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和不同的家長談子女學業,有些學生就讀普通官津學校,也有些就讀名校,透過這些學生的經歷,讓我把名校是怎樣運作看得更清楚。
首先是名幼稚園。幼稚園能成為家長心目中的名校,最重要的不是什麼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畢業生能升讀家長們心儀的小學,哪些官津學校可以申請純以居住地區決定,而報考直資私校須經過面試,部分這些心儀小學的課程很深,亦會以英文教授和面試,所以名幼稚園便會以外藉教師任教,讓學生能有更好的語文能力,部份名幼稚園亦會教導學生如何參加面試。另外,亦有部份名小學,尤其是國際小學,會直接取錄其相關幼稚園畢業生,這類幼稚園亦是部份早早決定子女就讀國際學校的家長的心頭好。
對於名小學,部份學校是直資私校,直資私校和官津學校的區別,學校可以直接向家長收取學費,直資學校更可以向政府按學生人數得到資助,所以這些學校是財雄勢力之外,最重要的是這些學校享有收生權,對象是全香港學生,亦可以決定用什麼方法來揀選學生,以現在愈來愈多(中產)家長不滿官津學校,再加上更多心儀學校由資助學校轉為直資學校,可以選擇的學校主要是本區小學,心儀的官津學校的數目便愈來愈少,所以家長擔心派位結果不理想,便為其子女報考不同的直資私校,尤其是中產的家長。試想想,本地大部份的中產或以上的孩子,到全港不同的直資私校報考,本地直資私校可以從全港中產或以上的孩子中選擇理想的學生,他們選擇學生的考慮點可以是家庭背景(代表了父母可以投放多少資源在學生學業),孩子的表現(例如體藝表現)(代表孩子的天份,以及父母投入多少資源和孩子能否承受長時間緞練),孩子的即時表現(代表孩子的外表、態度、語言、以及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全港的直資私校,便取錄了全港有最好資源、最好學習能力的學生。
對於名資助小學,就算大部份的學生都是來自派位,小一學生的能力很參差,學校將其課程加深,名小學課程深,似乎最合理不過,學習能力好的學生,便可以繼續在學校升學,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家長自然會為其子女提供補習,如果成績還未能改善,再留班,之後都沒有改變,學校一是任由他們升級到畢業,一是他們已經被學校勸退了,成績不好的學生離校之後,學校便可以用這些學額,到其他學校取錄成績好(包括那些遲起步)的學生回來升學,在這個汰弱留強的制度之下,便能保證小六畢業生有良好的成績了。
要學生和家長緊張學業,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引入競爭,官津中學的升中派位模式便是純以成績為派位次序,本地一條龍中小學不多,就算是同機構同名稱,也不是一條龍,部份是直屬或聯繫關係,意思是中學只取錄其相關小學某部份成績好的學生。因此,如果學生想升讀同機構同名稱的中學,便不能放鬆,至少在小五小六呈分部份有優異的表現,至於名中學取錄了相關小學優異學生之外,便可以由其他學校取錄他們成績優良的學生,所以名官津中學便可以經升中派位,取錄成績優異的學生,亦避免取錄其相關小學疏於學業的學生。
對於名直資私立中學,他們跟小學一般,除了取錄其相關小學成績優異的學生,亦可以接受全香港所有學生報考,所以他們可以根據其要求取錄學生,例如學業,甚至是體藝表現。另外,這些名直資私立中學,因為他們有絕對的收生權,所以他們可以到某些名小學,在學生參加升中派位之前,取錄成績優異的學生,對學生來說,他們可以直接升讀心儀的名直資中學,不用參加升中派位,對於其就讀的名小學,他們亦可以告訴其他家長他們的學生升讀某某名中學,提高了這名小學的吸引力。當名中學可以保證其收生質素時,他們亦可以以課程深來汰弱留強,保證學生到中學畢業時可以有優異的公開試成績。
中小學之所以出名,除了成績好之外,他們的校際比賽表現也很突出,讓外界以為他們學生文武相全,又或學校有良好的培訓,雖然我相信名校的資源比較好(包括學校提供以及家長提供的),部份學生真的文武相全,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用招攬的方法,取錄他們需要的學生,例如缺了樂團的某一個樂手,體育的某一項目沒有出色運動員,他們可以在校際比賽中找出其他學校出色的學生,接觸他們並提供學額,甚至是獎學金吸引他們轉校。對於學生來說,不論他們的學業如何,反正也是同樣參加校際比賽,代表名校便比代表非名校好,而且名校也可能有較好的配套或安排給他們,所以部份這類學生也樂於轉校至名校,這樣令名校的校際比賽更出色。
另外,整體來說,名校的家庭背景便比非名校好,所以其家長也較有能力提供其子女充足的支援,例如覺得學校所提供某體藝的培訓不足夠,他們可以自行在課餘在外找師資來輔助子女,培訓資源之外,某些體藝所涉及器材價值不菲,例如某些樂器,當普遍學生所用的樂器都是初學用的,名校的家長便有資源去購買價錢高昂的樂器,當整個樂團的樂器都比其他非名校優勝時,能夠有較好表現也是合理的。反觀非名校,尤其是官津中小學,學生家境不太好,所有培訓和器材的資源,也得由學校來負責,在有限的資源下,這些學校在校際比賽中便較難有出色表現。
名中小學,某一樂器可能便有多位學生同時練習,聽過有名校讓多於一位學生練習樂團內同一個樂器,這幾位學生要到演出時才知道誰是直正上台表演的那一位,所以他們平日必定要努力練習,務求表現比其他同學好,才能直正上台表演,否則便只得坐在台下看著同學演出。名校便是可以有這樣的條件,引入競爭來令整個樂團有更好的表現。
以上便是我所見所聞,名校之所以能爭取或保持成為名校的方法,也許還有其他的。無論如何,能成為名校,便可以有更好的資源(不論是校方本身或是學生的家長),更容易引入競爭,令學校有更出色的表現(但未必不是個別學生),從而進入良性循環,令名校繼續是名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