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龍、直屬、聯繫、到獨立,便是中學必須取錄小學方面的人數的比例,對於一間學校,不論大、中、小學,他們的終極目標便是取錄最好的學生(可能對某些有教育理念的學校而言,這不是終極目標,但是在收生不足會殺校的環境下,收足學生和收到最好學生,便是每間官津最明哲保身的做法)。一間小學如果可以有一間名中學作為直屬或聯繫中學,名氣越大和中學收生比例越高,對投考小學的家長便越吸引,投考人數越多,小學可以選到最好學生的機會便越大,所以小學要和中學結盟的原因,是吸引更多投考學生,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小學生只要被評為第一和第二組別,便可以得到中學預留學位,如果中學部的預留學位多,部份小學的第二組別學生也可以被取錄,所以小學生的壓力便會細一點,對某些不想子女學業壓力太大的家長是合適的,所以小學便可以吸引這類家長。
對於中學而言,和小學結盟的原因,我想到的便有兩個,首先是中學和小學是同一辦學團體,理論上辦學理念是一樣的,所以由小學培訓出來的畢業生便最適合由同辦學團體的中學取錄,用同一辦學理念來教導學生,第二個原因是既為有關中學,小學方面定會推介中學給小學的學生,所以中學部可以至少吸引了小學方面的學生來報考;但是對名中學而言,如果小學方面的畢業生大都被評為第二組別,中學方面便極不想取錄小學方面的畢業生(因為中學便做不成第一組別中學),亦即小學成了中學方面的負累,所以,除非小學方面有能力保持畢業生的水準,否則中學是極不願意和任何小學結盟,反正名中學投考的人數眾多,不愁取錄不了第一組別的小學畢業生。
對於中學而言,和小學結盟的原因,我想到的便有兩個,首先是中學和小學是同一辦學團體,理論上辦學理念是一樣的,所以由小學培訓出來的畢業生便最適合由同辦學團體的中學取錄,用同一辦學理念來教導學生,第二個原因是既為有關中學,小學方面定會推介中學給小學的學生,所以中學部可以至少吸引了小學方面的學生來報考;但是對名中學而言,如果小學方面的畢業生大都被評為第二組別,中學方面便極不想取錄小學方面的畢業生(因為中學便做不成第一組別中學),亦即小學成了中學方面的負累,所以,除非小學方面有能力保持畢業生的水準,否則中學是極不願意和任何小學結盟,反正名中學投考的人數眾多,不愁取錄不了第一組別的小學畢業生。
至於直屬和聯繫中學,因他們有相關小學,他們會怎樣選擇相關小學的學生來取錄呢?
我在想,官津在自行收生,可以自行決定三成學額,理論上,他們可以全用來取錄相關小學的畢業生,當然最好便是小學方面被評為第一組別的學生,這樣他們首先便可以取錄三成第一組別的學生,但是一想到統一派位階段,中學方面仍要繼續取錄相關小學的學生時,因為小學學生只要是第一或第二組別,便已經可以升到相關中學,因此中學便會取錄了小學方面的第二組別學生了,再餘下的學額才能取錄其他報考的第一組別和第二組別學生。
另一極端做法是,如果中學方面在自行收生時,盡量取錄非相關小學的第一組別學生,在自行收生階段便可以取錄了三成外來的第一組別學生,到統一派位階段時,預留給相關小學方面的學額,便可以盡收小學方面的第一組別學生,盡量減少由小學方面硬性要取錄的第二組別學生。由此可見,如果中學方面用這方法來收生,小學方面的學生也得爭取進入第一組別,才能有機會升上相關中學。
這令我想到,有些中學方面盡量減少預留給小學方面的學額,或甚至和小學「獨立運作」,便是想盡量保障收生的普遍水準,這是可以理解,但當我想到某些名中小學校同名,主觀願望是他們是相關學校,升中有點幫助,而中學也可能會告訴小學家長,中學方面會預留多少學額給小學部份,但是再細心想想,這個學額可能少於小學方面所有第一組別學生的數目,這樣,只是給小學方面家長對升讀相關中學有點盼望,令他們積極報讀中學方面,中學亦可以堂而皇之告訴大眾,中小學兩方面仍是相關,會取錄同辦學團體的學生,但實際上中學方面只會取錄小學方面第一組別的學生(反正中學是要取錄第一組別學生),第二組別甚至是第三組別的學生便要自求多福,實際上可能和就讀於其他小學分別不大(可能分別只在於調整校內成績這個部份)。
想到最後,相信有些學校都只是在爭名氣,爭好學生,說什麼辦學理念,可能只在收到最好的學生之後才理會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