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4, 2008

大學宿舍晚會的反思

昨晚應邀參加了一間大學宿舍的聖誔晚會,因為這宿舍大部份都是外來學生,所以這個場合主要的溝通語言是英文,而又有很多是由內地而來的大學生,所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和大部份與會的人溝通。這晚有表演,有詩歌,有自助晚餐,很豐富,最有意思是可以讓太太和女兒去到大學裡面,看一看現在本地大學是什麼模樣,和大學生,尤其是來港的留學生是怎麼樣,因為,到女兒讀大學時,她所處的環境和外國人的比例也許比現在還多,現在就讓她們看看吧。

整晚的進程都是以英文為主,其中一個環節是耶穌出生的故事,約瑟是由一位女學生反串,這位女學生用很流利的英文來演出;之後,在自助餐的時候,太太遇上這位女學生,問她從那裡來和為什麼她的英語話說得那麼好,這位女學生告訴太太,她是從內地雲南來的,而她能說流利英文是因為她在內地不斷的看英文節目學回來的。

內地學生的條件一定比香港的學生差,至少他們得到的物資也不比香港多,這包括外語的資源,但是他們仍能學好英語。反觀現在香港大部份家長,他們用很多很多的錢,讓子女讀不同的英文班,結果卻很參差。香港部份學生之所以英文不太好,是因為他們除了在課室外,很少機會或甚至避免用英文,所以如果家裡有個要用英文才能溝通的外傭,看電視不要花時間在追劇集,看英文台的紀綠片或電影,又培養子女看英文書,這樣已經好得多了。

這班由外地來港讀大學的大學生,將來也可以留在香港工作,他們的英文好,普通話又好,有內地人脈,對內地認識比香港人好得多,又來過香港或外國讀書,有世界視野,相比香港學生由小到大到是在香港讀,英文差,沒去過外國留學,又不肯捱,但就以自己是香港人為傲,以為自己比內地學生優勝。唉,將來必定後悔。

Thursday, December 04, 2008

可以在第一階段派位入讀第一志願,多好

表哥的女兒和我女兒同讀一間幼稚園,我女兒是讀低班,而他女兒則讀高班;所以昨天學校旅行,便在當中遇到他,和他談起他女兒升小一的問題。他說升小一第一階段結果已公報,他女兒入讀第一志願,瑪利諾神父小學。這間學校有一條龍中學,而小學又剛搬到西九龍新校舍,所以不用再擔心第二階段派位,所以他很開心。

有說是今明兩年都因為沙士而出生率低,所以入學的競爭細很多。我也希望女兒明年真的可以輕輕鬆鬆的便派到理想的小學。

有家長在子女出生便機關算盡,到頭來失望而返,有的孩子真的入了名校,捱不了卻又要轉出來。也許,父母真的要好好的問一問自己,他們期望子女將來會怎樣,而他們的子女又是不是附合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否則,真的不要勉為其難,父母辛苦,子女也辛苦,最後更傷了親子的感情,真的是值得嗎?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選學習輕鬆的小學

今天接女兒放學後,在路上和另一位家長談選小學的問題。她說她不想女兒要辛辛苦苦讀書,她說她知道有些小學每天都有十多樣功課要做(十多樣可能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多就是肯定的),問我可以選那些小學。

我想了一想,便對她說,其實每一間學校都會谷小朋友讀書,如果要不用谷讀書,便要讀國際學校了,除了那些名國際學校之外,便是那些本地人自己辦的國際學校,例如崇真和蔡繼有,又或是直資,例如陳守仁。但是崇真和蔡繼有學費相對官津來說,其實很貴,要每個月四五千元,陳守仁則好像是二千元左右吧,要查一查才能確實。所以如果由小學讀到中學都是讀國際學校,花費已是數十萬之多,是否值得,真是見仁見智了。

國際學校便是否一定不用谷,這個現在我也不肯定。友人的兒子是讀蔡繼有讀小二,但他也要母親在週日追功課。另一個要考慮的地方是,如果現在選的小學升到中學時也是要考會考,就算學生所就讀的學校是如何不谷功課,到最尾還是要谷學業來和其他考會考的學生來比較,到時來谷會否已太遲呢,又會否更辛苦呢?換句話說,如果不是選一條到尾不用谷的路,其實可能始終難逃要谷學業。

所以,要選讀得輕鬆點的學校,也許要選一些學校不是很激進,想上位做名校的,又不會用成績來分班,令學生有壓力要入精英班,否則便會給別人分在垃圾班裡去,父母方面則不要加添壓力在孩子身上,只要年年升班,分數不要太計較,另外反而校風要好,才可安心讓孩子去讀。

Thursday, October 02, 2008

跟校長談選小學

上星期五,送女兒上學後,和站在校門的校長打招呼,跟著便和她談起選小一的問題。校長很好客的請我入內傾談;我想,女兒學校的其中一個好處便是我每天送女兒上學和接女兒的時候,我都可以和老師,班主任,甚至校長溝通。

我和校長談到我所認識的家長中,已經開始在談升小一的問題,而最近有些小一已開始有開放日,我也在這些小學開放日中碰到一些女兒同童及其家長。校長說幼稚園將會在一月的家長視學後,跟家長談選校的問題。同時,校長也跟我分享為家長為兒女選校的不同想法,我和校長也有同樣的感覺,覺得每一位家長都是為兒女好,他們每位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在社會裡遇到不同的事物,所以他們對兒女學習就學都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不能說其他家長的想法有什麼問題,想法的不同是因為大家所重視的,和期望的有所不同。

對我來說,校風是最重要,自學能力次之,最後才是學校名氣等等,當然,如果女兒能在一些傳統名校就讀,我必定會讓她去讀,但我不會給女兒任何壓力,又或女兒面前批評她就讀的學校有什麼不是,如果太太不合心意,便讓女兒去一些出名的直資或名私校去就讀吧。大眾都以為名校出品,必屬佳品,我想,我們每每只看到一些出色的學生來自名校,但對其他名校畢業生的好壞不太清楚吧。

最後我想,我和太太也是教徒,我們機關算盡,盡力而為,到頭來也要看神的帶領吧。

Monday, April 21, 2008

約克的變相全日班

昨晚到舅仔家進晚餐,期間他們說他們收到女兒就讀的約克幼稚園的通告,建議在下午增加課外活動時間到下午四時,我聽完之後覺得約克開始想連課外活動學校的生意也要搶了,是否他們擔心收不够學生,在下午有空課室,所以想辦法要盡用課室,想到要令半日的學生變相成了全日制學生,而課外活動的價錢比學費還要高,真的是妹仔大過主人婆,即比在約克付出兩份半日學費還多。錢事小,他們女兒能否在沒有午睡的情況下由早上九時捱到下午四時,這才是大問題。

後來,我在親子王國網站看到有人提出討論這個問題,我便貼了以下一篇文了。
昨晚到親戚家,他們的女兒和我的女兒同年,而是讀約克的,他們也有拿這件事出來談;因為他們說約克現在只是在徵詢意見,沒有詳細的安排,所以有很多不知數;但可以肯定是,參加的學生變相是讀全日班,而我女兒是讀全日班的,所以我便從全日班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活動,和我看到的問題。

由早上九時到下午四時,這麼長的時間,學生必定要進午餐,但約克據我的認知都只有上下午半日班,所以他們應該沒有有全日制幼稚園的廚房,可以供應學生的午餐,很大機會是要包伙食,而我相信這個活動算是課外活動,所以也許約克不用政府來監管午饍,而我女兒的學校午餐是要經有關部門批的,有專責員工在自設廚房來準備,所以營養和衞生都有保障。

我女兒雖然是讀全日,但一星期內,她是有四天的課外活動,包括四十五分鐘的通利音樂班,一小時的體操班和英文溝通班,以及個半小時的英國文化協會英文班,總額還是小過三千。因為我是自己帶去,尤其是音樂班是親子班,所以我看到我女兒雖然是有午睡,但是上音樂班到最尾還是很累。所以我有點擔心如果約克在午餐後,沒有午睡但還有三個小時的活動,學生是否捱得過去。

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們是否真的是三個小時都是在上堂,當然,期間應有小小茶點時間,但我擔心會不會到最後,原來只得一個小時或個半小時的上堂時間,因為我懷疑他們為了相就下午班的校巴時間,所以參加這個活動必定要留到和下午班學生同一時間離開,所以便要說是三小時。而以這個價錢,能得到每星期十五小時的課外活動,我便很擔心這個活動的質素問題。留意因為要包午餐,而很大機會要包伙食,所以真正可以用來上堂的錢便三千稍多一點,約克的做法可能是,叫自己老師做一些他們做開的,例如英文,跟著其他的便叫其他公司來做,所以你可以想像這三千多元其實當是學生上多一個半日班,加上參加一點其他公司的課程。英文班是約克的老本行,應該沒有問題,學生多了時間和外籍老師在一起(因為其實是兩個半日班),英文理應會更好,但是其他活動我則有保留,例如體操(我女兒曾去過面試,我看不到有什麼鏡房,學生又多,戶外地方也不多),音樂(我女兒的通利音樂班,一個月五百七,上堂時一個學生各自一座琴,父母又在一起,我看不到約克有這些設備),學校配套不足,而可以和其他公司分的錢不多,他們能找那些人來教,難道全是自己職員?而就算約克找專人來教,以這個價錢,約克可以對分的錢實際上不多,所以是找專人來教,能教的時間實際上可能是每天的一小時,而其他時間,則由學校自己的老師來教英文(因為成本低)。

另一個我懷疑真正活動時間不多的原因是,如果真的是每日三小時活動,學生是變相讀了兩個半日班,他們精神和集中能力是否能維持這麼久,尤其是下午餐後有睡意的時候,學校如果明知他們沒有精神上一些要集中的課程,他們可以只會安排做其他事,如小手工。最後才進入活動時間,但時間已不多了。

第二個我擔心的問題是,如果孩子不喜歡某些活動,能否不參加或轉其他呢?但我相信機會不大。父母沒有選擇權,所有的課程都是由約克來定,孩子的個人興趣和進度他們是否能處理得好,我也很擔心。如果某活動孩子不想參加,或孩子已在其他地方學緊,不去那一天,十二時便離校,是否可以比少於三千六呢?

總結我的分析,約克這個活動有很多未知數,質素成疑,必須由學校說清楚每個課程的時間分配和課程內容,靈活性低和沒有選擇,孩子是否能捱到四時要視乎他們是否能不午睡(即晚上要早睡)。以這個價錢,差不多可以幫孩子在下午回家進午餐和午睡後每天找一個興趣班給他,而且可以自己選擇學校,內容和進度。所以這個活動只適合那些想給孩子多些課外附加課程,而又不想自己去找,和沒有人帶去上興趣班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