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0, 2018

我看財政預算

最近財政司發表了他的首份財政預算,花費數十億,當中增加了二十億經常性開支,這二十億新增的經常性開支,沒有明確說明用作什麼,作為一個普通小市民,中產家庭的家長,可以的話,我希望這些錢可以用作招請額外的外藉語文老師,實施小班教學。

看到財政預算說要把部份撥款用作培訓老師之用,我想到的是,老師已經在教育學院完成了課程,現實情況是當老師進入學校,真正面對學生的時候,他們在教育學院所學到的理論,在香港求學就是求分數的大前題下,根本不能應用出來,所以如果說再要培訓老師的話,不會對教育有真正的幫助,只是增添了老師的負擔,在繁忙的工作裏,還要找時間去參加培訓課程,本末倒置,不是花了錢便真的對教育有幫助。

我看到香港教育制度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便是香港教育界的貧富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簡單來說,熱門的學校便越來越多家長爭相讓子女入讀,其他的學校,便爭相爭取取錄餘下來的學生, 最終的結果是,中產或以上家庭的子女便入讀了某些學校,而某些學校便取錄了低下階層家庭的子女,惡性循環之下,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作為政府,為了香港長遠的穩定和發展,其實是應該針對這個貧富懸殊的問題,作出解決的方法,其中一個方法,便是改善現在不受歡迎學校的教學環境,例如實行小班教學、引入更多外籍老師來任教語文科目,包括英文和普通話,更進一步的,改善校園的環境,例如建設更多設備優良的校舍,當家長看到這些學校有那麼好的教學環境的時候,他們便不會再參與這個爭相報考名校的遊戲,學校之間的質素也拉近了,進一步改善這個貧富懸殊的問題。

又以改善語文老師為例,聽說全香港有七十萬學生,如果以三十五名學生為一班,便有二萬班,如果一個老師可以任教五班,即是四千名新外藉老師便可以令全香港的學生都有一名外籍老師來任教語文,至於四千名外籍英文老師,每年薪酬支出,如果以五十萬年薪來計算(對海外老師應該有相當吸引力吧),便是大概二十億了。這是以全香港所有學生作對象的,如果只是對中學或小學來實行,或年薪少於五十萬,可能更少,例如只需花一半, 十億便足夠了。

另外,對於小班教學來說,香港其實不需要增加任何開支,只需要容許部份學校在收生不足的情況下,例如每班只能取錄二十名或以下的學生的時候,仍然可以繼續營辦,便已經可以達成小班教學,這些學校因為學生人數少了,老師的工作量也相應減少,可以預留更多時間照顧學生,對學生的照顧和教導便相應改善了,另外,因為如果要一刀切實行小班教學,連熱門的學校也要減少收生,部份家長便會提出反對,認為會扼殺了他們孩子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因此,讓這些熱門學校繼續大班教學,而這些冷門的學校可以實行小班教學,到時,家長們便自行去考慮究竟大班教學還是小班教學,更適合自己的孩子。

如果在免費的官立津貼中小學,可以實行外籍老師加上小班教學,學校之間教學質素的差別便會減少,改善了草根階層和中產以下的孩子的教育,提升了他們的上流力,可以避免了跨代貧窮的問題。至於中產家庭,亦多了學校的選擇,他們可以選擇報考心儀的熱門學校,還可以參加大抽獎,讓子女入讀免費的官立津貼學校。父母不需要再為競爭報考學校而浪費時間與金錢於不必要的課外活動之上,孩子可以發展他們的興趣和嗜好,父母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增加親子時間,改善親子關係,其實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對於中產來說,尤其是子女入讀需要付費的直資私立學校,教育的開支,包括學費、課外活動的費用、補習費、遊學團的團費等等,開支其實很龐大,所以財政報告可以優惠中產家庭的地方,我便想到增加學費支出的免稅額,實質的鼓勵中產家庭投放資源在子女的教育之上,而不是單單口號式的呼籲每個家庭要生三個孩子,當然,必定有反對聲音說這樣做會鼓勵家長選擇需要付費的學校,但是看看現在香港的出生率,中產家庭大都只生一個孩子,甚至不想生兒育女,現在實質鼓勵中產家庭多生孩子,其實是改善香港未來的人力資源,和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應該扮演帶頭的作用。

無論如何,希望香港的官員,包括財經官員和教育相關的官員,是貼地的認清香港家長所面對的問題,而不是自己便享受著公務員的教育褔利,而閉門造車的去為本地家長葯石亂投,以為花了錢,做了事便必定可以幫到本地家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