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近年新聞媒介不斷報導父母的奇異行為,例如小孩子在學前階段已經上不同的課程,父母在家亦不斷催谷子女學習,例如自行製作閃咭教導子女詞語,入讀面試班,為的是想子女比別人的優勝,爭取考入心儀學校,最終是考取優異成績,入讀心儀大學學系,我想,其實最後目的是想出人頭地,或至少可以自力更生。但是當我看到家長現在為他們子女的所作所為,心想,他們所做的和他們的目標相附嗎?
首先,現在還在為子女學前教育擔憂的家長,他們的子女由現在讀幼稚園到他們大學畢業,差不多還有二十年,他們現在幼稚園所學的東西,也許不會在他們在職時應用出來,他們現在學的,只是作為高年級學習時的基礎知識,最終他們整個學習階段的成果,可能是一張大學畢業證書,而我們在職的家長都明白,畢業證書只是求職時或進入某專業行業時所需的,之後,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個人素質。就算子女現在所學的能應用在職場,他們現在所學的,是否便適合二十年後世界的所需呢?跟著我們要問的是,二十年後的世界,或至少是二十年後的香港,是什麼模樣呢?有否家長甚至會想,二十年後,我是否還是在香港呢?
我不是預言家,只能根據現在世界發展的趨勢來估計多年後的世界會怎樣。
二十年後,香港的五十年不變還有十多年,當年九七前人心不穏,很多香港人都移民去了,香港現時已和內地不斷地融合和同化,我不知到時的香港人是否便早已習慣更接近內地的思想行為,還是再次如九七前害怕香港變紅,再加上氣候變化,污染問題,是否會有新一輪移民潮?還是到時香港的經濟完全依賴內地,想大展拳腳的香港人便早已移民內地呢?又或因為內地近年工業發展,令內地污染問題難以根治,所以移民的地方便是歐美那些重視環保的國家?無論如何,我們這一代很多已經要回到內地工作,又或要周遊列國工作,到我們的下一代,他們比我們更要「居無定所」,那裡有機會便要去到那裡呢?
交通和通訊只會越來越發達,我們現在已經要和世界上所有人去競爭,到我們的下一代,他們要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競爭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大,地域的考慮只會越來越小。現在互聯網和流動通訊設備的普及,將來的覆蓋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快,所有人都可以接上互聯網,所有人在互聯網上找到知識的成本只會越來越低,差別只會越來越小,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必定要能更快找到和運用互聯網上的知識,這便涉及他們的語言能力,他們不可能等到有翻譯才能明白某一新事物,所以他們便要懂得到時最通用的語言,而以現時的世界趨勢來看,英語和中文將會是最主要的國際語言,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所要重視子女的語言的,便不只是英語,還有更難掌握的母語-中文。
既然知識每個人都唾手可得,所以所有人一同競爭時,比較的便不是誰知到知識多,所要競爭的,是誰懂得運用知識,即是在現有數據找出觀點和做法,另外,創意是對同一件事的新做法,是別人還未想到的,亦可增強競爭力。除了想法做法要比其他人好之外,也要有效地告訴别人,所以同樣要有好的語言和表達能力。
現今世界,我們工作営商某個程度上都需要人脈,所以有些父母都期望子女所認識的朋友將來都可以幫助子女一把的,這也是某些父母想子女入讀名校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想一想,現在在網上已經有專業人仕的網絡,每個人的資歷和信譽都是公開的,所以將來如果要找任何的專業,自己的人脈中有人可以幫忙當然最好,否則,便可以在這些專業人任網絡去找所需要的人合作。換句話說,人脈的重要性可能會被互聯網上的專業網絡取代。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已經看到我們現在剛畢業的人很難謀生,很難上位,可以預見將來的挑戰更大,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必定要有很強的信念和堅持,面對逆境的能力,不怕辛苦,不怕捱,才能最終達到目的和理想,至少其間不會因為一時挫敗而灰心,甚至尋死。由此可見,孩子的抗逆和情緒智商必定要很強。
歸納以上各點,我們的子女如果要在將來維生,他們所需能力是世界觀、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信念、堅持、抗逆能力等等;但是反觀現今香港的家長,也許覺得這些能力都是必然的,所以家長所重視的都是學業,或一紙畢業證書,又或入讀名校便能培養所有所需能力。如果子女至少花二十年在學校,但所學的卻不是他們維生的能力,其實是很可悲的。
這網誌記錄了我為了我的愛女找幼稚園的經過,和當中我的感想。及後,我發現找小學又是另一個難關,所以我又將找小學的經過在這裡記下來,所以這個部落的名字也更新為「為女尋校記」了。再之後,寫的東西已開始談教育,談女兒將來要走的路,所以又再改名為「女兒的求學之路」。
如對這個部落的文章有回應,請在該文章加上你的意見(留意留言會經審核為非濫發留言之後才會出現在網誌內),而對整個部落有什麼意見,或想和我直接交流的,可以寄電郵至我的信箱 hcshiu@gmail.com。
另外,如果我有對於有關「新香港」和「新香港教育制度」的想法,會以私下電郵形式直接發送致讀者電郵地址,有興趣接收這些私信的讀者,可以到此「表格」提供電郵。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Saturday, November 16, 2013
致蔡繼有學校家長的謝票信
各位家長:
大家好,今早在學校舉行了家教會全民大會兼第五屆委員的遴選,我僥倖得到足夠的票數令我能儕身於第五屆家教會委員的其中一人,對於認識我和支持我、投了我一票的家長,感謝你們的支持,同時亦承諾我會覆行競選時的政綱;不論家長是否認識我,如果你們有機會在星期六的早上,帶同子女回到學校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而你又想對家教會有更深入的認識,可以到六樓圖書館或參加學校的聊書會,在那裡定有家教會的委員(至少有我),大家閒話家常,談談子女在校情況;至於沒有參加家教會的家長,希望你們可以留意家教會的工作,家教會是代表和服務全校的家長和學生,希望聽到你們的聲音,更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認同和參與。
一同參選的候選委員有十六位之多,聽罷所有候選委員在台上講述想法和發表政綱,深感蔡繼有學校能有那麼多有心有力的家長,肯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學校、所有家長和學生服務,實是難能可貴;席位只有九個,但有十六位候選人,我覺得任何九位當選都是實至名歸,都是學校、家長和學生之福,希望落選的繼續支持學校,支持家教會,我相信當選與否的分别,只在於是否以家教會委員的名義來服務學校,並不會改變各位對學校服務的心,家教會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各位的意見和支持;各位的參與,已經成為所有家長、學生,以及各位的子女一個很好的榜樣。
在全民大會中播放了第四屆家教會的回顧短片,可見家教會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少的貢獻,可惜卻不是每位家長都清楚知悉,我希望能以我的文字,透過互聯網或其他途徑告知所有家長,當有更多家長清楚家教會,以及透過家教會更認識學校現況時,便可以減少家長對學校和學校教育理念的疑慮,令家長可以更放心和放手其子女的學業,減少家長和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讓學生能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希望愉快的學習階段以及跟父母和諧的親子關係,能作為他們人生的原動力和自信心的根源,活出美滿人生。
再次感謝各位的支持。祝願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邵海祥謹上
大家好,今早在學校舉行了家教會全民大會兼第五屆委員的遴選,我僥倖得到足夠的票數令我能儕身於第五屆家教會委員的其中一人,對於認識我和支持我、投了我一票的家長,感謝你們的支持,同時亦承諾我會覆行競選時的政綱;不論家長是否認識我,如果你們有機會在星期六的早上,帶同子女回到學校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而你又想對家教會有更深入的認識,可以到六樓圖書館或參加學校的聊書會,在那裡定有家教會的委員(至少有我),大家閒話家常,談談子女在校情況;至於沒有參加家教會的家長,希望你們可以留意家教會的工作,家教會是代表和服務全校的家長和學生,希望聽到你們的聲音,更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認同和參與。
一同參選的候選委員有十六位之多,聽罷所有候選委員在台上講述想法和發表政綱,深感蔡繼有學校能有那麼多有心有力的家長,肯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學校、所有家長和學生服務,實是難能可貴;席位只有九個,但有十六位候選人,我覺得任何九位當選都是實至名歸,都是學校、家長和學生之福,希望落選的繼續支持學校,支持家教會,我相信當選與否的分别,只在於是否以家教會委員的名義來服務學校,並不會改變各位對學校服務的心,家教會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各位的意見和支持;各位的參與,已經成為所有家長、學生,以及各位的子女一個很好的榜樣。
在全民大會中播放了第四屆家教會的回顧短片,可見家教會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少的貢獻,可惜卻不是每位家長都清楚知悉,我希望能以我的文字,透過互聯網或其他途徑告知所有家長,當有更多家長清楚家教會,以及透過家教會更認識學校現況時,便可以減少家長對學校和學校教育理念的疑慮,令家長可以更放心和放手其子女的學業,減少家長和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讓學生能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希望愉快的學習階段以及跟父母和諧的親子關係,能作為他們人生的原動力和自信心的根源,活出美滿人生。
再次感謝各位的支持。祝願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邵海祥謹上
Monday, November 11, 2013
致蔡繼有學校家長的信
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是參加了蔡繼有學校第五屆家教會委員遴選,九號邵海祥,Herbert,今次是我第二次參選家教會委員。兩年前,我參加了第四屆家教會委員的遴選而落選,當時我感到當選的都是有心有力為學校和所有家長服務的家長,所以我跟自己說,落選了並不要緊,反而因為自己落選,我便可以從一個普通的家長角度,去審視家教會的功能和表現,再決定兩年之後會否再次參選。
這兩年,我繼續以不同形式,去了解本地教育,了解我們的下一代。這兩年裡,我被邀請作為網上電台親子節目的主持,節目中訪問了超過十位資深的教育界人仕,包括中小學校長,以及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聽他們分析本地教育以及本地學童的現況,以及他們就學業和教養方面給家長的建議。這個月,我又開始主持一個新的教育節目,每集均訪問本地一些另類的教育機構,包括主張自然教育的學校,特殊學校,醫院學校等等,希望透過這些校長的分享,讓聽眾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教育,認識我們的下一代。
另外,這兩年內我繼續擔任一間資助中學的校董,在校董會內跟校監以及其他校董,聽校長向校董會匯報學校的情況,學生的表現等消息,同時亦負責討論和表決一些學校事務;作為校董,令我對本地主流教育,考試制度,學校的運作,學生的特徵、需要、以及他們所面對的成長、學業升學問題,有更深的認識。當我對主流教育和現今學童的認識越深,令我更懂得欣賞我們蔡繼有學校的特質,劉校長所堅持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跟各位說,各位每個月所付出的學費是物超所值的。
除了在教育界實質的義務工作之外,我每天都會接送女兒上學放學,因此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家長;跟家長閒談,可以聽到他們對學校、對他們子女學業和成長的意見,令我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去認識學校,亦明白他們和他們子女所面對的問題。透過我和這些家長的傾談,我嘗試給他們對學校和他們子女所面對的處境一點意見,對於其他家長,我亦告訴他們可以在哪裡找到支援和幫助。
幾年前,我開始了寫作的習慣,寫網誌,跟網友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教育界內的所見所聞,之後網誌更出版成書,亦有很多網友寄電郵給我查詢或徵詢意見,整個過程雖無回報,但是卻感到是真的幫到别人。最近半年,我亦被邀在一本流行雜誌上寫親子專欄,這是每個星期都樂於去做的事,一方面可以和讀者分享育兒的心得,另一方面可以緞練自己寫作的能力。
第四屆這兩年快過去了,首先要感謝各位現任委員的付出和貢獻,看到他們在很多地方都作出了貢獻。如果要在雞蛋裡挑骨頭,我會覺得學校在本地教育的大氣候裡面,例如教得早、考得深、父母不自願地催谷等等,已盡力堅持學校的理念,尊重每個小朋友學習的專長和能力,但我仍聽到很多家長仍然為子女的學業而勞心勞力,所以我會希望當選之後,能夠加強高年班和低年班家長的溝通,讓過來人向新家長分享子女在蔡繼有學校學習和成長的經過,令新家長對學校的教學理念更有信心,另外,亦會向學校建議加強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更清楚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家長如何合作去教導學生,最終令學生更喜歡學習,更能發展他們的專長,建立自信心。
除了家長和學校以及老師的溝通外,我也覺得家教會也需要增加所有家長和家教會的溝通,例如這兩年內,我感到很多家長都不認識家教會,不清楚家教會在學校扮演怎樣的角色,更不知道有什麼途徑接觸家教會。這一年來,我發現星期六早上,學校的圖書館是開放的,所以這段期間我都會在我女兒上課外活動時到六樓看書,甚至做義工包書。因此,我希望如果我當選之後,各位會知道,如果想接觸家教會,各位至少知道有一個委員每個有課外活動的星期六早上會在學校圖書館外包書,可以隨意來傾談一下,甚至一起做義工,幫圖書館包書。
最後,趁這個機會,祝願各位家長和學生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謝謝各位支持。
大家好,我是參加了蔡繼有學校第五屆家教會委員遴選,九號邵海祥,Herbert,今次是我第二次參選家教會委員。兩年前,我參加了第四屆家教會委員的遴選而落選,當時我感到當選的都是有心有力為學校和所有家長服務的家長,所以我跟自己說,落選了並不要緊,反而因為自己落選,我便可以從一個普通的家長角度,去審視家教會的功能和表現,再決定兩年之後會否再次參選。
這兩年,我繼續以不同形式,去了解本地教育,了解我們的下一代。這兩年裡,我被邀請作為網上電台親子節目的主持,節目中訪問了超過十位資深的教育界人仕,包括中小學校長,以及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聽他們分析本地教育以及本地學童的現況,以及他們就學業和教養方面給家長的建議。這個月,我又開始主持一個新的教育節目,每集均訪問本地一些另類的教育機構,包括主張自然教育的學校,特殊學校,醫院學校等等,希望透過這些校長的分享,讓聽眾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教育,認識我們的下一代。
另外,這兩年內我繼續擔任一間資助中學的校董,在校董會內跟校監以及其他校董,聽校長向校董會匯報學校的情況,學生的表現等消息,同時亦負責討論和表決一些學校事務;作為校董,令我對本地主流教育,考試制度,學校的運作,學生的特徵、需要、以及他們所面對的成長、學業升學問題,有更深的認識。當我對主流教育和現今學童的認識越深,令我更懂得欣賞我們蔡繼有學校的特質,劉校長所堅持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跟各位說,各位每個月所付出的學費是物超所值的。
除了在教育界實質的義務工作之外,我每天都會接送女兒上學放學,因此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家長;跟家長閒談,可以聽到他們對學校、對他們子女學業和成長的意見,令我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去認識學校,亦明白他們和他們子女所面對的問題。透過我和這些家長的傾談,我嘗試給他們對學校和他們子女所面對的處境一點意見,對於其他家長,我亦告訴他們可以在哪裡找到支援和幫助。
幾年前,我開始了寫作的習慣,寫網誌,跟網友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教育界內的所見所聞,之後網誌更出版成書,亦有很多網友寄電郵給我查詢或徵詢意見,整個過程雖無回報,但是卻感到是真的幫到别人。最近半年,我亦被邀在一本流行雜誌上寫親子專欄,這是每個星期都樂於去做的事,一方面可以和讀者分享育兒的心得,另一方面可以緞練自己寫作的能力。
第四屆這兩年快過去了,首先要感謝各位現任委員的付出和貢獻,看到他們在很多地方都作出了貢獻。如果要在雞蛋裡挑骨頭,我會覺得學校在本地教育的大氣候裡面,例如教得早、考得深、父母不自願地催谷等等,已盡力堅持學校的理念,尊重每個小朋友學習的專長和能力,但我仍聽到很多家長仍然為子女的學業而勞心勞力,所以我會希望當選之後,能夠加強高年班和低年班家長的溝通,讓過來人向新家長分享子女在蔡繼有學校學習和成長的經過,令新家長對學校的教學理念更有信心,另外,亦會向學校建議加強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更清楚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家長如何合作去教導學生,最終令學生更喜歡學習,更能發展他們的專長,建立自信心。
除了家長和學校以及老師的溝通外,我也覺得家教會也需要增加所有家長和家教會的溝通,例如這兩年內,我感到很多家長都不認識家教會,不清楚家教會在學校扮演怎樣的角色,更不知道有什麼途徑接觸家教會。這一年來,我發現星期六早上,學校的圖書館是開放的,所以這段期間我都會在我女兒上課外活動時到六樓看書,甚至做義工包書。因此,我希望如果我當選之後,各位會知道,如果想接觸家教會,各位至少知道有一個委員每個有課外活動的星期六早上會在學校圖書館外包書,可以隨意來傾談一下,甚至一起做義工,幫圖書館包書。
最後,趁這個機會,祝願各位家長和學生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謝謝各位支持。
Monday, November 04, 2013
我們的孩子這樣渡過了一生
香港人什麼事都要快,看著我們的孩子,感覺他們由小開始便要為時間而追趕,心中總是慽慽然,靜下來想一想,是否必需的?為了什麼?不追趕,又如何?
我們的孩子由出生後到歲半左右,也許便是他們一生人之中最開心自由的時光,因為由歲半開始,相信很多家長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為幼兒安排了不同的活動,也許新手家長,總是會覺得不要浪費時間,怕稍一錯失,便會給其他同齡小朋友比下去,所以就算不比其他家長安排得多,至少也不能少,結果是,我們的小朋友,也許便是由歲半開始,家長便為他們安排遊戲小組,甚至安排面試班,目的是希望能考入心儀幼兒學校,讀兩歲班;不論有否讀兩歲班,相信很多家長也會為子女考幼稚園而勞心勞力,千方百計令子女能比其他小朋友優勝,好讓他們能考入幼稚園。
大部份的幼稚園都是半日制的,但是現在一個小朋友讀兩間半日的幼稚園的情況好像越來越普及,令人擔憂,其中原因很多,例如家中沒有人可以照顧幼兒,又或希望子女在不同的幼稚園能學到不同的東西(如果一間是主流幼稚園,重視中文,又可以用學券,而另一間則是國際幼稚園,有外藉老師以英語授課,以每個小時計算,比找個私人上門英語老師更平),因為半日班是沒有午餐的,所以家長便著傭工帶著下午班的校服,拿著午餐接小朋友放上午班學,之後在公園進餐,更衣後便到另一間幼稚園上課。就算只是讀一間半日制的幼稚園,家長也會為子女安排不同的課外活動,如琴棋書畫,體育語言等等,所以孩子的另一個半天也得花在這些課程之上。
近年直資學校的出現,加上傳統學校轉為直資,因為他們要求小朋友參加面試,所以家長無可奈可地要為子女增值,幼稚園的課程也因此而加深了,結果是小朋友在低班便需要寫字,幼稚園也不能堅持立場,課程不能留到高班才要求學生寫字,因為家長會反映課程過淺,令其子女報考入讀直資私校的機會降低,再者,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根本期望學生有相當的基礎,就算是經統一派位入讀資助小學,沒有相當的學術根底,學生也會跟不上,讀得很辛苦。為此,香港整個幼稚園教育也變得越來越深,功課也越來越多且深。有些家長為求增加考入直資私校的機會,除了幼稚園的課程之外,更會在外找一些「有幫助」的課程讓子女報讀。結果是孩子的幼稚園時光,便主要在幼稚園和不同的教育中心中渡過。親子時間嗎?絕無僅有了。
到了孩子升小學,聽說全港現在只餘下數間半日制的小學,絕大部份小學都是全日制的,所以孩子每天早上七時左右便得起床,乘校巴回到小學去,放學的時間便已是下午三四點,之後如果再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便得五六點才能回家。回到家中,更衣洗澡,如果父母雙職,孩子可能只是由傭工或老人家陪伴進晚餐,匆匆吃完晚餐,也許便已是七八點,之後也得匆匆做功課。現在的小學講求多元化,除了部份抄抄寫寫的功課外,有時要上網找資料、做線上功課,有時要和同學合作做專題項目,所以每晚也得做一兩個小時的功課。如果想有足夠睡眠,九時多便得上床什麼,可想而知孩子有多少時間做功課,更遑論有什麼時間去發展他們的興趣。星期六、日,父母也會為子女安排不同的課外活動,又或是學術的補習班等等,所以周未,也不一定是孩子的空閒時間。
到孩子升上高小時,他們為了準備升中,必須在校內考得好成績,所以學校的每一份計算在總分的測驗考試,甚至是功課,也得全力去做,代價也是用盡了他們的時間。最終升上中學,中學的課程更深,功課更多,可能部份學生已經沒有時間更兼顧課外活動,而且課外活動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任務」,學生開始便全力應付學校的課程。到了升上高中,以現時的中學文憑而言,似乎單靠學校的教導並不能有把握考得好成績,所以學生大都要在放學後報讀天皇補習班,為求學會應考技巧和有關考試消息。
到了孩子考入大學,課程更深更廣,加上部份學生要做兼職,相信已經不能有充足睡眠,如此便完成了四年的大學生活。
孩子大學畢業了,有些學生勞動多年,終得安息,放軟手腳,對找工作提不起勁,結果成為遊手好閒之輩,又或是進入職場,在剛畢業的黃金十年內打拼,十多年之後,結婚,生兒育女,工作之上再身兼家長之份,忙上加忙,到子女大學畢業時,差不多便已屆退休之年,他們才退下來;身體健康的,年青時有計劃的,還有三數十年安樂的退休生活,否則還要為生活而擔憂。營營役役,如此便渡過一生。
看著現時年紀還小的孩子,預算著他們將要走的路便是這樣,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怎樣去為子女打算?要怎樣裝備他們呢?另外,他們的人生路應該怎樣走,我們覺得他們最理想的生活是什麼呢?我想,當我們作為家長,只著眼於孩子目前的升學、考試、測驗、默書以及功課時,我們是否應要抽身出來,眼光放遠一點去為他們的一生想一想呢?
我們的孩子由出生後到歲半左右,也許便是他們一生人之中最開心自由的時光,因為由歲半開始,相信很多家長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為幼兒安排了不同的活動,也許新手家長,總是會覺得不要浪費時間,怕稍一錯失,便會給其他同齡小朋友比下去,所以就算不比其他家長安排得多,至少也不能少,結果是,我們的小朋友,也許便是由歲半開始,家長便為他們安排遊戲小組,甚至安排面試班,目的是希望能考入心儀幼兒學校,讀兩歲班;不論有否讀兩歲班,相信很多家長也會為子女考幼稚園而勞心勞力,千方百計令子女能比其他小朋友優勝,好讓他們能考入幼稚園。
大部份的幼稚園都是半日制的,但是現在一個小朋友讀兩間半日的幼稚園的情況好像越來越普及,令人擔憂,其中原因很多,例如家中沒有人可以照顧幼兒,又或希望子女在不同的幼稚園能學到不同的東西(如果一間是主流幼稚園,重視中文,又可以用學券,而另一間則是國際幼稚園,有外藉老師以英語授課,以每個小時計算,比找個私人上門英語老師更平),因為半日班是沒有午餐的,所以家長便著傭工帶著下午班的校服,拿著午餐接小朋友放上午班學,之後在公園進餐,更衣後便到另一間幼稚園上課。就算只是讀一間半日制的幼稚園,家長也會為子女安排不同的課外活動,如琴棋書畫,體育語言等等,所以孩子的另一個半天也得花在這些課程之上。
近年直資學校的出現,加上傳統學校轉為直資,因為他們要求小朋友參加面試,所以家長無可奈可地要為子女增值,幼稚園的課程也因此而加深了,結果是小朋友在低班便需要寫字,幼稚園也不能堅持立場,課程不能留到高班才要求學生寫字,因為家長會反映課程過淺,令其子女報考入讀直資私校的機會降低,再者,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根本期望學生有相當的基礎,就算是經統一派位入讀資助小學,沒有相當的學術根底,學生也會跟不上,讀得很辛苦。為此,香港整個幼稚園教育也變得越來越深,功課也越來越多且深。有些家長為求增加考入直資私校的機會,除了幼稚園的課程之外,更會在外找一些「有幫助」的課程讓子女報讀。結果是孩子的幼稚園時光,便主要在幼稚園和不同的教育中心中渡過。親子時間嗎?絕無僅有了。
到了孩子升小學,聽說全港現在只餘下數間半日制的小學,絕大部份小學都是全日制的,所以孩子每天早上七時左右便得起床,乘校巴回到小學去,放學的時間便已是下午三四點,之後如果再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便得五六點才能回家。回到家中,更衣洗澡,如果父母雙職,孩子可能只是由傭工或老人家陪伴進晚餐,匆匆吃完晚餐,也許便已是七八點,之後也得匆匆做功課。現在的小學講求多元化,除了部份抄抄寫寫的功課外,有時要上網找資料、做線上功課,有時要和同學合作做專題項目,所以每晚也得做一兩個小時的功課。如果想有足夠睡眠,九時多便得上床什麼,可想而知孩子有多少時間做功課,更遑論有什麼時間去發展他們的興趣。星期六、日,父母也會為子女安排不同的課外活動,又或是學術的補習班等等,所以周未,也不一定是孩子的空閒時間。
到孩子升上高小時,他們為了準備升中,必須在校內考得好成績,所以學校的每一份計算在總分的測驗考試,甚至是功課,也得全力去做,代價也是用盡了他們的時間。最終升上中學,中學的課程更深,功課更多,可能部份學生已經沒有時間更兼顧課外活動,而且課外活動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任務」,學生開始便全力應付學校的課程。到了升上高中,以現時的中學文憑而言,似乎單靠學校的教導並不能有把握考得好成績,所以學生大都要在放學後報讀天皇補習班,為求學會應考技巧和有關考試消息。
到了孩子考入大學,課程更深更廣,加上部份學生要做兼職,相信已經不能有充足睡眠,如此便完成了四年的大學生活。
孩子大學畢業了,有些學生勞動多年,終得安息,放軟手腳,對找工作提不起勁,結果成為遊手好閒之輩,又或是進入職場,在剛畢業的黃金十年內打拼,十多年之後,結婚,生兒育女,工作之上再身兼家長之份,忙上加忙,到子女大學畢業時,差不多便已屆退休之年,他們才退下來;身體健康的,年青時有計劃的,還有三數十年安樂的退休生活,否則還要為生活而擔憂。營營役役,如此便渡過一生。
看著現時年紀還小的孩子,預算著他們將要走的路便是這樣,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怎樣去為子女打算?要怎樣裝備他們呢?另外,他們的人生路應該怎樣走,我們覺得他們最理想的生活是什麼呢?我想,當我們作為家長,只著眼於孩子目前的升學、考試、測驗、默書以及功課時,我們是否應要抽身出來,眼光放遠一點去為他們的一生想一想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