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07, 2010

求學不是求分數!?

近日新聞報導其中一個熱門話題,便是末代會考放榜,莘莘學子有人歡喜有人愁,成績好分數高的,可以直升原校,又或可以到熱門預科書院升學,而分數低的,則要到處找學校升學,甚至要去到離島去找學位。跟著看到報上有專欄作家,大罵教育當局說什麼「求學不是求分數」是廢話,由來,求學便是求分數。我自己看到這情況,自己也曾做過老師,心想,求學真的不應只求分數,但是跟學生這樣說,如果學生真的是這樣相信,到後來發覺現實便是到處都是以分數取人,必定會很後悔相信了大人說的謊話。跟著,我問自己,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去看這一句說話,跟子女談讀書升學,又應該如何和子女討論「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說話呢?

還原基本步,學生走入學校,為的是什麼呢?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和學習足以令他們面對將來,在將來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謀生,而細分之下便可以分為五育(德、智、體、群、美)。所以在求學階段,在學校裡學習,真的不應只為分數而學習,如果有東西並不在考試範圍,難道便不教了嗎?如此,學生所學的只會越學越窄,眼光越來越短淺。所以,學生在學校要學的,尤其在中小學,就算不深,也要廣,當學生學到新知識,應同時想一想在生活中可以在那些地方可以應用,而不應只想這知識會不會在考試範圍之內。所以從這個角度,學生在學校學習,大部份時間應該以求知的角度來學習,和學習如何去自行自發學習,不應只看分數,所以「求學不是求分數」是對的。

學生眾多,要客觀地評定學生的能力,不同的考試便隨之而來,考試模式可以與時並進,盡量客觀和公平,例如從考死背改到考思考能力,又例如身體上有殘障的學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待遇(如試卷字體較大,應考時間加長);無論如何,學生也得利用考試,去顯示他們的能力。如果一個學生可以考得好,他須要不同素質的配合,例如天資,背誦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以至個人意志和恒心等等。所以如果一個學生可以考得好成績,他的某些素質必定是有過人之處,當然他的另外一些素質不一定很好,但只要不是真的很差,在大部份情況下都是可造之才。(而現在有些智商極高,但情緒智商EQ很差或自閉的人,則作別論,他們需要額外的幫助。)所以,分數仍然是一個評定某一個人的客觀指標。

亦聽過有些人說,考試高分不一定代表某一個人是好,可能只是因為他懂得考試技巧。我自己覺得考試技巧和表達能力一樣,是將一個人的能力盡量表達出來,是要學習的,最明顯的是時間管理,和在應試期間選問題來作答。所以一個有八十分的學生,如果考試技巧好,最多也只能拿到八十分,否則,可能只得六七十分,但他永遠不能因為考試技巧拿到一百分,所以可以拿到一百分的學生,還是比拿到八十分的學生優勝。

我自己作為老師時,當要教一個新的課題或知識時,我總會先教學生將會學什麼,和那些知識可以在那個範疇用得著,讓學生知道他們不是為讀書而讀書,他們所學的是真的有其價值,在生活上也可以應用。跟著當學生詳細學習時,也可以不斷將他們所學的和生活上他們所見的相對照,學生興趣大些,也更投入,也更易明白。從這個角度,便是「求學不是求分數」。但到交功課和面對考試時,我也得告訴學生範圍是什麼,會用什麼形式來考和評分將會怎樣,這時,他便真的要為分數來努力。

「考試不是求分數」是對的,但是只指學習過程,而不是指應考方面。現在大部份人對這句說話的批評,是基於它是在某情況下不適用,尤其是考試和放榜時。所以我想,學生和家長都要明白,學習便是要面對考試,兩者缺一不可,學習不是求分數,但考試卻只講分數,學生和家長在整個過程裡,要清楚知道那些時間是學習,要學識眾多,那些時間是為準備評核,要跟著考試的遊戲規則去做。

現在香港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有些人在學習時只講分數,到考試放榜時卻說不是求分數,是自欺欺人了;另外,可悲的是在現今制度下,學生是用了更多更多的時間,用來作為準備評核應考,而不是用來擴闊眼界,認識世界,令人有個感覺是,整個求學階段都是為考試而學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