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06, 2015

何謂催谷?

我在這個網誌中,近年漸多談論現時教育的現象,而間中亦會提及家長的怪獸現象,包括了家長盡力以不同的方法催谷子女的學業成績,有網友提及我沒有好好的定義何謂催谷,網友的意見令我反思當時我只是簡單主觀地說是催谷子女學業,而沒有客觀的定義,我思考過後,嘗試去清楚定義我心目中的催谷。

在定義何謂催谷之前,我想首先定義一些我心目中的概念,自然課程和自然學習智商。

自然課程
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某一科目,在某一個年級所教導的課程內容和深度,是大部分對應年紀學生(例95%)能在沒有外加的協助下能附合該課程的最低要求。實際點說,自然課程在某一年級的內容,是大部分對應年紀的學生能在沒有課堂以外的協助下,在評核時能考獲合格的分數。舉例說,大部分一年級的學生能掌握個位數字的加減數,但如果在幼稚園高班教導學生個位的加減數,大部分學生都不能領會,所以個位加減數是小學一年級的自然課程內容,而不是幼稚園高班的自然課程內容。

值得留意的是,自然課程是以整體學生宏觀而定義,不以個別學生表現而定,再想想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異,所以可能有小部分學生能理解普遍同齡學生不能理解的課程內容,但這些課程內容,便不在自然課程內容之內。例如有小學生能理解數學上的微積分,但微積分不是小學自然課程的內容。另外,自然課程是指沒有外加協助而言的,所以大部分學生可能在外加協助之下能理解一些原本沒有自身能力去理解的課程內容。

自然學習智商
對於每一個學生在某一年紀而言,他在沒有外加協助的情況下學習,如能夠附合該年紀的自然課程最低要求,他對於該科目的自然課程的自然學習智商便是0,如果某學生能在沒有外加協助下學習,能附合比他高一年級的自然課程最低要求,他對該科目的自然課程的自然學習智商便是+1,反之如果在沒有外加協助下理解低一年級的自然課程時,又或要在年長一歲後才能明白,自然學習智商便是-1。用口語的方法來說,自然學習智商是某一學生對某一科目的自然課程內容的學習能力是合適的(0),高一班的(+1)還是低一級的(-1)。例如某一學生在六歲時,就讀一年級,能理解一年級的自然課程,如個位加減數,他在數學的自然學習智商為0。

自然學習智商是對學生在某一個年紀對的每一科目而言,所以每一個學生對每一科目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自然學習智商,例如男孩子對於理科的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外是大於零,但文科的科目卻是負數,反之女孩子的對於文科的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是大於零,而理科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則是負數。自然學習智商會隨著學生的成長而調節,例如某一學生在某一年紀對某一科目的自然課程的自然學習智商為-1,他的自然學習智商對同一課程而言每年便會+1,即是說在一年後,這學生對同一課程的自然智商為0,即可以在下一年在沒有外加協助下附合該課程的最低要求。

實際應用
基於自然課程和自然學習智商,我們便可以理解現時學生的學習現況。

首先是如果所有學校都是在某一年級教導對應的自然課程內容,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沒有外加協助的情況下在大部分科目附合其最低要求,在學年完成時升級。對於小部分學生在大部分科目都不能在沒有外加協助的情況下附合最低要求,即大部分的自然學習智商都是負數,這些學生便要留班,理論上這些學生在下學年的自然學習智商便會增加,到時大部分的自然學習智商為0,即可以附合大部分科目的最低要求,因此便可以在留班一年之後而升班。另一個例子是,如果某一個學生對大部分的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為+1,理論上這學生便有能力跳升一級,例如某一學生在一年級時,對所有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為+1,即他根本有能力理解當時大部分二年級的課程,所以在完成一年級之後,便可以選擇直升三年級了。

對於現時香港的教育環境來說,所有學校,包括幼稚園以及中、小學,大都會教導比自然課程深一、兩級的課程,簡單來說,這些科目對學生的自然學習智商的要求為+1或+2,所以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因為他們的自然學習智商原本只可以在沒有外加協助下附合自然課程的最低要求,所以既然學校教深一兩級,除了那些本身在每一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為+1或以上(即天資較好)的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要有外加的協助才能附合課程的最低要求,如果大部分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為+1,只有小部分為0,便只需要在這些天資「正常」的科目提供協助,也算可以附合要求升班去也。

至此,我想可以定義何謂我心目中何謂催谷。

何謂催谷
如果某學生在大部分科目的自然學習智商,和他就讀的學校所教導的課程所需的自然學習智商,相差1或以上,而家長期望用外加協助令這學生能在大部分科目都附合最低要求或更好成績,尤其是這些外加協助阻礙了這學生其他方面(例如,體、藝、健康、親子關係,心理健康)的發展時,便可以定義為催谷了。

舉例說,一個普通學生,在各科的自然學習智商為0,即是正常地能在沒有任何外加協助下附合所有採用自然課程的科目的最低要求,但是如果學校在大部分科目都教深一級,即這學生理應在下一年才來就讀,但是實際上父母便外加協助,如全科補習,期望他能附合所有科目的最低要求而升級,而父母為了令這學生接受這些外加協助,要求學生放棄了某些原先可以保留的發展,甚至因為提供外加協助,破壞了親子感情。

由此可見,同一間學校,同一個課程,對某些天資好的學生來說,是合適的,是不用父母外加協助,更遑論是什麼催谷,例如一些名校,他們可以經過面試甚或筆試來選擇天資好的學生,又或經過派位制度,取錄天資較好的學生,所以這些名校教導深一兩級課程,大部分家長都不用外加協助,但是對於在這些名校的「正常」學生而言,父母非提供外加協助不可,協助的情度視父母的期望或子女能承受的程度而,如果已影響到子女其他方面的發展,便算是催谷了,如果捱不下去,部分家長會選擇讓子女轉校到另一間課程較淺的學校,即子女的自然學習智商和學校課程所需自然學習智商的相差較細,家長便不用再提供外在協助,而子女則可以附合最低要求了。

最後,催谷與否,首先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校所教導的課程深度的差別,另外便取決於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以及會否因此而採取的行動,和最後是有否影響子女的成長。

2 comments:

晉彥媽手記 said...

請問,如果學生的自然學習智商是-1,父母日日為他追落後,甚至預習下一年的課程,同時進行,還有能力抽空練運動及樂器,只是睡少了,這算不算催谷?

Herbert SHIU said...

雖然我篇文理論多多,定義自然課程和自然學習智商等等,只為方便討論現況,但並不是作為催谷與否的準則。

在我心目中,父母催谷與否,決定於父母所提供的外加協助,是否已對子女在學習以外的某些方面產生影響,還要考慮孩子本身的反應和心態。就以你的例子為例,如果孩子明白自己學習能力的不足,是欣然接受父母的安排,補習甚至預習,相比其他同學,他是把玩耍的時間用以學習,跟著還有時間放在練習體藝之上,睡覺時間多少,因人而異,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接受便可,最終如果孩子本身沒有任何負面反應,沒有影響親子關係,我覺得不算是催谷,從另一個角度,是孩子將勤補拙,所以同樣如果有孩子自小便覺得要靠學業成績改變自己命運,將來出人頭地,所以他自小便自行把所有精力在學習之上,父母並沒有任何威迫利誘,孩子當然亦沒有被迫的感覺,也沒有影響親子關係,所以這也不算是催谷。

我的想法之中的催谷,是父母看到孩子沒有能力逹標,孩子本身亦不自發去努力,父母因此要威迫利誘,令原本沒有動力去改善學習效益的子女在學習上追上去,嚴重程度的催谷,是要強迫孩子放棄課外活動,甚或減少睡覺至長時間睡眠不足,久而久之令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學習能力變得依賴外加協助,精神或身體出現問題,親子關係變差,可見父母為子女提供輔助已逹影響子女學習以外的某些方面,另一客觀觀察是,如果這孩子在失去了這些外加協助之後,成績便會打回原型,即時變得落後,更證明之前的學習表現,主要是由於外加協助能力,簡單而言,便是被父母催谷出來的。

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是自發將勤補拙,自主覺得讀書改變命運而努力學習,便不算是催谷了,對於這類學生,父母反而會主動跟孩子說要放鬆,不要太在意學習成績等等,所以這些父母又怎可以算是催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