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7, 2011

誰的壓力好大?

之前在學校的一個家長聚會裡,負責的老師播放了三段不同的短片,讓家長觀看和討論。以下便是其中的一段短片。


以上短片內這兩姊妹所唱的歌,是根據南京一個十二歲女孩,在她媽媽於考試前夕給了她大量數學練題去做後,她憤而作了一首詩《媽媽,我壓力好大》而創作的。從那首詩和這首歌中,清楚道出由孩子角度對無止境的功課,和面對沉重的操練時的心聲。不知當父母看完這首詩或聽完這首歌之後,心裡想著什麼呢?我記得曾有家長對我說,如果她知道孩子一定可以入到好的小學(例如名官津小學),她一定不會要孩子在幼稚園時期,參加課餘之後的課程。

要孩子好好利用他們的課餘時間,家長也有其原因,所以又有另一段由家長角度回應的短片,便在播完以上一段短片之後,相繼播出。



以下是這首歌的歌詞:

娃娃 爸爸媽媽壓力更大
每天返工返工返工返工返工返工又怕你長不大
娃娃 爸爸媽媽壓力更大
期望你走得比他比她比他比她比他更快~
我將薪金通通繳你學費
幫你報了心算會計
兼夾奧數的確昂貴
想你發奮不致浪費
我閉翳 米太貴
唯獨養大你無所謂


爸媽想你知
別的家長灌輸
更多五經四書
中西小說鉅著
法語到學日語
期望你獲得好際遇
是社會出錯 由不得我
迫我 迫你 盡迎合世界之過
孩子, 爸爸 媽媽
壓力都好大個BOR~
(來源:這段短片在YouTube的簡介)

其實家長都明白,幼稚園時期要孩子參加語文、運動、興趣班以及相關比賽,某個程度上是因為想幫孩子多爭幾張證書,多些獎項,增加孩子考入名直資私校的機會。而在小學期間,家長給孩子額外的操練,便是想他們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績,進入更高的組別,好令孩子可以在升中時入讀心儀中學。到中學時,理論上孩子也不應要家長來催促,他們應自行努力吧。

因為考小學、升中派位都是用同一個準則,便是學業成績,所以不論孩子的專長是什麼,孩子也得朝著同一個方向去操練。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既然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為什麼大人總是用同一個眼光去看孩子呢?所以,老師又播了以下一段短片。



家長真的要去學懂從孩子角度去看這個世界,這樣才可以更容易明白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所思所想,否則,不斷的施加家長指令,抺殺了孩子的個性和專長,而這可能才是他們與生俱來最突出的地方。

當家長不斷給子女額外的課程操練,而孩子有反感時,請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可以的話,和孩子多溝通,讓他們明白父母的想法和苦心;否則,家長只會感到迷失,事倍功半,更會傷了親子關係。

Friday, April 15, 2011

就讀蔡繼有學校的利弊

之前有家長收到蔡繼有學校取錄通知,有家長便向我詢問有關蔡繼有學校的詳細情況,他們當中有些的子女之前在自行收生已得到取錄,所以家長便在考慮是否接受蔡繼有學校的學位,在官津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去作出選擇。我在這個部落寫了幾篇有關蔡繼有學校的文章,多是講述在這裡就讀的好處,雖然也曾指出一些普遍的誤解,但是我想也得平衡一點,和給讀者一個較完整的比較,所以我覺得要仔細一點列出利弊,讓其他家長作參考。

首先重申就讀蔡繼有學校的好處。學校是用國際學校教學模式,加上本地中文教育的程度,和德育的培訓,由外語老師教英文和普通話,所以學生普遍語文能力高,十一年級和十二年級是IB課程,而一年級到十年級便是朝著IB這個方向,讓學生慢慢適應和面對IB課程和考試。學校不設名次,而老師重視教導學生自學和閱讀能力,所以學習壓力不大,亦不重視抄寫和背誦,家長亦理應不必要陪伴子女做功課,學生自己應有能力做好大部份功課,測驗考試不多,有經常性評估,很多時家長也不知道子女那時有評估,所以亦不須為子女準備,所以評估真的可以量度學生的真正能力。(而現在所見,似乎功課量也因應學生的質素,家長的期望而增加了,所以聽說三年級以上,功課量也是不少的。)學校不設記過制度,老師會以鼓勵態度訓導學生,所以可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這些都是我在這個多學期看到的。

但是蔡繼有學校也有一點穩憂或問題,家長得考慮的。對家長來說,也許最大的穩憂便是學制。因為蔡繼有學校不是用傳統教科書,而部份課程(尤其是數學),家長可能覺得比傳統學校同年級為淺,所以有家長擔心如果不能在蔡繼有學校完成整個課程,學生能否回到主流學校去。另外,如果學校是教IB課程,學生是否一定要到外國去讀大學,又或能否入讀本地大學。首先,我已聽過有學生,在完成小學部份課程,便轉回傳統學校去升學,而傳統學校也很欣賞蔡繼有學校學生的能力。另外,其實小學主要培訓學生的中英數能力,所以如果學生可以在蔡繼有學校接受外藉以及普通話老師的教導,語文能力是沒有問題,至於數學,就算是升中一,也不是深到不能追上,而蔡繼有學校學生普遍自信心強,所以轉回傳統學校應沒有大問題,問題反而是家長是否放棄蔡繼有學校的教學模式,而讓子女回到傳統學校去,和學生能否適應傳統學校以成績為本的教學方法。至於升大學方面,因為IB是一個國際性課程,所以到外國升學應沒有任何問題,而報考本地大學,現時本地大學也接受IB學生以Non-JUPAS途徑申請,這是十二年後的事,理應只會越來越接受IB的成績,但到時的政策現時誰也不能說實,這是其中一個穩憂,所以家長得自己去考慮,又或如果真的不能以IB成績去考本地大學,家長也有後著,讓子女繼續到海外升大學。

對於部份家長來說,另一個相近的穩憂是蔡繼有學校還沒有真正的公開試成績,今年是第一年由十年級學生應考IGCSE,而兩年後,才是首屆十二年級學生畢業和升大學,究竟成績如何和究竟有多少學生會到海外留學,又有多少學生可以以IB成績升讀本地大學和入讀那些學系。我相信很多現時和將來的學生家長都很重視這兩個結果。我會預見如果成績未如人意,尤其以IB成績入讀本地大學的結果不理想,可能有部份學生家長會在升中學部或升上十一年級前,讓子女轉回傳統學校讀新高中,考本地公開試來爭取考入本地大學。但是有子女已考入蔡繼有學校的家長亦要去想,如果現時家長放棄了子女入讀蔡繼有學校的機會,假如兩年後學生的升大學結果理想,除去這個最大的穩憂之後,蔡繼有學校便成為學習階段和畢業結果皆理想的學校,到時家長想子女轉回這學校就讀的機會便細得多了。另外,家長得明白他們是第一屆,所以教學上學校和學生都在摸索,而當現時一年級的學生升至十二年級時,學校應會更有把握,更懂得去教,同時現在申請入讀的人數眾多,學校更能從中選出優異的學生來取錄,所以到十二年後,IB成績理應比首屆還要好得多。

另一點我看到的是蔡繼有是一條龍的學校,則所有小學部的學生都可以升上中學部,首先這可以令學生免於應付TSA的操練,減少學生的壓力,學校亦不會被TSA影響到自己所設計的課程。現時的低年級學生十二年都是在同一個校舍生活(現時高年級學生便曾在不同臨時校舍上課),比他們將來在大學就讀的時間還要長,所以學生對蔡繼有學校的歸屬感應該會很強,而一同學習的同學便是十二年的同學了,同學便一定是他們一生中重要的朋友,而蔡繼有學校的家庭背景多是中產,所以家長亦較放心子女和其他同學相交吧。很多家長都會說學生升上中一,到一個新環境去學習,要適應一間新學校,認識一班新同學,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同時又是反叛年齡的開始,所以學生可能會學壞,成績退步;而在蔡繼有學校,因為校舍相同,同學都是一同成長的,只是校服改變了,所以他們會很容易適應,也免了家長這方面的擔心。

所以蔡繼有學校最大的優點是教學模式,最大的穩憂是未知的公開試成績和升大學結果。如果家長認同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信心、思考分析能力、語文能力重要,選擇蔡繼有學校應是沒有錯,如果家長對蔡繼有學校的教學模式能令學生考入大學 沒有信心 ,便不要考慮了,反而入讀傳統學校,學習模式和升大學整條路很明確,這可令家長放心。對我自己而言,因為我曾在大學任教,所以我重視學生的自學和思考能力,多於一次的公開試成績,和我深信如果女兒有自學能力,語文能力好,一定可以得到大學垂青的,所以如無特別原因,我自己會讓女兒在蔡繼有學校完成這十二年學業。

和年青教師談教育現況

早前,當女兒在興趣班中心參加活動時,巧遇入職不久的一名教師;和她閒談教職瑣事,得知從教師角度看現時教育的情況。

我認識的這位教師,記憶所及入職為時兩年左右,她是官津小學的合約教師,每年得盼校方與她續約,每天早上七時多便回到學校,一天工作下來五時多六時才能離校,又因為要進修,例如參加一些學習怎樣照顧特別學生的課程,便要趕去上學去。相比年資深的教師,她說他們便可以三時多四時便下班。新入職教師,對教育各方面便有他們的想法,希望可以達成,但是學校卻是一個階級觀念頗重的地方,所以新入職教師,既是合約員工,人微言輕,所以都不敢多給意見,和高層的意見相違。

她說因為學校是官津學校,所以任何學生都有可能被派到學校來,包括一些較難處理的學生,當中包括有讀寫障礙的,有自閉的,有言語問題的。部份這些學生入到小學後,才被學校發現有問題,轉介學生到適當的地方接受治療,如果還得不到治療,到較高年級時便不能醫治了,可見家長於學生在幼稚園時,便應和幼稚園多溝通,如果及早能發現子女有這類問題,便帶孩子接受治療。她說她想用多些時間來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學生,但是校長對老師說,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整體成績,尤其是TSA的成績,因為這是影響學生升中,間接影響小學的組別,幫助這些有特別需要的學生,便不是老師優先處理的工作。聽來合理而無奈,也想到從來沒有一間非特殊學校,會高調說自己收了多少特殊的學生,也不會炫耀自己如何懂得照顧教導這些特殊的學生,否則,更多特殊的學生便會聚集於這學校,教導這些特殊學生,可以想像是事倍功半,學校當然是可避則避了。另外,可以想到,現在的直資私校,考生經過重重考驗,特殊學生能考得入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結果是,特殊的學生便會在官津學校內就讀,而直資私校便只須教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因此姑勿論直資私校是怎樣教,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官津好,也是理所當然的。

她又說TSA是一把量度全港學生成績的尺,但是這把尺,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生,另外,因為學校重視TSA成績,所以課程除了包括正常課堂的內容,還得加上為應付TSA而設的操練。明白無論如何,教育當局也得有一把客觀的尺來評估所有學生的成績,但是大部份學校本末倒置,過度重視TSA成績,課程便加重了應付TSA分量,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但對於就讀官津小學的學生,也只得無可奈何接受。所以可以的話,選擇一條龍的小學,便可以減少學生應付TSA的重擔,令學生可以更集中課程內的內容。

跟她閒談之中,感到教師難為,工作量重而沒有保障,看到問題而不能改善,師範畢業的,如非有教學熱誠,實難堅持下去。每當殺校縮班,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新入職合約老師。現在學校處理涉及教師和家長的事情時,學校和家長便以服務提供者和客戶自居,所以學校大都會站在家長一方,教師不受重視,被迫妥協道歉,時有所聞。條件較好的老師,也許便會另謀高就,轉行去了,入職教師整體水準下降,實在不是整個教育以及個別學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