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01, 2017

再談取消TSA

近日城中熱話,必定是本地的行政長官選舉,各候選人談論教育的時候,全部都建議取消現時的小三TSA考試。似乎各候選人都順應民意,為了減低學生的學習壓力,避免學生參與不必要的操練,所以全都提出要取消這個評核。究竟取消TSA是否一件正確?對家長來說,這又是否一件好事呢?

歸根究底,建議取消TSA的原意是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有一個較平衡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各自的專長。所以首先要考慮的是,取消了是否表達到這個目的呢?

我在這裏曾多次指出, TSA的成績並不是用於升中派位之上的,但是小學似乎都在有意無意之間,誤導家長覺得這個評核對升中派位是有影響的,所以學校便以TSA為籍口,向學童進行操練,更現實的是,學校便把校內考試改為和TSA評核相似,好讓學生在操練TSA的同時,也等於為校內考試而操練,家長為了讓子女能在校內名列前茅,沒有選擇地只好讓子女參與這些操練了。

試想想,如果TSA真的取消了,學生在小三或以前不再需要參與操練,那麼到學生需要以小五小六校內成績參與升高派位時,學生又是從那時開始積極準備呢,實際點說,即是從何時開始為升中派位操練呢,小五?還是小四呢?

家長可以想一想,如果子女不參加操練,有信心孩子的校內成績足以讓他們考入心儀中學(即大部分為第一組別的中學)嗎?相信對於大部份的家長來說,他們都沒有絕對的信心,或至少想能更有把握,換句話說,他們必定會想辦法改善子女派位到心儀中學的機會,操練便是最明顯最直接的方法了;如果這是事實的話,當大部份家長還是要讓子女去操練的時候,為了進一步增加成功升讀心儀中學的機會,提早操練似乎便是順理成章的做法了,如果當這種提前操練的時間推前到小三或甚至小二時,跟現時為小三TSA又有什麼分別呢?由此可見,只要升中派位仍是以小學生的學術成績為準則,家長必定以改善學生成績為首要目的,而操練便不可避免了。換句話說,取消了TSA,學生還是要操練,操練文化不會變。

再者,假設TSA真的取消了,學校會有什麼對策呢?第一個做法是,學後真的取消了所有操練,課堂內亦真的教導原本課程設計而適合學生程度的課程,到考試的時候,學校又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根據課程而設的試題,另一個做法是考試的題目是根據本地其他名校的程度而出的,亦即是教得淺考得深,如果是教得淺考得淺,很大機會出現的結果,便是學生到升中派位時,成績給其他學校比下去,最終變成了派位結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如果學校是教得淺考得深,家長看到這個現象,他們的反應可能是不願意孩子應付這樣的考試,便為孩子轉校去了,又或是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未如理想,他們便自行找坊間的補習社來幫助,自行操練去,對於中產或以上的家庭,他們可以自行負擔這些費用,但是對於草根階層的學生,學校再沒有額外的補課和操練,這些學生的成績反而給比下去了,即是愈有資源的學生,成績便愈好,草根階層的學生,反而沒有學校的操練,亦沒有經濟能力找到課外改善成績的途徑,最終成績便更加追不上了,換句話說,教育當中的貧富懸殊情況只會越來越明顯了。

家長可以撫心自問,是否覺得理想中的小學,是學生不必操練、課程簡單、功課量少,少默書、測驗、考試,但是卻可以升讀心儀的中學?當家長在初小階段時,如果看到子女每天回家,都只是一兩項功課,短時間內完成,課程又比其他學校同年級的小學為淺時,能否堅持數年覺得其子女能升中派位至心儀中學嗎?當家長看到子女被拒入讀某心儀中學,同時發現這心儀中學取錄了一些學術成績水平比自己子女為低,亦無任何特異功能的學生時,能心服口服嗎?家長在品評中小學時,首要準則是學術成績?升中、升大學結果?教育理念?還是其他呢?如果家長本身都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時,也許便是反映了我們都是來自同一個世界,內心深處,最終還是以學術成績為先,這是本地家長對教育的理念和文化,要改變,談何容易?

本地的教育制度,多年來在各持份者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拖拖拉拉而變成了現在的模樣。要改變操練文化,要改變「求學就是求分數」的現象,不是教育當局出口術,期望家長的想法會改變,最重要做到的,是要令家長覺得,就算孩子在學術成績上不能取得優良的成績,仍然可以入讀師資優良、學習資源充裕的學校就讀,長遠來說,孩子將來仍可以在不同的範疇發揮專長,過一個有尊嚴和舒適的生活。如果教育當局可以做到這樣,家長便不會再只着眼於子女的學業成績之上,對於子女的專長不在學業之上的,家長可以為孩子轉校到一些不須作學術操練的學校去,學校也不必只重視孩子的學術成績,可以根據各自的教育理念,取錄和教導不同性格和專長的學生。到時,才不會再出現操練的文化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