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名校隨想

開始為女兒報小學的階段了。這個遊戲真不易玩,有很多事要考慮。作為父母,感到的壓力是,好像是在為孩子做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某個程度上,這是對的,但是,其實父母的某一個教導,某一句說話,可能也是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不必要想太多,盡力而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說真的,在香港,誰不想孩子開開心心的學習,健健康康的成長,輕輕鬆鬆讀完書之後,進入社會,找份好工作,不是已經很好嗎?為什麼家長很想孩子進入名校去呢?我想了很久,說到底,家長心裡面都有一些假設,孩子入到名校便會讀到書,名校裡的學生是比低調的學校好的,入到名小學便可以升名中學,跟著便可以入到心儀的大學去。如果跟這類家長去談,問他們,為什麼你那麼緊張孩子要入名校?我想有部份家長會說,名校之所以名校,必定有其道理,孩子在那裡讀書必定比在非名校好。再追問下去,這些家長也未必說得出一套自圓其說的說法。我真的很想建議這些家長,在為子女千方百計進入名校之前,想一想,他們的背後理念是什麼,可以的話,寫下來,將來回頭看時,看看是否很滿意自己最初的決定。

對於家長對名校的期望,我想,大概是以下這幾點:
  1. 名校對學生的教育比非名校好
  2. 名校學生的成績是比非名校學生的好
  3. 名校畢業生的成就比非名校畢業生的成就大
名校對學生的教育比非名校好?
教育可以簡單分成學術和個人修養兩方面。對於學術,名校和非名校有什麼分別,可以令學生學得更好?是老師比較好(軟件)?是設備比別人強(強件)?我很少聽到有家長會說,某某名校裡的某某老師教什麼科目比其他學校好。名校的老師,便是比其他非名校同科的老師好?何以見得?我反而可以想,傳統名校的老師,大都任教多年,我就不會期望這些老臣子會很落力去教書,他們會跟年青的一班老師去用那麼多時間去備課嗎?機會很微吧。反而一些新學校,入職的老師大都年青,他們很有熱誠和危機感的去做很多事情,例如去備課,和學生溝通等等。至於硬件方面,名校的確資源較多,但是,我時常會想,愛恩斯坦只是用黑板來教書,沒有PowerPoint,器材只是把學習過程弄得有趣一點,但卻不會是教得好的絕對因素。

我已經聽過很多那些孩子在名校就讀的家長說,他們孩子的學校其實是不教書的,例如聽說女扙萃的精英班,全班都是尖子,還要教嗎?學生或學生的家長已經自行處理好,不用教了,我便會想,那麼那些孩子為什麼還要留在這間學校,是學校對學生的貢獻多,還是學生對學校的貢獻多呢?又聽說協恩學生的家長說,有些老師不教書,叫學生自己回家自學。家長聽到學校要求學生要自學什麼,可以有什麼反應,只得乖乖的自行找補習老師教孩子嗎?為了想成為名校的畢業生,家長還可以做什麼?反正每個家長都是這樣,是不是在名校讀都是這樣,唯有自己幫孩子讀書,又或找補習老師教。名校,說穿了,便是要求學生要學懂什麼,天資好的學生,可能真的自己學會了,平庸一點的,便自己去用自己的資源去學,滿足名校的要求,好好的升班去。平庸而沒有資源的,那就不用對名校有很大的期望,會幫到自己什麼,又或只好將勤補拙吧。如果是跟不上,孩子讀得很辛苦,也許家長會自行退學去了,又或是學校勸學生而去,所以能在名校畢業的,成績也比較好。這很大機會是真的,但是背後付出的代價,其他人又是否看到,是否能付出呢?

名校裡學科的深度,可以是比非名校同學科的深半級,或更甚是一級。剛聽說馬頭涌官立小學,小一開學時,學校便對家長說,他們一開始便會教小二的課程,學校給家長一大堆小一的教材,期望家長自己教會自己的孩子。如此下去,別人看到的是,這學校的每一級的學生,的確是比其他學校同級學生學得深了,這學校還不是一間名校嗎?但這是學校的功勞嗎?是學校教得好嗎?當家長以為這便是名校,讓自己的孩子在這間學校去讀,到頭來發現原來並不是學校教得好,只是家長自己教得好,家長自己付出多吧。家長會因此投訴學校嗎?我想不會了,也許他們以為,名校便是這樣吧。老實說,同一位老師,在小一教小二的課程,跟在小一教小一的課程,其實工作量差不多,教法也差不多,可以說,任何一間學校都可以做到,只是能不能去做吧(不是名校而教得深,學生跟不到而離校,是趕學生等殺校吧)。但是對孩子和家長來說,他們便要自行去學習。要極端一點,如果有某個學生追不上而要留班,又或是家長刻意讓孩子遲一年才入學,別人是六歲於小一讀小二的課程,而他卻是七歲於小一讀小二的課程,其實沒有甚麼著數,到最後,只是得了名校畢業生這個名聲吧。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名足球隊之所以是名足球隊,不是教練有什麼特別的訓練方法,而是球隊可以用天價去買已經出名的球星;同樣,名校有很多學生來報讀,有很多學生可以選,如果我是名校,我便會選天資很好,又或是家裡資源多(最明顯是金錢,又或是反映在家長的職業上,又或父母是專業人仕,他們知道知識重要,他們會緊張孩子的成績,自己會教或會找補習老師來教)。收得好材料,名校要出產成績好的學生,當然不難,能出成績好學生的學校,還不是名校?之後的家長不就是更想孩子進入這學校去讀嗎?良性循環之下,名校便更加是名校。(反過來亦是,出名差的學校收的只能是差的學生,畢業的成績當然怎也不同和名校教好學生相比,惡性循環之下,出名差的學校,還不是更加差嗎?這些顯淺的道理,相信各學校校長最清楚不過。)

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所有名校都是選學生的,例如瑪利諾,協恩,喇沙,油麻地天主教等等,他們不也只是官津學校,不能選學生?他們不也是名校吧。對,但是很簡單,他們不能決定入學的學生條件,但是他們可以決定學生的升班和畢業條件,不達標的,留班再讀,跟不上的,讀得辛苦的,他們自己會離校去吧,學校有學額又選一個資質好的學生來讀,他們是名校,他們有條件這樣做,到畢業時,畢業生還不是個個精英吧,在名校黯然離去的學生,相信也不會對其他人提起他曾讀名校吧。

我心目中教得好的學校,不是把八十分的學生教成九十分的學校,而是把四十分的學生教成七十或八十分的學校,又或是對學生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的。我想,正生書院便是。試問有沒有名校會接受挑戰,取錄成績差的同學,看看他們能否教到他們在全港名列前矛?很明顯,誰都不會這樣做,既然如此,名校出名是因為各人只看到成果,並不是看到過程。

名幼稚園和一般幼稚園的教法和課程可以不一樣,例如名幼稚園可以一半用外藉老師,但是在中小學,用一半外藉老師教學生到中學時考公開試?有一半外藉老師,學校也許便會用國際模式來教了,所以老師在學術上不會有很大分別,有分別的,也許只是學校的氣氛和同學之間的互動。如果學校是出名畢業生學術成績好,也許學校有一個很好學的氣氛,同學之間都很緊張讀書,學生在這個環境下,也許會感染了讀書的動力,又或有危機感要讀好書,否則升不了班或被趕走。家長對名校這麼緊張為送孩子入名校,便是為了這些?如果清楚自己的動機後,送不送孩子入讀名校,家長也就更明白自己了,如果有一天家長發現現實和心目中的期望不一樣,你也會更清楚要怎樣去做。

德育教育方面,只可以以學校所倡導的理念去評學校在德育上是否理想,德育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出來的學生德育如何,也只能以學校裡學生的表現來估計,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去學校附近去真正看一看該校的學生是怎麼模樣。對於名校錄取大都是中產家庭的學生,理論上家庭背景是比較簡單,孩子數目普遍小,所以管教理論上是好一點,所以孩子德育理應比較好;但是中產家庭,也可以解讀成父母雙職,孩子多是老人家和傭工照顧,所以也可以是寵壞了,脾氣可以是很差的。

總結這一點,名校對學生的教育,在學術方面不一定比普通學校好,只是他們要求比其他高,但是入讀的都是質素好,當然更容易教,學生背景令他們有更多資源來追;非學術方面,學習氣氛可能比較好,同學間的互相激勵讀書機會也大一點便是。德育的教育是否理想,只能從學校是否有宗教背景,校風如何來估計,但既為名校,如果行為不檢的學生,稍有越軌,可能已被辭退。

名校學生的成績是比非名校學生的好
這點很大幾會是真的,但只是說能在名校畢業的學生而言;但對個別家長來說,要問的問題是,自己的孩子能否捱得過去,當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否家長和孩子也願意去付。如果是天資過人,這沒問題,但對於其他平庸一丁點的,家長和學生便要付出很多時間資源去追,追得到,無問題,追不到,知難而退。

但是對於追得到的小朋友,小時候,他們也許不懂得去為自己說話,但是若是到長大後,孩子回頭一望,發現自己多年也只是埋首於書本之外,其他求生本能全沒有任何增長,孩子會不會感到無奈呢?父母又如果到時才發覺多年來催谷孩子讀書,原來得來的東西並不長久,不知他們又會如何想呢?

名校畢業生的成就比非名校畢業生的成就大
這點也許是真的,但是這個結果,並不一定是因為孩子是由某名校所出,原因也許是因為,能入讀名校的學生,不是因為學生本身天資較高,便是因為家庭背景都比較好。天資比較高的,也許長大後有較高的成就,尤其是學術方面,而家庭背景比較好的,畢業後,也許學校本身家庭可以給予很多的機會,例如到外國升學,又例如有其人脈關係,又或有家族生意,不愁出路。

最後,我的總結是。家長覺得讀名校便是這樣,這十多年中小學要每天埋頭在書本當中也是合理的,將來才可以有好的成績,成為專業人仕。但是這麼多年孩子在這些壓力下成長,犧牲了親子時間,親子關係差,尤其在催促功課的時候,沒有耐性的家長便更明顯,再者,經過這麼多年之後,孩子的讀書興趣也許也所餘無幾,更遑論終身學習。想一想,要成為專業人仕,很多都有對應的專業試,如果是有決心,誰人也可以開始去讀,可以去考。到時,考到了專業資格,誰人也不會去問你是在那一間學校畢業,反而問題是你有沒有耐力這麼多年,去獨自去考這些專業試,讀名校也許不能培養這份耐力。

名校對天資聰敏,家庭背景好的學生,作用其實不大,對於資質中上的學生,名校的課程深度,壓力,環境,也許能迫使他們盡力去追,但過程當中代價不少,甚至有反效果。家長得好好去考慮自己和自己孩子是否適合,並在過程當中觀察是否能付擔得起代價,一有問題,也許還是回到普通學校去。最終,親子關係,學習興趣,開心童年,和一個名校畢業生的名銜其實一樣重要。

1 comment:

Phoebe said...

Super agree on your first para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