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看到筆者上一篇「教育的反思(二)」的時候,不知是覺得認同,還是覺得不太全面,無論如何,希望家長在繼續思考子女教育的問題前,可以想想自己對子女教育的期望。筆者是覺得教育不應該只包括學習謀生技能,也應該有其他方面發展,但是,無可否認,學習謀生技能的確是子女接受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是應該先看看我們是怎樣謀生嗎?讀者再繼續看下去之前,不如先停一停, 想一想,自己是如何謀生?自己的謀生能力是否理想嗎?同時也想一想所認識的人當中,覺得誰的謀生能力最好?或簡單來說,某某用了什麼的謀生技能,得到了什麼的生活水準?
筆者的父母都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來香港的,之後在香港辛勤工作,成家立室,養活一家人,雖然只是社會中的勞工階層,但是生活穩定。筆者記得自己還小的時候,父母跟我說:「如果希望將來不用在街上工作,日曬雨淋,可以在舒適的辦公室內工作,今天便要努力學習,學有所成,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吧。」這就是筆者父母所作出的建議,筆者亦跟着這個建議去做,總算學有所成,得到專業資格,擠身中產家庭階層,這就是說,作為打工仔的父母,給子女的建議,配合了學校田鴨式的教育,重量不重質的製造適合職場的員工,最終在這個模式和環境成長的子女,大都變成了下一代打工仔,成績好一點的,便成為了專業的打工仔,最終也可以建立中產的家庭吧。
由此可見,對社會認識不多,沒有廣闊的人脈關係的家長,所能給子女的建議便是如此。那麼,現在新一代的中產家長,對社會以及整個世界的認識,加上社交圈子的人脈,理應更清楚在這個社會當中,有哪些謀生方法,以及不同的謀生方法可以得到怎樣的生活水準吧。那麼,家長可以想想,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現在的謀生技能,尤其可以得到富裕生活的,便是只得專業資格嗎?應該不是吧。
專業資格,例如醫生、律師,當然是謀生能力的保證。但是要考得這些專業資格,也許家長明白,如果子女不是讀書的材料,是勉強不來的。那麼孩子要有什麼的個人素質,才是讀書的材料呢?這包括孩子是聰明、記性好、專心、自制能力高等等,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便可以觀察到孩子是否屬於讀書的材料吧。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孩子其實天資都差不多,天資不可改變,但家長可以改變後天的素質,例如專心和自制能力,如果家長成功培養這些後天的個人素質,便可以讓孩子努力學習,向專業資格方向邁進。否則,家長不應該勉強吧!
家長如果發現子女並不是讀書的材料,可以想像子女並不會名列前茅,但是可以想想,社會中還有其他專業資格的要求並沒有與醫生律師那麼高,尤其是教育界和醫務界,只要子女的成績一般到中上,便可以報讀這些專業的大學課程,尤其是護理或護士類的工作,社會的需求必定越來越大,所以只要在公開試取得中等的成績,便已經可以報讀相關課程,入職這些行業。筆者友人告訴筆者,說政府架構中某些部門的職位,非常冷門,只要報讀職訓局的相關課程,便可以入職,起身點相當高。因此,家長除了提供子女資源去改善學術成績之外,其實也可以透過自己的社交圈子,為子女找出最好的就業機會。
中產家長必定曾經帶子女參加一些體藝的課程,因此,家長必定清楚這些體藝課程的老師,收入其實相當可觀。筆者知道有些體育運動的導師,收費和學習樂器的老師看齊,每小時數百元,如果收生情況理想,這些老師月入可有數萬到十多萬不等,這已經和某些專業人士的收入差不多了,如果這些體藝老師懂得把體藝變成一門生意,例如成立學校,聘請其他同業來教導孩子,從此走上營商之道,收入可能更可觀。由此可見,如果家長發現子女對於某體藝項目有過人之處,其實是可以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才能,孩子既喜歡這個項目,又可以把它作為終身職業,這比強迫他們埋首學業好得多了。
家長可以想想,如果自己沒有專業資格,亦沒有任何體藝項目的教練資格,還可以找什麼工作來做呢?筆者想到的,可以做生意,可以做營業代表,收入亦可相當可觀。跟着家長要想一想,一個做生意或做營業代表的人,需要什麼個人素質呢?我想到的,是要有毅力、有創意、主動、社交能力好、執行力強。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子女不是讀書材料,亦沒有一項體藝項目有過人之處,便應培養子女以上的個人素質,好讓他們能自行開創他們的事業。
以上的討論只是筆者能列舉的行業和相關素質,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對職場的理解,思考子女有什麼出路,以及相關的條件,從而想出如何去培養孩子。家長的閱歷越多,所能想像的做法便越多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