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首四個月小學的回顧

上星期五是女兒在聖誔假前上課的最後一天,再次回校時,便是二零一一年了,時間真的過得很快,雖然上學期還未完結,但也在這時年結前做次回顧。

女兒上了四個月的課,而我亦在十一月開始回校做了兩個月義工,對蔡繼有學校的認識也較全面和深入了一些。

對於課程方面,很多只經道聽途說認識蔡繼有學校的家長,對這學校的普遍意見是:不須要做功課,或功課很少,課程很淺,在蔡繼有學校畢業之後,學生便要到外國留學。過了這四個月,我自己看到的是,學校的課程其實不淺,學校的課程不以教科書為主,中英文都要學生看課外書或讀本,而且是整本書來看,功課例如是回家讀整本書給家長聽,跟著學校便會有工作紙來加強學生對該讀本的認識,而看完數本書之後,還會有工作紙讓學生歸納這幾本書上學到的東西;沒有正式的默書,但是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便會默書,但形式是很活潑,而且會有獎勵分,所以壓力不大,學生是以接受挑戰的心情來面對;普通話是用主流教科書,有輔助CD給學生回家聽;學校也有為學生參加網上的課程練習,學生每天回家便可以自願地做這些網上功課,這些網上功課,也許便是全香港小學也一同做的網上練習,有閱讀理解,有聽故事答問題等等,所以我可以看到,蔡繼有學校的中文程度,和主流學校可以說是不相伯仲,而因為學生會看課外書,所以學生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很廣的知識;家教會為學生提供了訂閱中英文雜誌報刊服務,學生可以看到的讀物可以很多,再加上閱讀計劃,學生每天都有幾本讀本帶回家看;如果要說是淺,便是數學加運算(還主要是簡單加減數),但是題目是英文的,所以學生得先明白英文題目在問什麼,才能知道要怎去計。聽高年級學生的家長分享,高年級時功課也不是少的,這也是合理吧,學習始終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學校對學習的態度是,學生所學是在學校由老師教的,而不是老師提出學生要學什麼,但堂上不會教,留給家長或補習老師來教;這點我非常認同,我覺得如果是由家長來教,學校的價值在那裡?但家長也得參與學生的學習,例如學生要讀中英文讀本,家長便得有空來聽,當然,家長聽到子女讀得不好,發音不正確的,也會作出提點。另外,學校亦有些課程要家長一同參與,最明顯的是學生所要做的科學項目,學校讓學生選項目題目,但對一年級的學生,很難期望他們可以自己完全自己做,所以家長要和子女一同想題目,找參考書,真正想想怎去做,和在站出來解說時要怎樣講,但整個過程學生也可以從和家長一同做的過程中學到如何去做一個項目。

至於評估方面,學校沒有考試測驗,只有評估,另外在平日其實已不斷的做評估。據校方所說學生年終是沒有名次的;學校是一條龍升中的,所以學生之間沒有如主流學校內學生之間的競爭,至少不會有為了爭名次,爭入更好組別的問題,學生之間不會有明爭暗鬥的情況,我相信,這班同校十二年的小朋友,必可在當中找到他們的好朋友,將來便是他們一同面對社會的伙伴。

對於學生的德育教導,蔡繼有學校給普遍家長的印象是他們採用接近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另外,學校沒有記缺點記過的制度,功課沒有做好,學生可以補做,所以令人以為他們對德育很寛鬆。事實上,學校是要教導學生自己為自己的事負責,如果沒有做功課或其他缺漏,學生得主動向老師承認,而不是由老師找出來,如果學生會這樣做,老師是會給學生機會去補做,早上上學時間,很多時有訓導老師在校門看學生上課,他們期望學生回校時,見到人要打招呼,如果沒有做,老師是會要求學生補做,集會時如果學生嘈吵,訓導老師也會責罵學生,所以在訓導方面,其實和主流學校差不多。我想,就是因為沒有記過的制度,所以訓導方面,老師便反而要用更多時間,和利用其他方法去教導學生。

家長方面,我感到學校有一大群很支持學校的家長,簡單看看每個星期回到學校當義工的家長已不少,另外,家教會是實質低調地運作的,例如他們會安排親子旅行,會替學生找書商訂書訂雜誌。雖然我想學生家景大都是中產或以上,但我不曾見到有財大氣粗的家長,學生之間也未見有物質上的比較(至少是我所見女兒的一年級)。

聽說校長的孫也是在蔡繼有學校就讀的,這是一件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因為我從來只聽到政府高官(或公務員)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外國接受教育,自己則主理本地的教育,又或學校校長和老師的子女不在自己任教的學校就讀(當然亦有避免在處事上有衝突的原因),而是在一些名校就讀。我便會想,作為老師,對自己任教的學校便最清楚,如果自己所任教的學校是在某方面不理想,我想他們也不願自己的子女在此就讀;所以當我聽到校長的孫也是在同校就讀,我便覺得她對自己所辦學學校的質素和理念必定很有信心。

所以總結這四個月的觀察,蔡繼有學校把傳統學校對德育、中文的要求,和國際學校啟發性的教學模式結合,以非本地的評核方法去評核學生,令學生可以更能適應將來社會的環境和要求。

以上是我對蔡繼有學校的觀察,並不是說它比一定比其他香港的學校好,或其他學校便做不到;家長不宜只看個別家長或學生的看法便是整間學校的全部,家長宜多搜集多些不同學校的資料,和多觀察自己的子女的個性,來決定那些學校是最適合子女。

6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聽到或看到別人對cky的誤解,我也很想回應,但看了你的回顧,我可以偷懶一下了。
我最認同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在學校,至少在小一至小三是這樣。小三的功課是多了,但學生都只是應用他們的學校所學到的知識,而不需要再學習(補習)後才能完成功課。
Andrew

Herbert SHIU said...

Andrew,不用客氣。我知道升上較高年級功課也會多點,但這是一個必經階段。而我最著緊的是學生是否真的學會去學習,而不是去強記知識,搬字過字,我想這是蔡繼有學校最令我滿意的地方。

Anonymous said...

Hello,小女有幸被cky 取錄為2011年的一年級生,本人和先生都十分認同cky 的教育理念,但它的學費比一般直資/私校高,如有兩個小朋友及沒有教育津貼的情況下,對一般打工仔是頗重的負擔.

小女亦有幸被其他直資學校取綠,教學模式亦是活動教學,這所學校中文程度是頗強,但英文程度我覺得應該不及cky, 名氣當然也不及cky,但學費大約是cky的三分之一.我和先生希望不會代女兒選錯學校,它所高出的學費是否值得?

Herbert SHIU said...

其實是否值得,真的要看家長怎看那些蔡繼有學校比其他學校優勝(或至少不同)的地方。CKY是一條龍學校,所以家長可以免了在升中時為孩子再經歷找學校或考學校的過程,而亦因為CKY沒有在升中時和其他學校競爭的問題,所以小學階段,學生的壓力較少,老師也可以用較理想的方法教書,而不須每每就著升中而教,和學生不須做太多為考TSA等為升中而考的操練。最後如果學生讀完十二年,是考IB而不是考本地公開試。十二年的教育,可以說是和本地教育制度分開出來,可以說是免受不斷的考改所影響。

所以你很實際的去考慮整件事,你面前要考慮的是,如果讀那直資,整個小學教學過程會怎樣,要否為子女提供補習(也可以一個很大的支出),跟著為著升中,會否到最後要催谷學業,而升中時所考的中學,會有那些選擇和之前的學生的升中結果如何。升中之後,是要讀新三三四學制,考本地公開試,你又覺得如何呢?

另一個角度是,如果你孩子完成了十二年的教育之後,在CKY讀和在直資(跟著主流中學),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會有怎樣分別。

到最後,很實際的是經濟問題,如果你打算讓兩個子女入讀,在沒有任何教育津貼下,小學學費也不輕,升中之後,尤其是最後兩年IB課程,便會更貴。學校是有獎學金和減免學費的計劃,你可以在CKY網站上找到,但當然不能預算必定可以得到。

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對子女學業的考慮角度不同,所以我不能為其他家庭去說是否值得。而我自己為自己女兒去想(我只得一個女兒),以CKY現時的學費,可以以這個模式學習,有以外語老師教的英文學校課程,有良好的英普語言環境,有新而設備完善的校舍,建立好閱讀習慣,同學都很乖,不須為子女提供補習(即可減去這支出),不須要陪子女身邊督促做功課,不須再為升中煩惱,就著這些考慮,我自己就會覺得是值得的。我自己也是打工仔一名,所以我自己就放棄了請傭工和養車,省下來的錢便可以讓女兒在CKY讀書。

Unknown said...

机缘巧合看到你的blog,女儿现在面临转校问题!因为之前面试的学校现在有名额可以去读了!所以我现在很苦恼到底转不转!会不会影响孩子!谢谢

Herbert SHIU said...

已私下留言給你,請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