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2, 2014

北京遊學團(見聞篇)

在我心目中,整個北京遊學團的行程可簡單分為遊覽和交流。對於遊覽北京部分,相信和其他北京旅行團分別不大,所以在這裡所講的見聞,主要源於交流部分活動,而這次遊學團主要的交流活動是一次在運動場的籃球交流,和兩次到訪當地小學,我們的學生和那裡的學生一同上課。

在第二天於運動場的籃球交流,出席的當地人包括了北京宏廟小學的學生,以及一間體育大學的學生。跟我們四年級年紀相若的宏廟小學學生,是該校的籃球隊隊員,他們普遍個子比我們的孩子高大,大概是因為他們是北方人,也因為他們本身是籃球隊隊員的緣故。對於香港四年級的學生,也許除了部份體質過人之外,大部分學生的體力不足把籃球投進正規的籃球籃內,因此,當天的交流運動主要是類似競技的活動,例如二人合作持球、一個同學持球籃,而其他同學便投進去等等,無論如何,總算是讓兩地的學生一同活動,兩地學生可以一同合作參加,讓他們有機會透過活動溝通。

當兩地學生進行活動時,我回到觀眾席休息,期間在同行隔一個位,坐著一位老人家,髮雖白,精神飽滿,跟著我便和這老人家攀談了一會。原來這老人家是其中一位內地女學生的嫲嫲,她孫女是她獨子的獨女,由小便是由嫲嫲照顧,現就讀四年級。當天活動是宏廟小學籃球隊向隊員邀請,隊員自願參與的。她孫女報名自願參加,當天回到學校集合,乘校巴到運動場來,這嫲嫲便是乘其他家長的「順風車」而到達運動場。

宏廟小學是她所居住的那一區的一所名校,學費全免,她兒子於鐵路部工作,因此入住了該區,學校以籃球出名,所以她孫女也是因為籃球表現出色,得宏廟小學招手而轉校的,她亦希望孫女可以因為籃球的表現,升讀名中學,她孫女每天早上七時到七時半練習籃球,七時半開始上課,到下午三時多放學,再練習兩小時籃球,五天如是,有時星期六、日,或會額外增加籃球訓練的時間。至於學習方面,該小學的功課不多,每天大概花一小時便可以完成。所以她孫女每天練習籃球回到家中,已是六時左右,做功課,晚餐洗澡之後,大概九時多便睡覺休息了。他們同樣重視英文,每星期會在外自費上四小時英文堂,由當地學生教導,月花二百人民幣。

談到她孫女升學情況,她說希望孫女成績好,或因為籃球表現,可以升讀名中學,跟著再因就讀名中學而升讀名大學。她亦說如果有機會,會讓孫女放洋留學去,例如有獎學金或經濟能力所及的話,也會讓她到香港或海外升學去,最後到香港或海外工作也沒有問題。談到香港,她說現在她們很容易便可以到香港旅遊,在北京有旅行團到香港來旅遊,乘高鐡來回深圳,包觀光住宿,只是六百人民幣,比單單購買來回深圳高鐵的八百人民幣還便宜,旅行團有購物的行程,但只是自願購物。她一家來過香港兩次,對香港的印象是很清潔和很有制度,孫女很喜歡到海洋公園和迪士尼公園玩。

到了第三天,我們到北大附屬小學交流,而因作為家長義工可以留在學校參觀。當所有人在學校禮堂時,學校播放了一部介紹這小學的一部短片,可以看到這學校的教育理念很新,而因為是北大的附屬小學,所以也承傳了北大的精神「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可見這學校的教育理念很新,以此教導學生也很適宜,讓他們可以擠身現今和將來的世界。

禮堂的儀式完結後,學生去了早操,我便走到教學樓去。去到一個班房,見有兩個學生留在課室內,我便和他們談起來。原來他們是因為身體不適,所以便留在課室內,免了到操場做早操。由他們口中,得知這學校是免學費的,但有學生可以因以另類途徑入學(我不敢追問是什麼途徑,可能是公開的另類途徑)而需要金錢上的付出。我在走廊看到有到加拿大冰球的交流海報,我便問學生有否外訪交流,他們告訴我,他們有很多外訪交流的機會,是自費的,亦不會是全級一起去的,例如其中一個女學生說,她今年七月會到加拿大交流,二十日左右費用三萬多人民幣。之後在走廊逛,也看到有其他外訪的目的地國家。可見對現在北京學生來說,外訪比從前容易很多,只要有錢,便可以成行。

課室的擺設方式是傳統全部枱都向黑板的模式,上課模式也是傳統的,到訪前以為課室內會有國家名人的相片,但實際上是沒有的,課室的黑板是可以移動,背後是一部可觸控的電腦大熒幕,設備比香港很多小學還要好。大部分課室的老師都容許家長入內觀課,我便在走廊從課室門上的玻璃向內觀看學生上課的情況。我看到我們的學生大都和當地學生同坐,老師也真的在教授課程。之後在小息時,我進了一個剛上完數學堂的課室,和老師談了一會。首先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位年青的老師身穿牛仔褲,這樣的衣著在香港也不是所有學校接受,這老師很健談,她的教法很活,亦很接受學生以不同的方法找出答案。我又走到了電腦室去看女兒和當地學生一同上電腦課,學校所用的電腦,和我們所用的差不多,也是用微軟視窗。對於課程,大部份家長和學生的意見,是英文比香港的課程淺,但中文和數學便比我們的課程深。

北大除了有附屬小學之外,也有附屬中學,能升上附屬中學的,當然希望考入北大。附屬小學六年級有十二班,每班四十人,跟學生打聽是否直升附屬中學,回覆是每年只有數十人能升上附屬中學,可見直升中學的機會是少於兩成,競爭是多麼激烈,能最終升到北大的,可想而知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這校園逛,看到有些學生的頸上帶著紅領巾,我找了個女學生,詢問為什麼有些學生帶紅領巾。那女學生很開朗,以普通話告訴我是什麼原因,但是我的普通話實在太普通,所以我跟女學生說可否她寫在紙上,簡體字我是看得懂的,她回來帶給我一張小紙條,寫著「據說是中國國旗的一部分,是用中國人民的血染成的。」所以帶紅領巾是愛國的表現。我問女學生可否將字條送給我,她欣然答應,謝謝。

在校園的操場邊掛著一份北京市中小學生守則:
  1.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 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 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欒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 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 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 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 考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貎待人。
  8. 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 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 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在北大附屬小學只花半天交流,下午的行程是遊胡同。在胡同中的民房進餐,也讓我對北京市民的認識更深。接待我們的兩位老婆婆,她們已六十多歲,她們家族住在那裡已經七十多年。在民房中,再看不到國家領導人的相片,反而是看到聖母像和相片,跟兩位老婆婆閒談,她們告訴我他們信奉天主教的。客廳中看到有一支由本地一間天主教小學所送的錦旗,問問婆婆,她說是之前接待那香港小學時收的,她透露當時學生沒有家長同行,由老師帶領到訪。走進廚房,看到一袋米,聽婆婆說,她們用的是最好的米,是中國東北出產的,因此在北京吃的米飯和我們在香港吃慣的泰國米飯有所不同。

學生在北京交流時間最長的便是在北京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實驗小學,他們在學校交留一整天,也會留在學校進午餐。在我進入校園時,看到校園在禮堂附近便有一個圖書角,令我想到蔡繼有學校也在校園內也有很多閱讀的角落,校園很大、很新。這小學也是免學費的,所取錄的學生大都是住在同區。除了醫療義工可以留在學校內,所有家長也不能留在校園內,所以我也不能留在校園內參觀和跟當地學生和老師交流,可惜。

之後我上網找三間和我們交流的學校,發現在地產代理的網站上可以以學校名稱搜尋樓盤:

北京市宏廟小學:http://esf.soufun.com/school/15.htm
北京大學附屬小學:http://esf.soufun.com/school/1.htm
北京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實驗小學:http://esf.soufun.com/school/1789.htm

由這些網頁所見,北大附小和實驗小學的教育模式較新,但都是公立學校,所以都是免學費的,學校亦有分「區重點」和「市重點」,而要考入這些小學,便得居住在那區之內,購買或租住房子,看看以上的三個網頁,便可以知道雖然學費全免,但是花在居住的金錢卻不少。

在遊學團最後的一天早上,邀約了女兒的班主任和女兒的同學和她媽媽,一同到天安門觀看升旗。當日日出時間是五時四十五分,也是升旗的時間。我們凌晨四時在酒店大堂集合,乘的士到天安門附近的橫街下車,大概是四時半左右,之後便向天安門走去。離遠看天安門,廣場上沒有市民,只有士兵站崗。我們詢問公安如何進入廣場,他說當時不能進入廣場,只能在廣場入口排隊,而且那時已經有很多人通宵排隊,現在才去排隊也不能走近旗桿看升旗,建議在天安門廣場馬路對面觀看。最後,我們在天安門東面隔馬路站著等。升旗前半小時左右,便看到市民開始進入廣場,湧向升旗的旗桿,看看他們給欄著的地方,離旗桿也有四五十分尺之多,和我們所站的位置好不了多少,記得我四五年前到天安門看升旗時,似乎市民和旗桿的距離便近得多,再回想我廿多年前來看升旗,市民便是圍著旗桿等升旗,現在感覺差得遠了。到升旗前不久,一班本地團的老人家也來到我們站著的地方,導遊跟他們說我們的位置是觀看升旗最佳的位置。

最後,升旗的時間到了,士兵由故宮那邊走過長安大街到天安門廣場,全場靜下來,國歌奏起,國旗徐徐升起。最後升旗禮完成,我們便走入附近的地鐵站,乘地鐡回酒店去,女兒班主任曾居倫敦多年,所以很容易理解北京地鐵地圖,要乘那個方向,要在那個站轉車,她能清清楚楚找出來。在地鐵內,看到很多市民和學生已經起來乘車上班上學,比我們香港早起和早開始工作。我們花了四十分鐘乘地鐵回到酒店去。這次看升旗對我來說,是一次不錯的經歷。

總括來說,我作為家長參加遊學團,其實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見聞,最重要的是小心觀察,大膽主動和當地人溝通。

1 comment:

市場先生 said...

非常詳盡, 多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