的目標、期望和做法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