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1, 2016

單一化的香港教育

香港在變,香港的教育也在變。看著女兒,不自覺地便會去比較當日自已在學時和她現在的教育環境。相比自己在學當時,我覺得最大的分別是,現在的教育單一化了,同樣家長對教育的主流想法和期望也單一化了。

回想那時,幼稚園可以選擇不去就讀(現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上卻不能),當時學生是可以因應本身的能力和喜好等等,於小六、中三、中五、中七、文憑、高級文憑、學位、碩士以及博士等等,選擇離開學校的出口,舉例說,自小便被認為不是讀書材料的學生(其實部分是我們現在懂得分別出來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可以選擇中五或更早於小六、中三便離校到職場工作,可以「跟師」學一門手藝,包括水電、裝修、廚師、航海等等,所以我對我父親當時對我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便是「如果想將來舒舒服服在冷氣房工作,今天便要努力讀書了」。而中學當中也有分工業學校和職業先修學校,讓學生選擇;中六、中七這兩年預科課程,部分課程其實等同大學的首年課程,所以預科畢業後,便很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和有能力入讀當時本地的兩間大學,能入讀本地大學的,當然便是精英,因此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的出路不錯。

到了今天,香港的教育經過了不斷的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便是中學、大學模式變成了三三四模式,而有更多私人大學和理工學院變成了大學,再加上社區學院所提供的副學士課程,大學教育普及化了。社會方面,我們這類於基層成長的一代,慢慢變成了今天的中產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有期望,主流意願都是子女能掌握某些專業技能和資格,好讓他們能在踏入職場時更易找到工作,以及他們的生活有保障。因此,現在的學生,除非是無心向學或有讀寫障礙等先天不足之外,不會像二三十年前我還在學或更早的時代,要為了生計而放棄學業,他們必定會完成十二年免費教育於中六畢業,所以現時已沒有中五、中三因為學業跟不上而踏入職場。到了子女中六畢業時,學業成績好的學生會升讀大學,對於不能以成績入讀本地大學的學生,部分有經濟能力的家庭,會支持子女放洋海外升讀大學,沒有經濟能力的,會讓子女入讀本地的文憑、高級文憑和副學士,再加上外國大學在香港所提供的大學課程,讓子女以政府的貸款來繼續學業,直至能取得學士學位為止。由此可見,現時父母主流意見是大學畢業是進入職場的最低要求,所以無論如何也要令子女能完成大學課程。

當年青一代身負學士學位時,他們便不想也不會去做那些藍領工作。隨著社會愈來愈進步,其實這些藍領職業是人手不足的,而在香港禁止輸入外勞的政策下(輸入外勞是另外一個話題,在此不作評論),明顯是地盤嚴重人手不足,技師(例如水電、門鎖)、裝修師傅的取費高昂。因此,部分看通現況的家長,便會讓子女投身這些行業,例如早前電視節目「新聞透視」(註一)便報導有父母讓大學畢業的兒子加入建築業,另外,亦有專欄作者在報上發表名為「想揀好老公 要嫁水電工」的文章(註二),可見一班。

對於那些適合以主流學習模式在學校就讀,而且成績良好的,專心學習,預期他們能直到最後考得專業資歷的子女,便讓他們在學校專心上學,對於那些有學習能力,但不適合主流教育的子女,如果父母有經濟能力,可以選擇一些另類的學校,例如國際學校,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所長,對於那些因先天或性格不合課堂學習模式的子女,在不斷嘗試之後(包括自行協助學習、找補習老師、轉校等等),學業未見起色,如果他們本身有某些體藝專長,便讓他們在那方向發展好了,而如果沒有特別專長,藍領工作也是一個好出路。

從經濟效益來看子女學習就業問題,如果一個本身無心向學,DSE成績並不亮麗,除非他對某一範疇或行業有特別的能力或喜好,但苦於成績不能入讀本地大學,父母便值得付出金錢,子女付出時間,經由另類途徑(例如副學士)取得相關資歷,否則,父母繼續付出學費,或由子女向政府貸款支付學費生活費,最終大學畢業,之後投身職場所得的收入,其實不比中六畢業便投身社會為高,反而因為已有大學學歷,反而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局,可能找不到工作,無論如何,畢業後的收入和期間所付出的金錢和時間,其實並不成正比。反過來看,如果某年青人中六畢業後,便即報讀建造業訓練,到他同期的同學大學畢業時,他們工作了四年,只要不是「大花筒」,從工作中所儲得的薪金,便已足夠買樓的首期(我同意,買樓並不是一個好的成就指標,但在這裡談論經濟效益時,姑且用來作為討論之用),相比之下,同屆同學畢業時,可能便身負數十萬債務,功利來說,要以這學歷工作,清還了大學貸款之後再儲首期買樓,可說是遙遙無期。再看看各國移民政策,藍領的分數便不比大學學歷為低,有些國家更預留名額給藍領從業員。

總括來說,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單一化了,但是其實出路和選擇不少,問題只是不是家長主流的「那杯茶」。能想得通,能放下身段,能放下期望的家長,似乎不多了。

備註:
一,「新聞透視」《「築」襟見肘》,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九日。
二,「信報」高天佑《想揀好老公 要嫁水電工》,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日。

1 comment:

William LF said...

非常精彩的分析。

如很多家長一樣,我們都有盲點,用過去經歷來預測孩子未來,放得下,輸得起,真的談何容易。

希望我們和孩子們都可以 讀多點,看多點,聽多點,談多點,帶著輕鬆心情 向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