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近年新聞媒介不斷報導父母的奇異行為,例如小孩子在學前階段已經上不同的課程,父母在家亦不斷催谷子女學習,例如自行製作閃咭教導子女詞語,入讀面試班,為的是想子女比別人的優勝,爭取考入心儀學校,最終是考取優異成績,入讀心儀大學學系,我想,其實最後目的是想出人頭地,或至少可以自力更生。但是當我看到家長現在為他們子女的所作所為,心想,他們所做的和他們的目標相附嗎?
首先,現在還在為子女學前教育擔憂的家長,他們的子女由現在讀幼稚園到他們大學畢業,差不多還有二十年,他們現在幼稚園所學的東西,也許不會在他們在職時應用出來,他們現在學的,只是作為高年級學習時的基礎知識,最終他們整個學習階段的成果,可能是一張大學畢業證書,而我們在職的家長都明白,畢業證書只是求職時或進入某專業行業時所需的,之後,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個人素質。就算子女現在所學的能應用在職場,他們現在所學的,是否便適合二十年後世界的所需呢?跟著我們要問的是,二十年後的世界,或至少是二十年後的香港,是什麼模樣呢?有否家長甚至會想,二十年後,我是否還是在香港呢?
我不是預言家,只能根據現在世界發展的趨勢來估計多年後的世界會怎樣。
二十年後,香港的五十年不變還有十多年,當年九七前人心不穏,很多香港人都移民去了,香港現時已和內地不斷地融合和同化,我不知到時的香港人是否便早已習慣更接近內地的思想行為,還是再次如九七前害怕香港變紅,再加上氣候變化,污染問題,是否會有新一輪移民潮?還是到時香港的經濟完全依賴內地,想大展拳腳的香港人便早已移民內地呢?又或因為內地近年工業發展,令內地污染問題難以根治,所以移民的地方便是歐美那些重視環保的國家?無論如何,我們這一代很多已經要回到內地工作,又或要周遊列國工作,到我們的下一代,他們比我們更要「居無定所」,那裡有機會便要去到那裡呢?
交通和通訊只會越來越發達,我們現在已經要和世界上所有人去競爭,到我們的下一代,他們要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競爭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大,地域的考慮只會越來越小。現在互聯網和流動通訊設備的普及,將來的覆蓋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快,所有人都可以接上互聯網,所有人在互聯網上找到知識的成本只會越來越低,差別只會越來越小,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必定要能更快找到和運用互聯網上的知識,這便涉及他們的語言能力,他們不可能等到有翻譯才能明白某一新事物,所以他們便要懂得到時最通用的語言,而以現時的世界趨勢來看,英語和中文將會是最主要的國際語言,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所要重視子女的語言的,便不只是英語,還有更難掌握的母語-中文。
既然知識每個人都唾手可得,所以所有人一同競爭時,比較的便不是誰知到知識多,所要競爭的,是誰懂得運用知識,即是在現有數據找出觀點和做法,另外,創意是對同一件事的新做法,是別人還未想到的,亦可增強競爭力。除了想法做法要比其他人好之外,也要有效地告訴别人,所以同樣要有好的語言和表達能力。
現今世界,我們工作営商某個程度上都需要人脈,所以有些父母都期望子女所認識的朋友將來都可以幫助子女一把的,這也是某些父母想子女入讀名校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想一想,現在在網上已經有專業人仕的網絡,每個人的資歷和信譽都是公開的,所以將來如果要找任何的專業,自己的人脈中有人可以幫忙當然最好,否則,便可以在這些專業人任網絡去找所需要的人合作。換句話說,人脈的重要性可能會被互聯網上的專業網絡取代。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已經看到我們現在剛畢業的人很難謀生,很難上位,可以預見將來的挑戰更大,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必定要有很強的信念和堅持,面對逆境的能力,不怕辛苦,不怕捱,才能最終達到目的和理想,至少其間不會因為一時挫敗而灰心,甚至尋死。由此可見,孩子的抗逆和情緒智商必定要很強。
歸納以上各點,我們的子女如果要在將來維生,他們所需能力是世界觀、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信念、堅持、抗逆能力等等;但是反觀現今香港的家長,也許覺得這些能力都是必然的,所以家長所重視的都是學業,或一紙畢業證書,又或入讀名校便能培養所有所需能力。如果子女至少花二十年在學校,但所學的卻不是他們維生的能力,其實是很可悲的。
9 comments:
如果子女至少花二十年在學校,但所學的卻不是他們維生的能力,其實是很可悲的。
Cant agree anymore!
一句"香港的家長"
作者把自己提昇到最高層次
君不見好多名校既仔女品學兼優,work hard play hard
呢啲都係家長既努力
呢幾年好多"拒做直昇機家長"既人
不停批評其他人係怪獸家長
呢種家長一係自己唔想付出,要小朋友讀"快樂幼稚園"
一係就井底之蛙
其實是很可悲的。
謝謝你的意見。
「香港的家長」,是一個宏觀的觀察,相信亦不須提高很高層次便可以觀察得到,而我自己亦是其中一份子。「好多名校既仔女」,是一個微觀的個别觀察,網友所看到的亦是事實。兩者都係事實,沒有矛盾。
在任何學校讀書,名校與否,最終都是要靠學生自己努力,才能考得好成績。有些學生是適合超前學習,全心全力放在學業上,同時有部份學生年紀小時還未準備好,但以現時教育生態環境來看,家長似乎沒有選擇,在子女年紀小時便要催谷。
我不敢去評論某種做法的做法便是歸類為什麼,始終最清楚自己子女的,理應是父母,而每位父母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他們以他們覺得最好的方法教養子女。我的文章,最核心想說出的,只是家長似乎沒有選擇,又或可能太過著眼放眼前的考幼稚園考小學問題,其實是否應抽身一點,放遠一點來看,如果家長之後仍選擇之前的做法,這絕對是沒有問題,我只是想提提家長可以先放遠一點來看,不論結論如何,將來回望都清楚自己也曾考慮過這些因素便是。我實不敢亦沒資格教導其他家長怎做。
最後,也得提提我見過有家長想小朋友快樂地學習,而付出很大,例如行政局議員陳智思先生的妻子為了子女愉快地學習,自行創立培生學校來教導自己子女。不論其他人是否認同這樣做,但是我自己便很尊重這些有心而實踐出來的家長。我寫出來,是希望能對這類家長公平一點。
我自己覺得,最可悲的不是家長採用什麼方法,最可悲的是家長採用某種做法而之前沒有深思過吧。
再次謝謝你的留言。
我是你的長期讀者,十分明白你的觀點!
擁有健康價值觀的家長,視入名校為一種挑戰不斷提升當然值得欣賞,但我眼見很多家長,亦是同事已經迷失方向。以我為例,我細女已有數間半日幼稚園收,丈夫一度提議讀上及下午不同幼稚園,為的就是多學一些學術知識,提高競爭力,遭到我一口否決,多學一些知識及少學一些有那麼重要嗎?一個孩子已經感受到大人的壓力,怎樣培養樂觀自信的孩子?
身邊有位同事辭去SGM職位,去名小學見工,就是為了幫助自己孩子入名校!這樣的事也有。
說穿了,某程度上,是家長面子的問題,家長自己本身接受不了失敗的經驗,有時讓小朋友遇上挫折才有一定的人生價值。
究竟是非名校不入,還是為自己孩子選一所適合他的學校?
我也會為女兒盡力安排不同路向,就算選了康莊大路,女兒也應有走下去的努力和堅持。
我的心態是,入了名校,再觀察小朋友能力;沒有入名校,相信有更適合的路讓她走。
以後的路,誰知道
Hi Linda,
謝謝你對我網誌的支持。
我會覺得,某些家長可能覺得在職場見到某些事業有成的人,說起便是由某某名校所畢業,久而久之,便會覺得名校畢業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讀過這名校,某某亦不會這麼成功,所以姑勿論名校有什麼成功之處,總之讀名校便比不名校為好,所以所有家長都想子女入讀。
我覺得家長想子女入讀名校,不論動機如何,也是為子女好的,讀名校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差的例子,孩子的反應如何,是否適應,因人而異,同一個孩子,是讀名校好還是非名校好,也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決定,所以我從不敢批評其他鍾情於名校的家長,我通常會說,如果想子女入讀,不錯,便去試試吧,成功的便入名校看看子女是否適合,最壞打算是如果不適合才轉校吧;不能考入的,亦算是經驗吧。跟著家長為了子女入讀名校所做的事,我亦不敢說是否值得,就算我覺得不值得,可能其他家長覺得值得,從另外一個角度,如果家長想子女入讀名校,但考不入,家長會內疚,會舋得絕望,這種情緒更會影響子女,既然如此,便去考考便是,不論成敗,至少算是對自己作為父母這身份的一個交待。
這幾年來,我感到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我學懂了尊重別的人想法,亦不會覺得自己的一套放諸四海皆準,讀者,尤其是已成年的家長,各自很有數十年的社會經驗,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奢望自已的文章可以改變別人,改變這個社會,總之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只要能引起讀者深入去思考問題,我便心滿意足了。
Herbert:
你說得沒有錯,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觀,沒必要將自己的一套加諸他人身上。
記得大女in K1時,也是跟隨其他朋友報了很多知名幼稚園,產生了壓力,最后留在區內不錯的幼稚園。
讀了兩年,大女亦十分適應及愉快。
到細女今年面試,你寫過的文篇我們都看了參考了,真的很受用,調節了策略,更加留意小朋友對不同學校的反應,包括她的表情和老師交流,學校的老師態度和耐性,對於年尾出世的細女更形重要。
最近新聞看到一間幼稚園不肯借廁所,當年大女亦面試過但沒有收,現在回看還好沒有入讀。
在此真的要謝謝你寶貴的觀點,無私的分享!
從你的文章能感受到你對香港家長的關心,擔心他們未必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化理念,但大部份人只相信表象,未必清楚明白深層次的價值。我自己亦是所謂名校出生,明白是什麼一回事,有得亦有失,例如到讀大學才懂得去玩,很儍!
今年為小朋友報讀自然學校,是非主流學校,目的是希望他能找到自我,自主學習,將來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計較職位高低,對大自然和社會有承擔,就是這麼簡單。
謝謝你的留言。同意每個家庭都有其文化。
最近我訪問了自然學校,很欣賞他們的理念,但有時會想,原來想小朋友回到自然去,原來代價也不少。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