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自己年少時讀書的時候,幼稚園是可讀可不讀,小學到中三是九年免費教育,我那年代,好像剛取消了竹升中試,改為學能測驗,所以,除非某一個學生真的放棄自己,留班到十五歲,又或是天資真的有問題,基本上,所有學生都至少是中三畢業的。
那時還有工業中學,職業先修學校,所以家長可以就自己的子女的天份,選擇適合的升學途徑,另外,當時是精英制度,所以越是高年級,便越是少學生,學生可以在十五歲停止就學,也可以選擇在中三,中五,以及中七畢業,之後再有部份精英學生,可以升讀本地大學,進而考得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生。在不同階段離開學校的學生,可以就自己當時學歷,能力以及興趣,向學術以外發展。
到了今天,香港被定性為知識型經濟,所以在九七年前後,便大量增加大學學額,再增加副學士作為另類升學途徑。到近年,政府推行三三四學制,所以不會再有中五中七畢業生,而只有中六畢業生,跟著中六畢業,參加公開考試,放榜時便會報導全港有多少學生附合入讀大學資格,以乎言下之意是所有附合大學入學資格的學生,都應該入讀大學,部份成績好的,便會入讀本地大學,而成績稍遜而爭取不到大學學額的學生,他們會想,既然自己已經附合入讀大學資格,便應該繼續升大學,他們旳父母,也許會覺得學歷在職場是重要的,中六畢業,沒有大學學位,能找到什麼工作?還不是售貨員之類的工作,既然家裡又不是靠子女賺錢來支持,所以父母大都會寧願繼續投入資源,來給子女在其他學府升學,例如經過副學士、或高級文憑之類的途徑,最終還是要考得一個學位,跟著子女才踏入社會。
由此可見,現今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一條單一進入,單一離開的途徑,意思是,所有人都是幼稚園開始就學,無論需時多久,最終也是要拿到一個學位才會踏入職場,相比從前,以前是有小學,中三,中五,中七,大學等等,都是離開學校到工作的關口,但是現在只有大學畢業的一個關口。
記得學制改革時宣稱,要改善人口質素,所以要大量增加大學生,最終目標好像是八成中學畢業的學生可以升讀本地大學,但是如果真的實現了,當大部份畢業生都拿著大學學位時,出現的情況是社會中還有很多職位是不需要學位的資歷的,例如零售服務業,建築業,便會出現學歷和職場所需資歷錯配,換句話說,便是有人無工作,同時有工無人做。
據說,現時香港大興土木,眾多樓盤和大型基建都在興建中,建築工人需求甚殷,但是在香港這個偏重文法中學的教育制度下,在家長期望子女都是學有所成,至少考得大學學位的情況下,入行的只會越來越少,現時新入職接受培訓期間,月入津貼已是一萬五千元,完成培訓後,某些工種的日薪更高達一千三百元(保守估計月入可達三萬多),其實比很多大學畢業生還高,而某些大學生畢業生,更需要多年才能加薪到這個水平。如果一個青年人,在十八歲時便投身建築界接受培訓,同齡的同學便繼續到大學就讀四年課程,每年學費便接近五萬,四年之後,如果作為建築工人的那年青人勤力工作,沒染上行業內普遍的壞行為,節儉儲蓄,扣除生活費外,便可儲起數十萬,反之升大學的那同學,四年來便花了近廿萬在學費之上,再加上生活費,如果沒有父母經濟上的支持,要靠政府借貸渡日,四年下來便築起近三十萬的債台,到找工時,可能只要找到一萬左右的文職工作,更甚是成為變成雙失青年,做宅男宅女,又或繼續升讀碩士,再投資兩三年在不知能否協助找到工作的碩士課程。兩者比較,在財政上便來回有近百萬的相差,如果那個學位不是什麼受歡迎的學位,但身為大學畢業生,又不想屈就,最終便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大學學位便成為最終的阻礙。
在大學裡,我又遇過一個大學生,二十歲左右,黑實健碩,原來日間是一個裝修判頭,經常要調配裝修工人到不同地點施工,晚上則到大學就讀晚間兼讀課程。年青人在建築業工作,不是一定要永遠做建造工人,像我所遇到的這個年青人,也可以先做工人,到對各工種有認識時,又儲到一筆錢時,便可以做判頭,或開設裝修公司做其老闆,香港不論有旺市和淡市也有人買賣樓宇,便定有裝修工程,只要老老實實地幹,交足功課,做到口碑載道,裝修又不可以外判到海外去做,工程應是長做長有的,這比讀了個學士學位,不肯由低做起,又從沒有捱過的大學生便實際得多了。話是這樣說,但年青人不肯去捱,又有什麼家長會鼓勵自己的子女投身建造業呢,所以,就算明知是這樣,相信也不會有家長這樣做。(我也不扮清高,老實說,我也不會這樣做,尤其我的是女孩子。但是世事難料,如果實際環境所限,女兒也得要接受現實,接受辛勞的工作。)香港機會是有的,問題只是大部份年青人(包括他們的家長)不想捱苦吧。
由以上可見,社會上原有不同的培訓就業途徑,畢業生可以視乎自己的能力學歷選擇;但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大部份家長學生,已不會再去選升大學之外的途徑,相比眾多途徑,升大學渡過四年大學生活,和其他大學生一同學習,一起玩樂,當然非常愉快,其他的途徑,則辛勞得多了,必須要有堅毅的意志才能獨自完成;我不是建議家長讓子女投身建造業,只是想指出其實升大學之外還有其他可行的方法,而大學學位現在亦不是什麼就業生活保障,家長和學生應認識自己的能力,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我們的下一代,似乎比我們家長這一代有更多選擇,亦即有更多機會去選擇一條易走的路,卻失去了磿練他們意志的機會,他們大部份都要工作三四十年,怕的是期間他們遇上什麼大風浪捱不過去;作為家長,也許要想想要怎樣在當子女還在身邊時便給子女多點緞練,和克服困難失敗的機會了。
2 comments:
我是一個懷孕七個月的準媽媽... 因為本身對香港的教育制度認識不深;所以在互聯網搜尋資料時偶然遇到你。
對你的分享深表認同。
我不認同現今社會的單一發展方向,誠然,我也相信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不過,每個孩子的能力、個性也不同;與其強迫每個小孩也如倒模般勉強發展,那倒不如好好認識自己的孩子,發掘他們的長處和短處。
看你引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令我也反省這句說話。在網上找到以下一篇有關這句說話的文章和你分享。
http://prof-seetoo.blogspot.hk/2010/12/blog-post_4359.html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