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到網友寄來的電郵,問到孩子應否入讀兩歲班,我想了一想,很難簡單三言兩語便說出來,所以便以本文寫出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也許是教育當局所定,孩子要到兩歲時才能入讀幼兒班。(我自己女兒完成了學前教育,但是我有時還弄不清楚其實幼兒班、幼稚班、低班、高班,是否便是Nursery以及K1到K3,有時為清楚說明K1前的那一年課程,說兩歲班也許便更清楚。)所以如果子女是九月前出生的,便可以足兩歲在九月入讀兩歲班,而來年便可以足三歲入讀K1了;而九月後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出生的孩子,如果入讀兩歲班,例如我女兒,便得在足兩歲時插班就讀兩歲班,又或完全放棄兩歲班,在來年足兩歲八個月入讀K1,又或是入讀兩歲班,再在足三歲八個月入讀K1,做其「超大仔大女」。所以首先要考慮是否讀兩歲班,便首先想想自己的子女是那個月出生,和自己想子女整個學前教育是怎樣。
有一點很值得留意的的是,如果父母考慮學券這個問題,因為每個孩子只能用學券在三個幼稚園學年,所以兩歲班是不在學券應用範圍之內,所以如果孩子是九月前出生,孩子用在讀兩歲班的這一年,其實也可以用來讀K1到K3當中任何一年,更甚者,例如九月或以後出生的,尤其年尾,孩子可以讀大半年兩歲班,再讀四年幼稚園,做其極大仔大女(如果只讀三年幼稚園,便是細仔細女了)。
所以父母要考慮的是,如果子女是九月前出生,尤其是年初,會否讓孩子先讀大半個學期兩歲班,又或足兩歲八個月才入讀兩歲班,一開始便做大仔大女;而九月後出生的,父母便得考慮會否讓子女插班入讀兩歲班,又或完全跳過兩歲班。父母要細心考慮,想孩子在那個年紀入學,入學是兩歲班或是K1。簡單來說,足兩歲才能入讀兩歲班,足兩歲八個月才能入讀K1(即在九月一日時,孩子是兩歲八個月到三歲八個月),足五歲八個月才能升小學(即在九月一日時,孩子是五歲八個月或更大,也許便是到六歲八個月吧)。
由此可見,孩子的學前教育,可以是由三年(K1到K3),四年(一年兩歲班加三年幼稚園,或三年幼稚園加重讀當中一年)到五年(兩歲班加三年幼稚園再加重讀K1到K3任何一年),根據子女的出生月份和學前教育所用年數,令子女在升小學時是大仔大女,細仔細女,甚至是超大仔大女,以現在主流教育模式來看,令子女在升小學時為大仔大女,以及超大仔大女是比較有利的,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會比細仔細女好。
跟著要考慮的是,如果可以選擇性去讀兩歲班,又或有一年可以用來讀兩歲班或重讀一年幼稚園,便得去考慮讀兩歲班有什麼好處,又或讀兩歲班和重讀K1到K3當中一年(尤其是重讀K1)有什麼分別。
如果讀兩歲班,也許是一個孩子首次在學校就讀,所以孩子可以在兩歲班適應上課的模式,學習和其他孩子相處。另外,大部份兩歲班都不會太重視學術部份,但學習環境可以是全英普,如果孩子從來沒有參加任何由外國人負責的課外活動,英普兩歲班是一個不錯的環境讓孩子習慣和外國人溝通。再者,兩歲班亦重視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甚至是「戒片」,如果孩子在家沒有機會學習自理,又或家人不懂得如果幫年幼子女「戒片」,兩歲班也可以幫到手。還有一個頗實際的考慮,便是如果家中沒有適當的人去照顧子女,又或感到家中幫助照顧孩子的人的做法和父母有出入,讓孩子讀兩歲班也可以減少這個問題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首次在學校就讀,不論孩子年紀,不論是兩歲班或K1,首半年便是染病高峰期,亦即父母有心理準備要久不久為子女請病假,要安排人手照顧子女。另外,孩子在兩歲時染病,照顧是比在三歲時染病時較難照顧,簡單如餵葯,餵一個兩歲染病的小朋友吃葯,便比餵一個三歲染病的小朋友吃葯為難了,從這個角度,便應讓孩子足兩歲八個月(甚或三歲)才上學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孩子在讀兩歲班時缺席,因為兩歲班不太重視學術,要追回學術便很容易(甚至不用去追),但是如果孩子一開始便讀一些很重視學術的幼稚園的K1,病了,要追回功課便難了一點,所以讓孩子先讀兩歲班,過了染病高峰期,才入讀K1,這樣身體便有了些抗體,請假的機會也小一點,這樣看來,讀兩歲班又好像較好一點。
如果父母在子女入學前,沒有多帶子女參加playgroup,入讀兩歲班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孩子習慣和別人相處,學點英普,學點兒歌,這些知識是有利於孩子報考心儀幼稚園面試時的表現。
以上是很理智的想法和考慮,可能反而令讀者摸不著頭腦。簡單來說,我自己是偏向覺得應該讓孩子入讀兩歲班,令孩子先適應學習環境,獨生子女尤為重要。以下,便是很策略地去思考是否讀兩歲班這個問題。
首先,有些父母是認為足齡便入讀適合的年份,選擇性入讀兩歲班,跟著適齡入讀幼稚園,跟著便會適齡升讀小一,如果孩子可以應付到學業,這是沒有問題,就好像我女兒兩歲插班英普兩歲班,足五歲八個月便升讀小一。
對於某些父母覺得子女要入讀某些心儀幼稚園,升讀心儀小學機會才會大,如果孩子是九月前出生的,他們是可以適齡於兩歲八個月來考幼稚園K1的,但同時都可以去考兩歲班,如此,父母可以看結果,如果心儀幼稚園取錄,便即開始就讀K1,否則,如果認同兩歲班的好處,便先入讀兩歲班(又或另一間不最心儀但可以接受的幼稚園的K1,取代兩歲班,但這樣做是學術先決的,又或最心儀幼稚園不能用學券,這年便在一間可以用學券的幼稚園讀K1,享受一年學券),再在讀兩歲班該年再考心儀幼稚園;如果孩子是九月或以後出生,父母可看自己是否認同讀兩歲班的好處,如果認同,便在孩子足兩歲時插班兩歲班,同年便開始考心儀幼稚園。
一個簡單的問題,讀不讀兩歲班,便弄出以上這麼多考慮點,在香港作父母之所以痛苦,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因為父母有選擇,又怕做錯選擇。
這網誌記錄了我為了我的愛女找幼稚園的經過,和當中我的感想。及後,我發現找小學又是另一個難關,所以我又將找小學的經過在這裡記下來,所以這個部落的名字也更新為「為女尋校記」了。再之後,寫的東西已開始談教育,談女兒將來要走的路,所以又再改名為「女兒的求學之路」。
如對這個部落的文章有回應,請在該文章加上你的意見(留意留言會經審核為非濫發留言之後才會出現在網誌內),而對整個部落有什麼意見,或想和我直接交流的,可以寄電郵至我的信箱 hcshiu@gmail.com。
另外,如果我有對於有關「新香港」和「新香港教育制度」的想法,會以私下電郵形式直接發送致讀者電郵地址,有興趣接收這些私信的讀者,可以到此「表格」提供電郵。
Monday, August 29, 2011
Sunday, August 28, 2011
暑假的反思
暑假快完了,女兒也快要升上二年級了。相信對大部份學生來說,放暑假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對父母來說,卻可能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
首先,我在想,為什麼要有暑假呢?我想,從前的學校大都沒有空調設備,香港夏天氣溫高,濕度也高,在一個滿是學生的課室內上課,的確是一件辛苦的事,中午前後,尤其是午餐之後,學生昏昏欲睡,學習意識全無,倒不如放假好了;另外,學生和老師也要時間來準備升班,學生也有一段長的假期,就著個別的喜好和興趣,去學習一些新事物;老師在學期當中大都不能請假,所以暑假便是給他們放年假,和準備新學年。
但是到了今天,我感到暑假和原意已經不一樣,現在學校大都會有空調,夏天上課也不會很辛苦;另外,大部份雙職的家長,因為為免子女在暑假期間虛渡,所以都會為子女安排緊密的活動,如上興趣班、日營、補習、甚至為來年上課程預備班,因此,學生在暑假,其實不比在學期間輕鬆,有時更要為奔走於不同中心,舟車勞動,比平日上課更忙,如果不去安排活動,又怕子女留在家中,傭工便只會讓子女終日安坐電視之前,白白浪費了時間;而家長在放暑假之前,更要到處網羅暑期活動,安排時間,又怕過了報名日期,又怕額滿,令家長在日間忙碌的工作中百上加斤,透不過氣來。
現在的父母,大都負擔不起親自照顧子女的工作量,要假手於人,學期當中平日放學後,父母也不能照顧,所以現在的小學,絕大部份都是全日制,半日制小學少之又少。放學之後,父母不能自己看管子女做功課,又只得把子女交給補習社看管,總之盡量填滿子女的時間。同樣在暑假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是要盡量令子女每分每秒都過得「有意義」。有時感到,父母是在把孩子的所有時間用盡,盡量不用父母放下工作,本來暑假可以讓一家人多點時間相聚,結果可能和平日上學差不多。
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會好好運用暑假,例如在暑假帶子女離開香港到外地去,我看到很多中產的家庭,在學校稍為長假期便會外遊,尤其是參加旅行團,而我感到這些家庭好像成了必然的事,中產家庭之間放長假期都會互相詢問假期會到那裡外遊,而小孩子更感到好像長假期裡必定有外遊,放假後便互相提及假期期間去了那裡,是否必定要外遊,我便有一點保留。
我想,香港人的旅行團,大都只是吃喝玩樂,在不同的景點拍個照,但那個景點究竟有什麼價值要去參觀,在車上導遊也許是會說的,但是有多少人會認真的去聽,真的不知道。去到外地,旅行團也會帶團員去一些專為香港人服務的餐廳用饍,口味也轉為較合香港人口味,但是,便錯過了一嘗地道口味的飲食,飲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其中一個部份,不論合口味與否,難得到當地旅遊幾天,也應該試試,可惜很多孩子在家也要求口味完全合意才肯進食,到外地更難要求他們試試新口味,可能到最後,父母不忍孩子吃不飽,又是到美式快餐店吃吧。
參加遊行團也可以有些得著,記得去年一家參加旅行團遊東南亞,導遊便說了一些我們香港人值得留意的說話。導遊說新一代的導遊便只會說普通話,他們這一代導遊才會說廣東話,到他們退休之後,香港人到外地旅遊便可能得要接受一個說普通話的導遊了,除此之外,也可以見到內地的發展和普通話的重要性,正靜悄悄地進行,香港人,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實在不能再有一個大香港的心態。
如果父母可以請到假帶子女外遊,選擇自遊行可能得著會更多,例如要子女先行上網找資料,安排旅程,決定參觀景點,為每個景點先行計劃交通和景點的歴史背景,因為自遊行,也得多和當地人溝通,練習外語,又例如問路,也可以給子女機會去問路,又可以選擇民宿,讓子女和當地人一同生活數天,不一定要到主題公園去玩,可能和當地人一同生活一整天,便會對該文化有更深的認識。現在有很多旅行社也會舉辦遊學團,有時會覺得他們其實也不過是另類旅行團,行程可能是會較適合孩子,但是卻貴很多。所以如果可以自己帶子女自遊行,比這些沒有特別行程的遊學團還好。
父母可以陪伴子女的暑假,也許便只得幾個左右,到他們十多歲時,也許他們便會寧願和自己的朋友渡過,所以父母真的要好好珍惜和利用孩子的暑假了。
首先,我在想,為什麼要有暑假呢?我想,從前的學校大都沒有空調設備,香港夏天氣溫高,濕度也高,在一個滿是學生的課室內上課,的確是一件辛苦的事,中午前後,尤其是午餐之後,學生昏昏欲睡,學習意識全無,倒不如放假好了;另外,學生和老師也要時間來準備升班,學生也有一段長的假期,就著個別的喜好和興趣,去學習一些新事物;老師在學期當中大都不能請假,所以暑假便是給他們放年假,和準備新學年。
但是到了今天,我感到暑假和原意已經不一樣,現在學校大都會有空調,夏天上課也不會很辛苦;另外,大部份雙職的家長,因為為免子女在暑假期間虛渡,所以都會為子女安排緊密的活動,如上興趣班、日營、補習、甚至為來年上課程預備班,因此,學生在暑假,其實不比在學期間輕鬆,有時更要為奔走於不同中心,舟車勞動,比平日上課更忙,如果不去安排活動,又怕子女留在家中,傭工便只會讓子女終日安坐電視之前,白白浪費了時間;而家長在放暑假之前,更要到處網羅暑期活動,安排時間,又怕過了報名日期,又怕額滿,令家長在日間忙碌的工作中百上加斤,透不過氣來。
現在的父母,大都負擔不起親自照顧子女的工作量,要假手於人,學期當中平日放學後,父母也不能照顧,所以現在的小學,絕大部份都是全日制,半日制小學少之又少。放學之後,父母不能自己看管子女做功課,又只得把子女交給補習社看管,總之盡量填滿子女的時間。同樣在暑假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是要盡量令子女每分每秒都過得「有意義」。有時感到,父母是在把孩子的所有時間用盡,盡量不用父母放下工作,本來暑假可以讓一家人多點時間相聚,結果可能和平日上學差不多。
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會好好運用暑假,例如在暑假帶子女離開香港到外地去,我看到很多中產的家庭,在學校稍為長假期便會外遊,尤其是參加旅行團,而我感到這些家庭好像成了必然的事,中產家庭之間放長假期都會互相詢問假期會到那裡外遊,而小孩子更感到好像長假期裡必定有外遊,放假後便互相提及假期期間去了那裡,是否必定要外遊,我便有一點保留。
我想,香港人的旅行團,大都只是吃喝玩樂,在不同的景點拍個照,但那個景點究竟有什麼價值要去參觀,在車上導遊也許是會說的,但是有多少人會認真的去聽,真的不知道。去到外地,旅行團也會帶團員去一些專為香港人服務的餐廳用饍,口味也轉為較合香港人口味,但是,便錯過了一嘗地道口味的飲食,飲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其中一個部份,不論合口味與否,難得到當地旅遊幾天,也應該試試,可惜很多孩子在家也要求口味完全合意才肯進食,到外地更難要求他們試試新口味,可能到最後,父母不忍孩子吃不飽,又是到美式快餐店吃吧。
參加遊行團也可以有些得著,記得去年一家參加旅行團遊東南亞,導遊便說了一些我們香港人值得留意的說話。導遊說新一代的導遊便只會說普通話,他們這一代導遊才會說廣東話,到他們退休之後,香港人到外地旅遊便可能得要接受一個說普通話的導遊了,除此之外,也可以見到內地的發展和普通話的重要性,正靜悄悄地進行,香港人,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實在不能再有一個大香港的心態。
如果父母可以請到假帶子女外遊,選擇自遊行可能得著會更多,例如要子女先行上網找資料,安排旅程,決定參觀景點,為每個景點先行計劃交通和景點的歴史背景,因為自遊行,也得多和當地人溝通,練習外語,又例如問路,也可以給子女機會去問路,又可以選擇民宿,讓子女和當地人一同生活數天,不一定要到主題公園去玩,可能和當地人一同生活一整天,便會對該文化有更深的認識。現在有很多旅行社也會舉辦遊學團,有時會覺得他們其實也不過是另類旅行團,行程可能是會較適合孩子,但是卻貴很多。所以如果可以自己帶子女自遊行,比這些沒有特別行程的遊學團還好。
父母可以陪伴子女的暑假,也許便只得幾個左右,到他們十多歲時,也許他們便會寧願和自己的朋友渡過,所以父母真的要好好珍惜和利用孩子的暑假了。
Tuesday, August 23, 2011
首屆IGCSE成績
終於,蔡繼有學校首屆IGCSE的成績公報了,在八月十二日的星島日報也有報導《註一》,而蔡繼有學校的網頁上,近日也登出了成績《註二》,這次的IGCSE共有33個學生參加,整體成績是A或A*為148個,佔47.1%,C*或以上是92.4%,報導提到有一名學生為11A(9個為A*),一名學生為10A,兩名學生為9A,三名學生為8A。
根據以上得到的資料,可以再推算其他資料。33名學生共報考314(148/47.1%)個科目,平均每個學生報考9.5科,因有學生報考11科,所以很大機會有學生只考8科,而整體考得到290(314*92.4%)個C或以上,即有24(314-290)個C以下。報導中的7名名列前茅學生的成績,合共拿了63個A或A*,即餘下來還有85個A或A*。所以餘下來的26個學生,每個學生平均拿3.3個A或A*和大概1個C以下(假設首7名學生所有科目都為C或以上)。
以整體來說,以上的成績算是不錯的。根據香港大學的網頁《註三》,成績最好的幾位學生,大都附合了大學拔尖計劃的要求,只要完成了中六(或十一年級)便可以入讀,而根據維基網頁《註四》,五科C或以上,已可以報考美國的大學了。
而在親子王國討論區內,有熱心網友登出其他有學生報考IGCSE學校於去年的成績。
相比蔡繼有學校的47.1%和92.4%,蔡繼有學校首屆的成績也不錯了。
我相信對於蔡繼有學校的家長和想讓子女入讀蔡繼有學校的家長來說, 最大的擔心算是放下了,因為至少知道,蔡繼有學校的成績不比其他類似的學校差,另外,也有學生可以考得到很出色的成績。但是有些問題,仍是值得關注的:
附註:
一、蔡繼有學校首戰IGCSE奪佳績
二、PKL Choi Kai Yau School IGCSE Results 2010-2011
三、Non-Local EAS Students
四、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五、教育王國 »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 IGCSE result and orientation info
根據以上得到的資料,可以再推算其他資料。33名學生共報考314(148/47.1%)個科目,平均每個學生報考9.5科,因有學生報考11科,所以很大機會有學生只考8科,而整體考得到290(314*92.4%)個C或以上,即有24(314-290)個C以下。報導中的7名名列前茅學生的成績,合共拿了63個A或A*,即餘下來還有85個A或A*。所以餘下來的26個學生,每個學生平均拿3.3個A或A*和大概1個C以下(假設首7名學生所有科目都為C或以上)。
以整體來說,以上的成績算是不錯的。根據香港大學的網頁《註三》,成績最好的幾位學生,大都附合了大學拔尖計劃的要求,只要完成了中六(或十一年級)便可以入讀,而根據維基網頁《註四》,五科C或以上,已可以報考美國的大學了。
而在親子王國討論區內,有熱心網友登出其他有學生報考IGCSE學校於去年的成績。
Year 2010 | A*-A | A*-C |
Island School | 58.10% | 92.50% |
South Island | 52.60% | 91.00% |
Kiangsu-Chekiang | 31.00% | 82.00% |
West Island | 55.00% | 95.00% |
YCIS | 44.00% | 84.00% |
來源:親子王國《註五》 |
相比蔡繼有學校的47.1%和92.4%,蔡繼有學校首屆的成績也不錯了。
我相信對於蔡繼有學校的家長和想讓子女入讀蔡繼有學校的家長來說, 最大的擔心算是放下了,因為至少知道,蔡繼有學校的成績不比其他類似的學校差,另外,也有學生可以考得到很出色的成績。但是有些問題,仍是值得關注的:
- ICGSE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是怎樣準備的呢?父母又是如何幫子女準備的呢?有否用其他額外資源呢?
- 這班十年級學生的去向又如何?有多少學生會留在原校升上十一班呢?有多少會轉校去,到外國升學去呢?快將開學的十一班,學校之前招收插班生,取錄了多少外來生?質素如何的呢?
- 明年參加IGCSE的學生會比今年多,也是真正由一年級讀至十年級的學生,究竟成績又會如何呢?
附註:
一、蔡繼有學校首戰IGCSE奪佳績
二、PKL Choi Kai Yau School IGCSE Results 2010-2011
三、Non-Local EAS Students
四、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五、教育王國 »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 IGCSE result and orientation info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