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了網友提供有關<虎媽>如何教育她兩名女兒的文章後,這個議題在其他不同的媒體上也有提及,更成為二零一一年的時代雜誌的封面故事,也有報章訪問虎媽的文章刊出,更多的報導,令我繼續去思想虎媽的做法的利弊,更重要的是在香港是否可行。之前回答網友的留言,我只是根據媒體上的報導,但當我要再去細心思考時,我必定要更清楚虎媽做了什麼,和她兩個女兒的情況,才能夠作出客觀的討論,所以我便買了虎媽的書"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來看一看。簡單來說,這本書是講述一個真的可以說是一場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戰爭,而書中有很多值得反省的地方。根據書中所記,作者的大女兒,還是跟著母親的路而走,還是一個很出色的鋼琴演奏家,而細女兒則放棄了小提琴,轉而發展她的綱球了,如果硬要說勝負,則虎媽對大女兒是勝的,而虎媽對細女兒則是輸了,將來的事沒有人知道,這兩個女兒將來可能會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所長。以下是我看這本書的讀後感。
虎媽的背景
虎媽Amy Chua,是美國出生華人,父母皆是移民,在父母以傳統中國思想和教養方法下成長,書中所見,虎媽的思想是非常傳統,可以說比很多香港人更傳統。她學有所成,輾轉成為大學教授,丈夫是猶太藉,同為大學教授。育有兩女,現時分別為十八歲和十三歲。虎媽之所以此自稱,也許是因為她是虎年出生。丈夫的教養理念較西化,讓子女自由探索,但亦同意較嚴的教法,他忙於工作,所以照顧教導女兒的責任便落在虎媽上,而亦因此虎媽便用了她由父母身上學到的教養方法。
虎媽的做法
虎媽的做法最為人津津樂道是她的十誡,尤其是不準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不可以拿A以下的成績,在任何科目必定要是第一,而簡單來說,虎媽便是要幫兩個女兒決定所有事情。書中可見在很多事情上,她都不會問女兒的意見,便為她們作決定,如參加比賽和表演,有時為了參加某表演,虎媽還曾失信於女兒,為了令女兒練習樂器,除了暴力之外,所有威迫利誘的方法也都用上了,她亦自己說,有些做法,甚至可能會被檢控,例如書中記載細女兒三歲的時候,母親想細女認識綱琴,所以抱了她上鋼琴凳上,虎媽示範如何用一隻手指按一下琴鍵來發出音樂,但細女不理會,一下子便亂彈了,虎媽著她停下,細女不斷大叫大哭,跟著虎媽拖了細女出後門外,跟細女說:「如果你不聽話,便不可以留在這屋內。」當時天氣很冷,細女穿得很少,在屋外抖震,虎媽說:「做個好孩子,現在可以入屋了。」細女搖頭,到最後,虎媽要哄細女入屋。他們是住獨立屋,也許便沒有人看到,在香港,這樣做也許已成了虐兒,鄰居看見便會報警了。書中還有提及其他例子。
虎媽不介意做家中「乞人憎」的那一個,所以她在家中會大罵女兒,而甚至會罵女兒「垃圾」。如果女兒成績不是第一,她會給女兒額外的練習,必定要練習到第一為止,她亦會拿子女和其他同學比較,尤其是亞裔移民學生,因為大家都是用差不多的做法去要求子女學習。當美國本地的父母只要求子女練三十分鐘琴,虎媽要求女兒每日至少練兩三個小時,如果接近比賽表演,更會是六七小時。每一天都要練琴,就算是出外旅遊,細女練小提琴可以自行帶在身邊,而大女兒要練綱琴則要在外地預約地方了。練琴比一切重要,參觀遊覽也要在練好琴之後,所以試過和家族成員一同外遊,所有長輩,包括父親、祖父母等,都要等虎媽陪女兒練好琴,才能出發參觀,結果是誤了參觀時間。
怎樣才能做到虎媽的教養方法
姑勿論虎媽的做法是否最好或適合自己,從書中我看到要實行虎媽的做法,其實有很多先決條件才能實行。虎媽是全天候照顧女兒(她不是要女兒只做讀書練琴之事,她也要求女兒學懂照顧自己起居,所以她的女兒並不是「港孩」),不須理會任何人的意見,決定怎樣去為女兒做決定,就算是她丈夫,見到有問題時,大都只和虎媽走出去給意見,不會在女兒面前說反對。另外,虎媽婚後和奶奶關係良好,直到大女兒出生後,她們對教養的意見不同,所以相見也少了,虎媽便因此可以完全應用自己的教養方法,到最後奶奶身患血癌,理應接奶奶同住給予照顧,但虎媽丈夫認為太太和自己母親有衝突,不想接自己母親過來,反而是虎媽覺得有責任去照顧奶奶,但住了一個月,奶奶要回家去,不久便過身了;可見丈夫看重自己的太太多於自己的母親(虎媽丈夫是猶太人,想法可能不同,也許他覺在有看護照顧母親,也是一樣,文化不同,也許不必深究),而所有長輩在旅遊時等虎媽練琴,可見虎媽得到丈夫和長輩的支持,否則虎媽怎可以用所有人看來都不認同的方法去教導女兒。
得到別人的支持是首要條件,另外,虎媽的工作也給她實質條件去照顧女兒,例如她有經濟條件去招請不同的老師去教女兒樂器,而也許她有經濟能力,所以她更可以堂而皇之去實行她的教法,否則,如果她是全職母親,經濟來源全是由丈夫而來,她便怎樣也得得到丈夫同意才能做某些決定。再者,她的工作讓她可以根據女兒的活動時間來接送女兒。另外,虎媽在兩個女兒還小的時候,威脅的說話便是一兩年內沒有禮物之類,但是如果虎媽不能將女兒和其他人隔開,虎媽的威脅便不是什麼威脅,例如老人家和朋友在孩子生日送禮物,能有父母為了教導孩子而拒絕嗎?
虎媽為了幫女兒練好琴,她真的付出了很多時間去協助女兒,例如陪女兒練琴,而且是很留心女兒練琴的情況,她很清楚女兒要練什麼琴,練琴當中出現什麼問題,女兒要怎樣改善,她又很細心的去分析不同的老師的教法,和找更理想的老師來教。當看到書中記載一些虎媽給女兒的紙條要練什麼和有什麼要改善,有感虎媽便是兩個女兒的老師,很清楚。虎媽對女兒的堅持,可說是年中無休,直到女兒長大後,她們開始自己練琴,虎媽才可以放手不陪女兒練琴,但是還不放心。看到書中虎媽每天的行程,為工作為兩個女兒,真的忙到不得了,不知她的精力從何而來。所以另一條件是堅持和體力。
最後,虎媽的信念很強,不會因為女兒個別失誤而失去信心,當全家都灰心時,她是那個去鼓勵其他家人的那一個。另外,因著虎媽的另類教法,她也聽到不同的反對聲音,她也不介意去承認,之後還是我行我素。
西方教法和中國教法
其實虎媽這本書最值得參考的其中一項是她對西方教法和中國傳統教法的比較。而香港便是中西方文化的匯聚之處,很多家長便在這兩種極端教法中迷失,不知如何取捨。
西方教法很著重孩子的自尊,而建立自尊的方法是要避免孩子失敗,當孩子得到小成就,就鼓勵孩子,從而建立自尊。而中國教法是去告訴孩子他們是可以做到他們以為做不到的事,當孩子成功了,便可以建立自尊。另外,如果孩子做錯了,西方教法會避免直接傷受孩子的自尊,總是繞個彎來告訴孩子那問題,結果是很簡接,效果不明顯,而中國教法是直斥其非,就算是侮辱孩子也不是問題。所以似乎中國傳統教法如非太過份,可以令孩子接受失敗,自尊心不會一下子打破,而我眼見現在香港很多年青人,便是因為從來沒有失敗過和被人痛罵過,所以在工作上一遇上失敗或被痛罵,便崩潰下來。
西方教法提倡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行決定想做什麼,假設如果他們喜歡做什麼,便會盡力去做,因為孩子出生不是由他們作主,所以父母亦不應幫他們決定,這是美國的自由主義使然。而虎媽的意見是如果讓孩子自行決定,孩子便不會選擇有利於學業的事,而會選擇上網玩遊戲機,所以中國教法是不會理會孩子的想法,父母便是要去幫孩子做正確的決定;虎媽的決定,便是要女兒達到一個很高的水準,不花任何時間在一些和學業練琴不相關的事上。
虎媽的啟發
我看完這本書後,第一個聯想便是公民式,因為虎媽在迫兩個女兒練琴這件事上,便好像是在做公民式;每一天都要做,做完一個階段,便可以做下一個階段,總之要超前學習(虎媽要求女兒要懂得比她們就讀級別深兩級的數學,而在練琴方面則要比其人孩子早達到某個水準)。虎媽只要求結果,不理會過程,和西方教法重視過程多於結果正好相反,所以虎媽的女兒成績是好,但有否創意和解難能力,書中沒有提及。
父母和孩子之爭,最後勝的,如果孩子要勝,必定是孩子勝。虎媽兩個女兒,由孩童時便不斷暗罵母親,但她們還是跟從,而她的大女兒,跟足了虎媽所定的路而走,直到今天,而細女到十三歲開始反叛時,便不再接受虎媽支配,她先來剪自己的頭髮,虎媽無可奈何,只得帶她去理髮店整理,如果細女兒不是剪頭髮而是其他,例如自殘、吸毒、援交、離家出走,父母可以怎樣做,細女在公眾和虎媽反面,虎媽痛哭而去,最後回來跟細女說她會放手。所以父母以虎媽的做法去迫孩子做某些事,可能成功,可能只是短期成功,也可能有反效果,虎媽便是一個好例子,虎媽細女兒自十三歲要求自己決定自己的事,不讓母親再干預,辛好她選擇網球,也可以成名,但結果如何,現在言之尚早。
虎媽的做法有一點是很有意思的,便是她要女兒去達到某個水準,亦則對自己有要求。所以就算細女兒後來選了網球,但是她練習的投入程度和進度,也是教練所讚嘗的。現在我看香港某些在職年青人和在學學生,對自己的表現不太重視,差不多是按章工作,不會要求自己要做得比別人好,令我想到,不論用任何方法,也得給孩子一個信念,便是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之後再想想如何做得更好。再者,虎媽令女兒明白,要進步,便得努力;天下也許天才不多,對絕大部份人來說,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另外,雖然虎媽在任何事上都不理會女兒的想法,但是我亦想到西方教法太著重孩子的想法,令孩子可以選一個較易的選擇,但是有些事,雖然不太想去做,但是還得要去做,才能達到一些長遠的目標,所以我會想到做父母有時真的要為子女做一些他們不會自己會做的決定,但可以的話,和子女解釋和幫助,教導他們有時真的要接受現實,為長遠著想。
結語
虎媽這本書,我覺得是有參考價值,但正如她在其他訪問中所言,沒有一條教導子女的萬用方程式;我感到自己和大部份現今教育界,都是傾用西方教法,著重發掘孩子潛質,讓他們找到所長,自行發展,而虎媽的做法,便是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要有收獲,便得付出努力,正如西方所言:No pain. No gain. 西方和中國傳統教法,各有所長,家長宜多參考不同教養方法,再思考那一種教法最適合自己子女,如期間發現問題,便得深入思考,再找辦法解決(正如書中記載了很多虎媽的反思)。
12 comments:
父母要與子女站在對立面,總會有一方失敗。我會以子女為中心,就她的興趣來栽培她,慶幸的是她喜歡看書,我便無限量支持,但她不愛練鋼琴,唯有暫時擱置。這樣便可做到雙嬴。
對於學琴,可能是心理補償,或是人有我有的心態,總是想她繼續。但從理性及實際上來看,如果小朋友不想學,確實是不應勉強的。作為培養興趣、恆心、堅忍精神,還說得通,但亦只宜每天練一小時之內,以免浪費時間。
小朋友不愛讀書也要讀,因為中學畢業以是最低要求。而且,讀書讀到最好的4分1便可進大學,8分1便可進三大,20分1進港大,200分1進醫學院。
學鋼琴嗎?最好的200分1可以做個稱職的鋼琴老師吧!要做全職的鋼琴演奏家?8萬分之1吧!8萬約是每年中學畢業人數,但香港每年出到一個全職的鋼琴演奏家嗎?應該是沒有的!以香港習琴的人數,考獲八級甚至演奏級人數之多,而能成全職的鋼琴演奏家還是萬中無一。所以要成為全職的鋼琴演奏家,主要還是靠天份。100%的天份。而有天份的,在頭一、兩年便會知道。
其實也不得不佩服虎媽的苦心、毅力和恒心。有些東西是可以借鏡,例如教子女有目標(做鋼琴家和小提琴家),要成功便要付出努力,但是像她那樣高壓下去,的確未必有好結果。
不知虎媽的女兒是否真的有天份,書中見到例如虎媽細女彈不到某曲,虎媽不準她停止練習,練了幾個鐘頭之後,細女突然真的做到了。但我會想,如果真的做不到呢?雖然我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難道要迫子女練通宵?我想也許世上有另一些家長,是用虎媽的教法去教子女,但是卻不成功,失敗了,沒有像虎媽出書來說吧。
在香港,聽得太多例子學琴是為了提高入學機會,到考到八級或更高之後,便停了下來,永遠也不再彈琴,其實是多可惜呢!
我沒看過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但看了一些有關的報導,我一直以為 tiger mohter的自稱,是取其虎父無犬子,虎母無犬女之意.
我常覺得父母最需要給予孩子的是"愛",用愛去管去教,多半不會有錯,這"愛"是真心愛他/她,而不是寵.
至於虎媽出書的目的...這些年,許多人都看準育兒市場,什麼哈佛女.劍橋兒...錢是個重要因素之一.
書中作者以Dragon Lady grandmother來引出她母親,亦有提及她相信生肖多於星座,和她描述了幾個生肖的特性。
根據作者書中記載,她一家在俄羅斯旅遊時,她想細女吃某東西,但細女不肯,並說虎媽不能命她吃些什麼,虎媽也許為了顯示她的長輩身分,所以她命細女吃,細女便當眾和虎媽鬧翻,虎媽痛哭離開,冷靜後回來對細女說她從此放手讓細女自己為自己作主。由俄羅斯回國後,虎媽便開始寫這本書了。作者一家找回很多過去的資料和回憶,並一同檢閱這本書的初稿,虎媽的女兒提醒她,寫這本書有治療之效,也許便是治療作者和女兒的關係,和她本身的心理吧。
在看這本書之前,只是看到虎媽在不同媒體上出現,相中總是她驕傲地站在她兩個正在彈鋼琴和小提琴的女兒前面,便會想到作者是在吹噓中國教法是如何比西方的好。但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記載作者一家的生活片段,但集中於教育女兒之上,也是作者對自己教育女兒這件事上的反省,當中夾雜她對中國教法和西方教法的比較而已,雖然讀者可以以此作參考,但它不是一本教父母教育子女的書。
謝謝你的回覆.我想我該看了書再評價的.
我看到這樣的報導http://news.sina.com.hk/news/9/1/1/2001455/1.html
Celina,別客氣。你的看法也很自然的。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to read. I want to quote your post in my blog. It can? And you et an account on Twitter?
Hi Anonymous,你可以引用我的網誌,但請告訴我你在那裡引用,好讓我也可以去看一看。我本身有Twitter,但很少用。
我仍在唸大學,不過我也想回應,因為虎媽跟本是我媽的寫照。我媽爸也同樣是大學教授,我媽像虎媽一樣天天在催谷,雖然她沒有要求我一定要科科考第一,但考不到全級十名之內她的面口非常難看,也會常常因為成績和對人態度不佳(也沒有很差,只是不合她標準)給她痛罵,但她比虎媽更過分的是她不止出言,偶爾還會動手,直到我唸中二為止。
在大約跟虎媽二女差不多年紀時,我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忽然跟我媽大吵大鬧,既不願意上學,又全不聽從她,她說什麼我反對什麼,最後我要求從頗有名氣的本地中學退學,得到比較開明的爸爸支持(爸爸也很像虎媽的老公,很少干預我媽),轉到美國的中學,從此自由自在。讀了一年,我又因為homesick要求回來香港,又再在爸爸的支持下考了英國會考入讀本地副學士,現在比我以前的同學早了一年入大學,也早已習慣了讀書要很用功,所以常常入Dean's list。
我最想分享的是,現在我跟我媽媽已經沒有牙齒印,也相處得很好。我爸媽都是非常出色的學者,令我獲益良多。虎媽做的出發點也是對她的女兒好,她甘願"做衰人"也希望女兒成材,但成功與否,其實很視乎她女兒的"材料"到底怎樣。如果她是一塊璞玉,你加以打磨它可以成為驚為天人的美玉,但如果它以是一塊爛石頭,搞不好把石頭也打碎,而且這個反效果還要影響一生一世,返不轉頭。像虎媽這樣本身也很出色的女人,她奉得這一套教女方法可能問題不大,但如果其他人仿傚,我完全不見得會成功,所謂很教重於言教,我覺得我媽可以令我有今天的學業成績,她的威迫利誘其實不是主要因素,最重要是她要求我所做的,她自己也完全做到。
如果我媽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花師奶,就算她每次拿著藤條打我對我要求多多,我也不見得會成功。
附記:我雖然學業成績很好,但偶爾在街上看到有些不知所謂的爸母打小朋友,我會覺得很害怕,會立即很不知所措。這大概是童年陰影吧。另外,如果gpa達不到3.5以上,也會覺得自己很差,就像快要被捱罵似的(但明明就沒再有人會但為成績罵我)。
Hi Kaori,謝謝你的留言,以往在這個網誌留言的全是家長,能可以有子女方面的留言和意見,可以令我們這些家長更能明白子女的心聲,再次的多謝你。
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真的是要較主導學習的方向和方法,但是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時,我想父母也得聆聽孩子的心聲,考慮孩子的想法,學習的路,孩子愈大,也許便愈應是由孩子主導。我自己也是抱著這個心態。
世上天才不多,對大部份學生來說,要得到學習的成果,便得付出,所以父母幫子女定下目標,原是無可厚非,也許最重要是多溝通,讓子女明白父母的苦心,希望可減少破壞親子關係的個案了。
你好HERBERT!
其實我是一名設計系的學生,正正在做一個有關「香港家長教育態度/太多課外活動對孩子的壓力/港孩港父港母」之類的課題研究(之後會用這些資料做一些平面設計),剛好找到你的網誌,十分切合我的研究內容!
所以希望可以的話我下載你的網誌內容,放在我的資料研究部份內。
雖然只是剛剛開始瀏覽這個網誌
但感覺到你真的為了你女兒想了很多,為她設想不少呢,特別是你多角度思考,有反省和客觀批判,這點真的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做不到
希望能在你寫的網誌發掘更多和得到更多啟發 !
Hi Kamyin,沒有問題,你可以在你的研究引我網誌上的文章,請同時在你研究中提及出處。我有時望我自己的文章,有時是有錯字或文章不順,如果引用那些文章,請告訴我,我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修改的地方。謝謝。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