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做功課

女兒的小學生活和幼稚園最大的分別是,她每天都要在學校抄手冊,之後回家跟著手冊來做功課。相比幼稚園,功課是多了,慶幸的是女兒的功課抄寫部份不多,有些工作紙還像是幼稚園的,有很多圖畫,又要填色,另一分別的是除中文科外,大都是英文的;而功課有時也包括了看圖書,所以功課時間不多,有空的時間便來看書了。

相信做功課對時下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很大的事,所以自從女兒入讀小學之後,其他家長遇到女兒,第一句便會問:「你今日做完功課未?」之前有女兒學校高年級學生的家長分享說,回到家中,便不要再花太多時間在功課上,有空便拿來看課外書吧。而之前和女兒幼稚園同學的家長談,女兒同學在傳統小學讀,剛過了中期試,成績不錯,唯獨是通識科較差,但要通識好,便要多看課外書,這家長便說看課外書對在傳統學校就讀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奢侈。我覺得閱讀興趣和終身學習,對女兒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女兒是入讀了適合的學校了。

近日,又有朋友找我問意見,說她女兒做事很散慢,和女兒關係又差,她自己則越來越不開心。我想,子女在就學期間,家長最緊張是他們做好功課沒有,所以說到散慢,便大都在說她女兒在做功課時很散慢了,作為父母的,當然會做按捺不住,便會發作,脾氣大的,吵吵罵罵,似乎在所難免了。

對於我女兒來說,她放學後,回到家中,吃點茶點便會自己拿功課出來做,到洗澡準備吃晚飯之前,女兒大概可以有一個半小時來做功課,女兒要做的功課,包括她學校當天的功課,和上網做的練習,有時還要練習樂器。我自己的做法是,我會自己去做自己的事,女兒則會自己去做自己的功課,除非有功課要問我,否則她便會一直做到做完,或是到時間要洗澡準備吃晚飯為止;我不會在女兒在做功課時,去陪她做,如果我行過,看到她做功課做得不對,我也不會即時提醒她做錯了什麼;到她做完所有功課,她便會找我和她對功課,我為女兒對功課的態度是,我是重量而不重質,意思是一定和女兒確定手冊上所記載的所有功課都做好,見到有錯,我盡量都不會直接說錯在那裡,而是跟她說,她要自己對一次或是用眼睛去重做一次,看看答案是否相同;我明白如果第一次她這樣做,再重做的都一樣會這樣做而不會覺得有問題,所以也可能找不出所有錯處,但至少漏做的,她會找出來。但我要給女兒一個感覺是,她才是對自己功課負最終責任的人,不要回到學校交功課時,老師發現有錯,她會說因為父母找不到這錯處。只要女兒做完所有功課,明顯大問題的錯誤改正了,答案是否最好,便留給女兒回到學校自己去面對老師的評語。

所以,我的意見是,如果子女是散慢的,要觀察子女為什麼散慢,看看是否另有別情,例如真的是能力問題,不明白老師在說什麼等等。另外,父母要首先接受自己子女是散慢的,接受了這個現實,到見到子女散慢時,便不會發脾氣,還有當見到子女有改善時,便會覺得很開心(否則,見到子女做得好一點時,只是不那麼嬲而已);當子女見到父母寛容時,也許會覺得開心一點,輕鬆一點,做功課時壓力也少些,便會做得更起勁。另外,不要陪著子女做功課,尤其是那些見到子女做功課一開始做錯便叫停子女的家長,並為子女擦去,著他們重寫,子女當然不開心,每次下筆寫都感到壓力,最終,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反正是父母告訴我寫什麼是對,寫什麼是錯。父母最好不要為子女改正到完全正確才罷手,後果是老師以為這是學生本身的能力,如果老師明知是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功課,而老師亦期望是這樣(我相信有些主流學校老師是這樣期望的),老師實際上是把教導的責任推了給家長。(但我聽過有家長分享說,因為她女兒在主流學校要考得很好的名次,而最前數名學生的成績其實相差很少,和功課是計分的,所以她女兒便要將所有功課都做到最好,父母當然也得要求子女將功課做到零錯誤。如此,也是傳統主流學校的無奈吧。)

在時間控制方面,定下時間表,在子女做完功課之後,子女便可以去做他們最想做的事(最好是去看書,而不是去玩遊戲機),所以如果他們可以提前做完,便可以有多些時間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反之,他們可以做他們喜歡做的事的時間便會越來越少,所以家長不要看到子女用很短的時間便做完功課,反而再找額外的功課來要他們在省下來的時間去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是,父母在懲罰子女做功課做得專心,做得快;家長看到子女可以做更多,便在下次子女做功課時才加上去,讓他們下次可以做得更多一點;而設定時限方面,家長開始時所定的時間,可能只比和子女散慢時所用的時間少一點,讓子女可以很容易做到,跟著父母可以找這個機會去讚賞子女,讓子女知道他們是可以做到,慢慢再將時限再慢慢減少,慢慢培養子女做功課的效率。

我覺得女兒所讀的蔡繼有學校,對做功課的態度很合我心。首先重覆性不多,不會有大量的抄寫,他們亦不期望所有功課是做到零錯誤,老師也不會因為做錯了,而給學生難聽的說話,老師只會要求學生改正,如果學生忘了做功課,老師期望學生自己主動和老師交待,而不是由老師發現某某學生沒有交功課,只要學生肯講出來,老師會讓學生在小息時做,甚或明天再交。給學生的信息是,功課就是學生他們自己的責任。曾聽過學校老師分享,如果學生不能做完所有功課,也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得到一些回應;所以曾聽過有高年級家長分享,如果見到子女做功課做到很晚,便會建議子女先去睡覺,回到學校再做。另外,學校有些功課是要在學校裡完成,例如週記,所以家長不能在家為子女改正,老師自然很清楚學生的真實能力去到那裡。跟很多同校家長談,他們的子女大都可以在晚上九時左右便睡覺,令子女可以有充足休息在明日去面對學習,但有趣的是,很多學生在做完功課之後,每天還有時間去看由圖書館借來的書。做完功課,有時間看課外書,有充足休息,不是很好嗎?

女兒入讀小學後,感到父母和女兒相處的時間,多是有關學習和做功課的,我便感到,如果是就讀主流學校的學生,功課更多,壓力更大,測驗考試默書每周都有,學生花在讀書的時間更多,如果遇著緊張的父母,父母和子女一起的時間,便都是在催促子女做功課溫習,關係又怎會好呢?學校經年密集的測驗考試默書,就是一個一個給父母和學生的死線,父母和子女一同面對時,便會覺得為什麼溫一溫習便已夜深,一個一個死線來得這樣快,一個學年很快便過,升班了,和子女一同又渡過了一年。到子女求學時期過了,父母回頭一看,原來過去和子女一同渡過的時間,都是花在學習之上,再想和子女好好相處,原來發現子女已長大,有自己的天地,甚至親子關係因為多年為了學業和做功課而破壞了,是多麼可惜。所以我自己的想法是,女兒花時間在學習是應該,但不要為此破壞親子關係,親子關係也許比學業要重要,而且總有不破壞親子關係的學習方法;爭取多些時間和子女溝通,一同渡過美好的時光,這些記憶,將會是父母年老時的百般回味,也成為子女成長後面對每天的動力。

2 comments:

Eunice said...

Hi Herbert, 剛剛在yahoo看了一篇關於反思直資、名校的文章,可能你也會有興趣看。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218/4/lu0k.html

Herbert SHIU said...

Eunice,謝謝你的資料提供。你提供的文章,該文作者提出了一個很好的重點,名校成名多年,必有其個別特別的地方,與其抱著仇視名校的心態,不如去欣賞他們令香港教育更多元化。其實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名校畢業生將他們的經歷寫出來,有好有壞,我們也不應把個別學生的經歷便推斷為該學校的全部,這也是以偏概全。我想,不同的文章給我們對名校,直資有更深入的認識,令我們反覆思考,從多角度去思想這問題,當家長要為子女思想是否入讀時,可以比較各方利弊,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