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09, 2013

教得淺,學得深

和不同有孩子的朋友閒談,越來越多聽到一句說話:「學校教得淺,但回家做功課的很深,如果沒有大人在旁幫助,孩子是不懂得做的,另外,考試也是一樣,程度很深。」另外,又聽過有家長說,老師著學生帶回家一些教材,便希望學生回到學校便會懂得,言下之意,便是學生可以自學,或由其他人教授。這個現象,並不單單在某些學校出現,官津,直資以及私校也有類似現象。是否有問題,在乎家長對學校抱著什麼期望,如果家長的期望和學校的表現不相附,便是問題了。

首先,家長可以想想其實自己對學校有什麼期望,尤其是學術方面,是否想自己子女的學校學術水平比其他普通學校高,跟著要問自己的是,如果學術是深而自己子女遇上困難,家長是期望學校老師負責教懂學生,還是家長接受自行投放資源來讓自己的子女跟上去。如果是前者,老師教得淺,但功課考試深,家長便會覺得是問題,如果是後者,即是學校教得淺,但家長覺得是預料之內,亦肯自行教導或找其他人指導,這便不算是什麼問題了。

至於為什麼學校要採取這樣的教育模式,我相信最大的原因是學校之間惡性的競爭使然。學校實在有太多原因要將學校的學術水平提高,例如為學生公開試或派位成績,間接是為名氣,為收生,最後甚至為生存,越是將學校的學術水平提高,如果學生承受得來,留下的便是讀書的材料,派位成績亦因此而改善,接著是學校的名聲好,收生好,整間學校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否則,學校的學術水平便相對地越來越低,越來越難收到資質高的學生,學生派位結果便差,最後收生亦差,學校離殺校不遠矣。由此可見,學校越能將學術水平提高,學校便越受歡迎。

既然學校要學術水平高,實際上便是對學生的學術要求高,亦即學生可以達到高的學術水平,說得白一點,便是比其他學校同級的學生懂得更深的知識,或相同的知識要比其他學校學生早學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學校可以訂下一個很高的學術水平要求,但每一項知識老師都是由入門開始教,因此,如果老師要教授入門到很深的水平,其實是要花很多課堂時間,現實是學校的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只能教到入門或初級水平,但評核的水平卻要定得很高,以保持學校的學術水平(反正家長大都也是期望學校教得深的)所以這個由初級到深入的水平之間的空間,便希望學生可以舉一反三,或學生自行學懂,到家長看到學生應付不來時,有能力的會親自來教,又或有經濟能力的家長便會找外來的資源來教導子女了。既然家長有能力,亦想到自己子女可以比其他學校同級的學生學得深,亦不會有多大反抗,久而久之變成了不成文的規定。

所以,家長也許要接受一個現實,在普遍認為好的學校,也許便是所謂的名校,因著種種原因,也不能好好的教導學生,學生所學的,部份要自行在校外去學,所以如果家長覺得,原來在直資私校也得自己額外找資源給子女學習,那倒不如在官津學校就讀好了,就拿原本用來交學費的錢用來給子女在外補習,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在不同的平台上看到家長對某些學校的評語,和比較學校時,經常聽到家長會以某某學校教得淺,不合心意,轉而選一間教得深(或課程深)的學校;到孩子真的入讀這間課程比較深的學校時,看到老師教得淺,但到功課,考試測驗時卻很深,甚或要自行在外補習時,不知家長會覺得現實便是這樣,所識朋友的孩子也是這樣,不用意外;還是覺得貨不對辦,覺得如果要自己教或找補習老師,為什麼要讓子女入讀這學校,尤其是要交學費的直資私校,不如轉校好了;還是總之我就是覺得這學校好(或是名校),課程深是應該的,而孩子追不上,家長便應要盡量協助子女,為的是孩子可以留在這學校升學。

最後,不論家長對這個現象有什麼感想,有什麼對策,希望家長明白自己取向的想法,期望和原因,否則家長和孩子只是在追趕各類的功課考試測驗,漸漸迷失了方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