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5, 2013

蔡繼有學校的IB試成績

上星期,報章上報導了本港國際性的中學文憑(IB )成績,更列出部份成績亮麗的學校以及他們的成績,也包括了一些原不以IB為主的直資學校。女兒學校首屆有學生參加這個考試,所以我也期盼著這次公開試成績的公佈,但是在報上和不同的媒體上,都找不到女兒學校IB的成績。跟著在不同的途徑打聽到這次公開試的成績,簡單來說,成績並不亮麗,意外嗎?老實說,我本身並不太意外。

以我所知,今年蔡繼有學校參加IB試的學生,是在小學二年級時入讀,讀了十一年之後,期間經歷了IGCSE,最後參加IB試時,只餘下十四個學生。這十一年當中,我相信有很多資質高的學生中途離校到海外升學,也有些過檔到其他更出名更歷史悠久的學校去,所以我的理解是,這一次參加IB試的成績,是由一班在資質最高學術成績最好的學生離開之後,餘下的所有學生所考而得的,由因學生人數少,所以某些學科開不了,部份學生不能選擇最心儀的科目學習和應考,相比其他學校,他們的學生也是資質高的學生,跟著學校再在這群學生中,挑選最好和最適合的學生去考IB,其他的便繼續考本地的DSE試。所以相比之下,蔡繼有學校是餘下來所有學生的成績,而其他學校是精英中的精英的成績。

至於為什麼蔡繼有學校資質好的學生在學期間會離校,有些是他們本身便早已計劃要留學,而有些學生則因為IGCSE的成績好,被其他更有名的學校或大學拔尖離開了,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最重要的是,學校不會因為學校本身的名聲,阻止預料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參加IB考試,來提高學校的整體IB成績,這證明學校堅持著每個學生都可以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跟一位現時十一年級學生的家長談,她說不會受這次IB成績的影響,因為她早已知道參加考試的是那些學生,大概也預算他們的成績是什麼,更重要的是這些今屆參加IB考試的學生,是這家長由小看著他們成長的,知道他們在學校得到什麼培訓,在那些地方有出色的表現,所以她並不只單看成績,她看重的是學生的真正能力和品德,而她亦在其子女身上看到學習的熱情,有站出來青達自己的信心,品德和追求夢想的一團火,所以她仍信任學校,讓他們的孩子繼續在這裡就讀。這十一年級家長所指的一屆,應是去年學校公佈IGCSE成績優異的那一屆,所她這家長對來年的IB成績充滿信心。

女兒快要升四年級,到要考IGCSE和IB還有幾年,我覺得我女兒這屆和之後的每一屆,學校都可以收到很多資質高的學生,而且學生人數更是滿滿的收足六班,相信到考公開試時,就算有部份學生期間離校,人數還是很多,當中必定包括學術成績優異的學生(我也希望我的女兒也是其中一人) ,所以我對我女兒參加公開試時的整體成績很有信心,因此我還是會讓女兒繼續在這學校繼續升學;相比其他學校,蔡繼有學校年資真的還算淺,學生的個人成長,學生家長是看到的,至於公開試的成績,還是要老師、學生和家長,齊心的一同努力,為學校和個人創造更好的成績。

9 comments:

IPSW-03-04 said...

須要指出一點,第一屆畢業生是從二年級開始,即他們在其他學校讀完一年級,才轉到cky讀二年級(有沒有名校生會轉到一間全新學校?),而當時全級只有兩班,約五、六十人,到第十級考igcse時,剩下33人,到考ib時剩下14人,而不是由百多人一次過走剩14人。

Herbert SHIU said...

謝謝補充。

Unknown said...

Dear Herbert,

I read some negative comments about CKY recently from this link: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95273&extra=page%3D1&page=3

As my daughter is going to Y1 in the comming Sept, I'm really quit worried about:
1. Bullying
2. Lost track in her study

What's your experience and suggestion?

Thanks a lot!

P.S. I think you comment is more trustworthy.

Eunice

Herbert SHIU said...

Hi Eunice,

你所引的網頁我看過了,當中CKY家長分享各自子女的經歷,也很值得參考。但我得強調一點,沒有一間學校是十全十美,因為學校這個兩字其實是包含很多方面,教育理念,硬件,課程,評核,老師,同學,家長等等,而且每個小朋友都不同,每位家長期望不同。我只可以總括來說,蔡繼有學校因為是私立英普一條龍學校,所以可以避免了主流學校受教改影響,和不用功利地只著重學術成績和升中派位結果而設計課程,讓學生就著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喜好去學習。

最終,學習是要付出精力的,蔡繼有學校特别的地方是學生可以選擇在有興趣的範疇來重點學習,但是也是要花時間的。另外,學生和家長可以有選擇不去爭名次,但主流學校為升班,為派位,就算學生對某一科的能力不強,甚至沒有興趣,也得補習去惡補至理想成績。

真的,某些學生,在主流學校會更適合和可以有更理想的表現。同樣,在蔡繼有學校眾多學生當中,也會有些學生原來是不適合的,正如在你所引的討論區內一些所言的例子。另外,因為主流教育便是抄寫,默書,背誦,測驗,考試,家長和學生是真的有一個很明確的進度去跟,要找補習老師也容易得多;簡單來說,學校教什麼,只要識什麼,便可以得到高分,所以學生是做好學校想學生做好的事,反觀蔡繼有學校,學校是想學生有興趣學習,做好學生本身有興趣範疇的事。

跟著你問關於Bullying,我可以說,在每一間學校也是會有的。我女兒也試過有某一段時期上課時,坐隔離的同學不用自己的文具,每每向我女兒借,我女兒借出了,自己又沒有文具用,可能也可以說是輕度的Bullying吧。女兒回來跟父母說,我們只可以教女兒如何應對,有需要找老師幫忙便是了,始終學校也是社會的縮影,更重要是,在任何一間學校,你永遠不能保證誰坐在自己子女的旁邊,誰會在小息走過來和自己子女相處;無論如何,教導子女面對,比逃避找一間不會有Bullying更實際。至於嚴重的Bullying,我則不曾聽到(至少我女兒這三年所讀的三班),我亦相信以蔡繼有學校家長之間緊密的溝通,學生間嚴重Bullying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吧。對不起,要說一句「阿媽係女人」的說話,任何學校都會有不同類型的同學和家長(極其量是比例的分别),最終是有幸與不幸而遇上與否。不必擔心而擔心也沒用。

至於在學習中迷失這問題,我覺得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多和子女談,低年級的工作紙是會帶回家的,家長可以看看正在教什麼,在有需要時才適當地指引。反過來說,如果在學階段學習的每一步都是那麼清楚,從來都不用自己去想,可能到有一天,當學生可以自己去想怎樣進一步學習時,反而不清楚自己,不懂得去找學習的方向。

最後,我想說一句,你可以理解學校是子女學習工具的其中一部份,就算是找到最適合子女的那件學習工具,家長還是要從旁觀察,看看子女有什麼反應,有什麼地方要補足。

Unknown said...

謝謝你的意見。

小女是家中第一個小孩,這六年對她的教導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回想都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好一點。
小學又是一個新階段,而且和我們小時候讀的傳統學校很不同。有時都覺得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教她。
你們分享的寶貴經驗確實對我們很有幫助。

Eunice

Unknown said...

"家長還是要從旁觀察,看看子女有什麼反應,有什麼地方要補足。"

剛和一位子女在傳統名校就讀的朋友談起,她的子女中、英、數都有補習。她說光靠學校不能應付學校發下的工作紙,要自己想辦法。
正如你所說傳統學校就沒有選擇地一定要在學術上拼命。

對此都相當反感,不光是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時間。如果是這樣,那每天七、八個小時在學校有何用?為什麼要求孩子做一些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但校方又不協助?雖然說不是全靠學校,但教道學術上的知識都該是學校的主要責任吧?(本人認為品德和價值觀的影響反而家庭重要點。)

而她子女的補習班上都有CKY的學生。
請問CKY本身的教學是否可達到遇期的水平?家長想更上一層樓出外補習不算,有沒有這個需要?

CKY沒有名次、沒有升中壓力,但考大學時卻要和所有的學生競爭。這次的IB成績不算(你已在文中分析了),因人數多而得來的個別尖子不算,就你的經驗、觀察,CKY大部份的普通學生在考大學時可否和這些從小就操練的名校生一決高下?

Herbert SHIU said...

我曾經和資深教育工作者談名校,她跟我說了一句說話「名校是不用教書的」。我跟很多名校的家長談,他們會告訴你,學校平日教得淺,但考試測驗深,而這些名校都有一些專門的補習社,他們有名校的考試測驗問題來幫名校學生補習,所以名校老師反而不用教。名校的遊戲規則便是這樣,除非學生是天才,天生是讀書的材料,否則對於資質只是中上的學生,為了追上頂尖學生,便得靠父母的資源,外出找補習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名校便是聚集了全港資質最高的學生,加上資源充足的家庭而來的學生,資質最高的學生在那裡讀書都沒有問題,名校本身可能要求不是很高,只用和其他普通學校的教材來教,但是我和某些家長談,尤其是名校或家庭有資源的,他們反而想子女超前學習,這樣才能在校內名列前茅,但是當有第一個學生這樣做,其他家長便跟著做,為子女找補習,補習便成為了名校學生的普遍做法;結果,當老師看到很多學生都自行超前學習,如果考試測驗的問題不加深,可能絕大部份學生都會拿很高的分數,到時又不能分辦學生的能力,所以便加深了考試題目,比平日所教的深得多了。

名校公開的秘密,他們會招收運動或音樂出色的學生,而名校多有精英班,所以對於大部份名校家長來說,他們便非常希望子女能升入精英班,否則便要和這些學校只為公開比賽成績而取錄的學生同班,這些同學不用讀書,只要繼續在運動和音樂上有出色的表現,他們自有辦法考入大學,但對於其他同班同學來說,班中有不用讀書的同學,便很大機會會更加影響他們學習的環境。因此,名校學生就算不是應付公開試,也得考得好成績,而好成績是整體來看的,即是每一科都要好成績,如果學生不是每一科目都是那麼出色,成績稍差的科目便得找補習老師來幫忙,把這科目的成績和頂尖學生的成績的距離拉近。

由以上你可以看到,不知是雞先還是雞蛋先,名校慢慢變成教得淺,考得深,而大部份學生都要補習,要每一科都要非常好成績。你可以想像,其實名校的學生,尤其是資質只是中上的,是被迫用盡所有精力在學習之上,整個環境設定氣氛,都是要學生盡力讀書,可能對於某些家長來說,他朝子女學業有成,考入大學,畢業後成為專業人仕,再加上他們背上名校的名譽,名校校友加上家境中上的同學的人脈,一生都有保障,這正是他們所期望的。我不敢說他們的想法是錯的,因為,我相信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問題是我們是否想我們的孩子都是走上這條路吧。

我會覺得,學校是要教學生怎樣學習,真正學習,始終都要靠學生才身。

我覺得蔡繼有學校的做法是,學生回到學校學習便可,補習是不需要的,如果學生不明白,不懂做功課,學生是應該告訴老師,讓老師再次教導學生。老師明白學生不是每一科目都是那麼出色,學生也有喜好的,所以學校有一個底線,只要學生達標便可,如果學生在某方面特别出色,便可以自行去發展。當然,如果家長覺得要孩子每一科都有過人的成績,他們可以為子女找補習,但是其他家長看到,可以選擇跟著去找補習,但也可以想想是否有需要將子女這科目的成績推上去,如果明白子女興趣不在此,或能力所限,家長絕對可以選擇不去補習。最後,家長應和老師多溝通,老師會告訴家長他們的子女的表現,就算要幫,可以怎樣幫,學校也有補習班,讓學生追上進度。

你所說的「一決高下」問題是指考大學的表現,我會這樣想,這兩種學生在不同的模式下學習,IB的模式是鼓勵思考,發揮創意,傳統學校是背誦抄寫,多做練習,所以學生的素質已是不同。他們會考不同的公開試,之後再經不同的途徑(JUPAS和NON-JUPAS)考大學,而大學收生比例又不同,收生標準又不同,如果現在子女只是升小學,到升大學還有十二年,期間不知有什麼教育改革,所以很難比較。

對於個别學生,不論是IB或傳統模式下學習,到中學時也得盡力而為,其實最終也得要靠自己努力,所以我相信學生升至蔡繼有學校中學部時,他們也要開始明白分數的重要,慢慢接受和適應公開試。家長要為自己子女去想,子女在那一模式或公開試可以得到較好成績,從而得到較大機會考入大學。

就這一兩年來看,因為中文成了考大學的必修科,所以很多操練多年的學生都因為中文成績差而考不入本地大學,所以不是操練與否,反而是因為教育的改革改變了學生考入大學的機會。這些是不能預料的。

因此,我由始而終,都覺得學生在中小學所要學的,不應只著眼於考大學,而是要去學怎樣去學習,語言,態度等等,以現在大學生比例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能力態度比學術成績對一個人來說更有保障。

Anonymous said...

作為於蔡繼有的畢業生,我對學校的IB的教學方法又所保留。當年我是學校的第二屆畢業生,IB成績不過不失。
現在跟一同畢業的同學談CKY的IB課程,覺得學校在IB方面經驗不足,若果當年果實轉校成績必定更為理想。

選科時學校並沒有好好引導學生選讀對自己有利的科目,而且很多老師都沒有任教IB的經驗。
就以本人當時的數學老師為例,無心教學,只會偏愛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對數學不好的學沒有加以恊助更經常在堂上針對那些學生。
還有IA這一項是CKY學生IB成績不如其他學校的主因,以Island school 和 DBS為例學校是會恊助學生完成IA,但是CKY更主張學生自己完成所有IA,所以導致有很多人考試很高分,但是該科的總成績被IA拉低。當每科都因IA拉低一個grade時total score只能夠入到本地大學(三大)的水泡科,若果學校有好好恊助學生完成IA有更多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的分數,甚至是能夠到更好的大學升學。
當時選科只有4個science subject可選,而且都是比較深的science學科。後來認識到其他ESF學校的學生發現,他們學校是有offer其他比較簡易的science學科予學生選擇,令science方面較弱或沒有打算從事science有關行業的同學可以有更理想的成績。

所以本人絕對不推薦於CKY讀IB,若果我將來有小朋友,我極其量只會讓他讀完CKY的IGCSE就轉校,去外國讀A-levels或是其他國際學校的IB課程對小朋友的前途更為理想。

Herbert SHIU said...

你所描述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誠然,學校教導IB的經驗只是一兩年,也許不能即時為所有科目找到適合而認證了的IB老師,再者,學校初期學生人數少,真的沒有資源為學生提供很多科目作選擇。

現在由小學開始是六班,十二年裡,就算中途有學生轉校到其他學校去,也許會有其他學生補上,IGCSE之後,相信也會有小部分學生離校到海外或其他學校升學,就算如此,也許會有五班學生到十一年級,以這個學生人數,學校是可以提供更多的科目給學生選擇,學校的老師也會更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