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05, 2014

點解要補習

有次跟家長閒談,被問到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現在那麼多孩子要補習,而我們這輩父母在學時又大都不需要補習,究竟是什麼原因,我想了想,回答:「是因為學校之間將課程鬥深的結果。」

首先想想,如果家長跟孩子一般到小學去上課,家長可想想自己會否需要補習呢?相信絕大部分的成年人也會覺得不需要。這是一個較極端的假設,其實帶出一個簡單的道理,便是學習能力會跟著年齡增加,所以成年人的學習能力可以應付小學的課程,在考慮學習能力和課程深度之後,不需要補習。換句話說,需要補習與否,決定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程深度,而學習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的(但我不太相信靠某些飲食來增加學習能力),所以簡接來說,補習與否便是決定於學校教導某課程時,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否已增長至應付得來。再簡單來說,學校教得愈早愈深,需要補習的孩子便愈多,其實不難想像。
   
聽到很多家長都反映學校教得很深,例如學生剛剛升上小學一年級,學校所選的教科書是二年級的,剛開學不久便開始有默書。從學校角度,把課程提早教,可謂百利而無一害,例如能應付課程的學生理應能在公開評核時有更好的成績,可以淘汰能力差的學生,滿足家長教得深便等同「名校」的期望,相反,如果學校的課程淺,家長怕自己子女會被其他學校學生比下去而向學校投訴。所以,學校把課程設計成可以多深便有多深。

歸根究底,家長便是怕子女輸給別人,所以當看到學校教得深,大都不會向學校投訴,既然看到其他同學「似乎」應付得來,當然會覺得應付得來是合理的,就算覺得課程深得「離譜」,既然有同學應付得來,家長如果接受自己子女是應付不了課程,又怕自己子女的自信心受損,將來又怎能在學業上追上來?所以家長便自願或被教師勸喻帶子女去找補習老師幫忙。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在犧牲所有課後時間和有補習老師幫忙下才能應付日間學校的課程。當愈來愈多家長都是這樣做時,補習便愈來愈合理,亦變成了家長間的常態了。

所以想得通的人,包括老師和部份家長,便明白不必把課程提早來教授,怕令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當然,亦有抱另一種心態的家長,便是試試子女是否能接受在壓力下學習,追趕課程,我相信是有成功例子,但我同時相信是有失敗的例子。孩子在壓力和催促下學習,最終能名列前茅,家長當然覺得沒有做錯決定,但是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作出了反抗、甚至放棄學業或生命,家長到時回想從前,便會覺得是完全的錯失,由此看來,成敗只是一線之差。

當我愈想得多,便愈不敢評論別人的做法,畢竟最清楚自己想法理念,最清楚自己子女的,便是父母本身,更重要的是,不論決定最終是對是錯,承受決定的結果的,都是父母本身,如果我看到有什麼問題,我通常會跟該父母說一遍我的想法,之後再遇上也不會再說,因為最終決定還是在該父母身上,他們想清楚還是依自己想法做,他們理應根據自己對子女的認識來決定,後果也得由該父母來承擔吧。

3 comments:

William LF said...

我相信如果補習是有針對性的和有計劃的,是可以考慮的。比如說,體能弱的運動員,特別訓練體能,達標後要考慮調整或終止。

Anonymous said...

人生學習重點 (五育)隨成镸階段變化, 如從曰常遊玩中學習, 太早太多課本上的補習有益嗎。

晉彥媽手記 said...

分析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