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03, 2010

星期二檔案「產子」的啟發

在六月三十日播出的星期二檔案,名為「產子」,探討香港近年嬰兒出生的情況,對於不久將來的教育制度,也有著很大的衝激,值得家長(尤其是有年幼子女的家長)留意。如沒有看過,也很值得在網上重溫。

節目中說到近年因香港的經濟環境轉好,所以很多適齡的夫婦都想養兒育女,令家庭更美滿,出生率是提高了,但另一主因是因為很多內地孕婦來港生產;原來近年內地孕婦誕下的子女,已佔香港出生率的四成半,即差不多每兩個在香港出生的嬰兒,便有一個是由內地孕婦所誔下的,這些在香港出生的內地孕婦子女,出生後不久,便會回到內地自己的地方,有報導是要罰款的,姑勿論如何,內地定必有財力的人可以到香港去生產,尤其是為了超生的家長。

這些父母是內地人的香港嬰兒,相信有大部份的嬰兒在香港都沒有人可以照顧,所以出生後離開醫院,便會回到內地去,這些內地父母心中想到的,是嬰兒可以是香港人,有權享受香港的種種福利,例如醫療和教育,這也是很多內地父母選擇來港產子的原因;在香港沒有人可以照顧,所以絕大部份的這些香港嬰兒便不會留在香港讀幼稚園,因為沒有人照顧,和幼稚園不是免費的。但是可以想像到,如果在這些嬰兒到升小學時,他們的父母也許已經找到人可以照顧子女,又或在安排上已妥善,例如這些兒童是住在深圳,已可以自己過境來上小學,父母便會讓子女來香港上小學。對於一眾直資私校小學,這類的嬰兒沒有接受過小學前的培訓,在內地的幼稚園,英文程度也許不深,很多方面的能力上會給香港本地中產的兒童比下去,再加上有內地口音的父母一同去面試,所以這些兒童很難入讀這些直資私校了。而更重要的是直資私校中小學不是免費,對大部份這些內地父母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所以這些內地父母的子女,目標便是全香港的官津中小學了。

不知到最後,有多少這類的兒童會來港讀小學,如果來港讀小學的這類兒童有一半,即在香港讀小學的學生裡,大概每三個學生,便有一個是這類兒童了。 如果有部份香港中產家庭的子女是入讀了直資私校小學,亦即就讀於官津小學的學生,每兩個學生,便有一個是雙親都是內地人的學生。對於北區的中小學來說,因為接近深圳,所以這區內的官津中小學,必定受這些內地父母歡迎,也會將子女送到這些官津學校去;對於內地父母而言,他們不太清那些是名校,他們心中也許只有一個信念,便是香港的學校,不論是環境和英文水準,都會比內地好,所以任何一間小學,也會得到內地家長的垂青,亦即越近深圳的學校,內地來港出生的兒童的比例便越高;那麼香港本地的家長會怎樣面對呢?如果他們不想自己的子女的班內有很多內地學生(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也許是搬到近九龍,例如大埔,沙田,甚至到市區去,又或讓子女報讀直資私校了。

不是對內地父母來港出生的兒童有什麼歧視,他們因為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得到良好的教育,也許會珍惜讀書的機會,努力學習,成積優異;香港本地的學生,看到同班內地同學成績那麼好,也許會激發他們也一同努力讀書,亦令他們明白,香港本地學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如果說要競爭,也不是本地學生和本地學生競爭,而是和內地以至全世界的學生競爭,除非自己努力,否則只會被其他地方的學生趕過頭;現在在大學裡,內地學生比本地學生更努力,已是可見的現象,如果本地學生可以早點明白這個道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也相信,很多本地的家長,對於這類內地學生多抱一個負面的態度,例如對於他們的品行和操守,都覺得他們也許會比香港的差,會教壞自己的子女,令自己的子女無心向學。更甚者,本地家長也許會覺得他們來香港就讀便是不該,他們的父母不是香港的納稅人,這些兒童不應接受香港的免費教育云云。本地父母的心情,我也很明白,但是現實是改不了,不如多從正面看,接受現實,好好的教導自己的子女,如果同學裡有這些內地父母來港所生的子女,如何去用一個正面的態度和他們相處。

如果只是計算本地父母所生的子女,雖然近年的出生率是高了,但是單憑這些本地學生,實在不能「填滿」所有小學(以及將來的中學),所以內地父母來港所生的子女,從正面來看,也許能令很多小學不致於被殺校,尤其不是很出名的學校,亦可減慢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如果香港只靠本地父母出生的子女,長大後來負擔起整個香港,他們的擔子也真的不小。

內地父母來港所生的子女,在香港和內地環境拉平之前,必定對香港有所影響;而作為父母,也應好好去思考這些兒童對自己的子女,以及香港不同範疇的影響。更現實點,便是對於自己子女在選校,和升大中小學時的取向和策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