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3, 2010

鏗鏘集教育系列第四集的反思

終於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鏗鏘集第四集。這一集主要是介紹一間位於深水埗而主要取錄Band 3學生的中學,令觀眾可以對這類學校有更深入的認識。

這間中學的校長,很清楚學生是什麼的質素,自信心低,被別人覺得不是讀書材料,所以學生都疏於學習,語言能力低;校長沒有小看這些學生,他每天早上很早便回到學校跟學生練習英文,令學生敢於用英文去表達;既然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好,自信心低,所以學校首先是幫學生建立自信心,校長和老師都很鼓勵學生,跟他們說他們是有能力的,所以學校不能一開始便在學業上去催促學生,反而是讓學生去做一些他們喜歡做的課外活動,另外,學校又用他們的工場,讓學生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嘗試做他們的事,亦不至於放學後在街上流連而學壞。學校除了校長之外,另一位老師對學生也很好,陪學生留在學校到很晚才走,甚至自己駕車送學生回家,學校的活動,這位老師同為教師的太太帶同子女一同出席,兩口子對教育的熱誠非常可貴。

對大部份中產家長來說,他們著眼的學校都是名校,中學是Band 1的,對這些專(或只能)取錄Band 3學生的中學,可說是看不上眼。但是,香港便是有Band 1至Band 3的學生,難得是有這些學校,不會對成績差的學生有歧視,更會根據他們的本質和能力,去教好他們,另外,學校也後注意校風,避免學生在外學壞。所以,對於較草根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沒有資源去補習,沒有人去關心他們的學業,這間學校對他們便是最適合。

這學校的校長,和第一集英華小學的校長一樣,也會和學生一同進午餐,所以這做法任何一位校長都可以做到,而要比較老師,這中學的那位老師,我便覺得是一位很好老師,所以,好校長和好老師,其實不是一定出現在名校,在一些不起眼的學校裡,也可以有很好的校長和老師。所以,就算家景不是很好,只要家長懂得教,孩子能入讀一些有理念,校風好,不會歧視孩子的學校,雖然家裡不能像中產家庭般提供那麼多支援,但其實也可以學有所成。

說到尾,讀書都係靠自己,只要肯去讀,肯去努力,在現在香港的環境裡,一樣可以入大學。肯捱,畢業後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所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又是另一個有心校長,同樣引發我要問同一個問題。為甚麼只有校長一人能這樣做?一間學校起碼有十位八位英語老師,像校長一樣,每人帶五、六個學生,便有五六十人,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提早回校學英文,對全校學生的感染力將更大。我欣賞這位校長,他可能正在身先士卒,想感染其他英文老師仿傚,可惜可能連科主任都不「領情」。這樣就將他個人的做法搬上螢幕,恐怕有反宣傳效果。
Andrew

Herbert SHIU said...

Hi Andrew,

你講得有道理,也許是其他老師還未接受到吧,學校裡定必有一些保守傳統,按章工作的老師,也慶幸學校裡有這樣的校長,至少學生有心的,可以找到校長去幫手學英文。校長肯去做,至少有帶頭作用,如果由其他老師來做,定必更難做到,亦不為其他保守老師所接納和認同。

一間學校有一個好的校長去帶領,至少走在一條越做越好的道路上。

Her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