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02, 2014

北京遊學團(感想篇)

最後,也想談談自己這次遊學以及對遊學團的感想。

對於遊學團,很多人抱著不同的評價,尤其是覺得是否有意義、有必要和有價值。

首先,就學生整個學習過程而言,遊學團不是必要的,否則全港中小學也應要加入遊學這個項目,所以遊學團只是額外的學習活動,是錦上添花。至於是否有意義,只要學生能在遊學團中有所得著,有所體驗,已可以說是有意義,問題只是在於學生的得著是否能和遊學團的支出相對稱,這便和每個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有關,見仁見智了。

我自己覺得,八九歲的四年級學生,他們已有相當的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所以他們在遊學期間,絕對不只是為遊學而遊學,或為到此一遊而去,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體驗,也未必一定可以用文字說話表達出來,所以很難把他們的得著量化而和遊學團的價錢比較,我只能主觀的說,女兒的遊學團對她來說是有得著,父母也因此有機會和女兒,以及她的同學、同學的家長一同渡過了一個難忘的旅程,各人之間的認識也多了,家長對於學校的教育理念也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所以總括來說,今次我們付出的金錢,和我們自行到北京遊玩可能差不多,但我們卻可以和學校其他學生和家長同行,而女兒也真的在遊學團中有所得著,所以我會覺得我一家三口一同參加遊學團是值得的。

從遊學團回來之後,和其女兒就讀於津貼學校的友人談起遊學,他女兒也在差不多時間到台灣遊學去。他說他很羡慕我和太太可以跟著女兒到北京遊學,而他女兒的學校則不準許家長一起參加遊學。我便跟他解釋,這是因為津貼學校的家庭背景較為參差,由領取綜援的家庭到中產的家庭都有,草根家庭的學生參加遊學團,可以申請關愛基金資助,但是卻不會資助父母的遊學團費用,如果學校讓家長參加,父母兩人的遊學團費用對於草根家庭來說是相當大的,這樣便很容易突顯學生之間家境的分別,相信學校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便一刀切決定不讓父母參加。另外,因為關愛基金只會資助學生一次遊學,所以資助學校的遊學團,六年小學過程中只會為每個學生辦一次。

對於能負責得起每個月數千元學費的蔡繼有學校家長,相信遊學團的團費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負擔,除了有特別原因,差不多所有學生都會參加每年的遊學團,父母所考慮的問題,反而是家長本身是否有空,遊學團的地點是否適合他們子女(尤其是健康)而已。所以蔡繼有學校便可以為學生籌辦數年的遊學團,話說回來,也不是為遊學而遊學,而是學校所辦的遊學團對學生來說是有得著的,所體驗的事物只能在遊學團當地才能得到。所以既然學校有那麼好的安排,有那麼高的江湖地位去為學生在不同的地方安排學校交流,家長也樂於讓其子女參加。

參加遊學團另一個給我的感覺,是子女在蔡繼有學校就讀,不單是子女的事,也可以是整個家庭投入參與的事,投入並感受學校的教育理念,投入和見證子女的學習過程,是一件很值得,很有意義的事。女兒學校常規的遊學團由四年級開始到八年級,同行的家長便會愈來愈少,而學生也愈來愈想獨立,不想家長隨團,所以當我有機會可以和女兒一同參加遊學團,便要珍惜機會了。

1 comment:

William LF said...

雖然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沒有什麼共患難,也大多是共享樂(上堂也算),總算是一個共同進退的大行動。大家能在一起經歷一個旅程,需要人物、時間、地點一齊存在,其實甚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