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6, 2012

馬拉松式學習

從前看大自然動物片,見到很多動物出生之後,不久便能站起,跟著再長大一點,便可以跟從父母到外獵食。當時便想,人是萬物之靈,在大自然中稱得上智商最高的動物,面對的不再是在大自然中打獵,而是智識型的社會,要靠提供服務(不論是老闆或是打工的)來換取報酬,支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所以,人類的孩子由誔生到可以獨立,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由從前十多歲可以到工廠做童工,到現在普遍要廿二歲完成大學課程,或甚至要到廿五歲完成碩士或博士課程,才到社會中打滾謀生,近年的孩子,也許除了一歲前站不穏,說不清的階段之外,任何時間也都是在學習,所以一個人要用廿多年來完成一件事的,一生人也許便有學習這件事了;學習對一個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漫長,可以用馬拉松來形容。

參加馬拉松比賽,也許首先便是可以完成整個賽程,而不須中途離場,因此,心理上和生理上也得可以堅持下去,例如在心理上,必定不可以灰心,而是仍有心去繼續跑下去;生理上,也不可以一開始便出盡全力當短跑的跑,否則便會後勁不繼,我想要用一個自己可以負擔而跑得舒服的模式來跑,生理上才能堅持下去,而感到生理上可以堅持下去,心理上才能有信心的跑下去。如果是想在馬拉松名列前茅,除非是心理上和生理上與眾不同,可以一路領先,否則,和稍前的一堆跑手跑在一起,不一開始便和最快的拼博,到比賽後期便有機會發力,追上最前的一堆,成為最終的勝利者。極端一點的例子是,如果跑手是因為背後有別人推動自己,也許可以跑在稍前位置,但是當背後的推動力失去,他還是要慢下來,也未必可以完成整個賽事。這些因為背後有人推動的跑手,別人不知就裡,以為他本身有跑畢全程的能力,但是期望他可以再次獨自跑一次馬拉松時,也許便會出洋相,給別人扣上名不附實的帽子。

如果我們家長把子女的學習當為馬拉松賽跑來看,我們可以有什麼啟發呢?

首先在心理上,孩子必須覺得他們是有能力的,是可以跑畢全程的,這是對自己的信心問題,而心理的狀況,便是決定於生理上的能力,孩子也必須要覺得他們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在學習上他們所面對的課程是適合他們的能力的,令他們覺得他們按步就班的,便可以一步一步進步,而不是看著別人總是比自己優勝,自己花多少時間也不能追趕得上學校的學業,不明白老師在教什麼,如此,他們便會想,反正自己便跟不上,不如早點放棄好了,所以便會開始對學習提不起勁。如果孩子的學習由一開始到最終都是有別人幫助,他們就算可以完成課程,他們的能力和他們的學歴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到真正在職場工作時,也不能長此下去,總有一日會給別人捨棄。

由此可見,家長對子女的學業,理應是看看子女的能力,和他們所要面對的課程相附,如果孩子要放棄所有學業以外的活動,盡全力才能跟得上,這表示課程對孩子是過深的,孩子是不能建立自信心的,這倒不如退而求其次,讓他在課程淺一點的環境(不論是轉校或重讀)學習,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他們才可以長久的堅持下去,再者,成績不好的學生,如果踫上緊張的父母,在家中更經常被辱罵,親子關係差,自信心弱,反叛和放棄學業是遲早的事了。

家長們想想自己在職場多年,也許會發覺,一個在職而有機會的員工,學業好不如態度好,名校人際網絡好不如懂得和別人相處好。

看遠些,想出不一樣。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good sharing!

反思人生 said...

good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