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1, 2020

IB絕非有錢人專利!2間提供IB課程的學校,基層都讀得起

最近接受了shemom.com的訪問,談及在香港以便宜的學費甚至免費就讀IB課程的可行途徑。以下是該網頁網址。

朋友,好嘛!?

朋友,好嘛!?

今天天氣很好,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心情開朗了不少。問問自己,心境如何,能靜下來跟自己談談嗎?

想不到我們會在香港經歷大時代,風起雲湧。我們是否很快便看到香港進入一個新時代,香港會走上一條怎樣的路?向著那方向?世界又將會怎樣?作為父母,我們對時局的看法,以及對應的做法,尤其是有關子女教育相關的決定,很大程度上便會影響子女們的一生。所以,也許現在是時候靜下來思考吧。記著,決定不去思考,不做決定,不改變現時任何做法,也是一個決定和做法。

面對其他人,如果別人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樣,也許我們曾經想去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但是現在為自己以及自己子女思考時,也許不用理會別人的想法,只要盡力去搜集所有資料,盡力去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客觀地去分析現況,最重要是聽聽自己心㡳裡的聲音,最終不論作出任何的決定,不需要告訴別人,只要是經過自己客觀全面的思考,記在心裡,堅持執行便是。將來有天任何人詢問自己今天為什麼做了這個決定和做法(又或沒有改變任何做法),便可以如實告之,也可以跟自己說,是自己決定的,是經過詳細思考而得出的,便可以了。

決定改變,需要勇氣。其實,決定不改變,也需要勇氣。每個家庭的背景以及文化必有差異,所看到的世界也不一定一樣,作出的決定也當然也可能不同。不要緊的。我相信我們都是重視自己子女的父母,必定會盡心盡力去培育子女,為子女所做的決定,必定是我們本身認同的,便可以了。

天佑香港,天佑香港的孩子們。

註:

  1. 讀者如果有感而發,請不必在這裡留言分享你自己的看法了,因為這裡不是一個適合討論的地方,如果你留了言,而內容涉及對時局的看法或分析,我也不會登出來,免得引來大眾來這裡討論。反而,我們應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如果有讀者真的想跟我分享或交流想法,請私下發電郵給我來私下溝通。
  2. 文中的「朋友」,某個程度上是我心中的自己,而「我們」,便是我和我自己心中的聲音。

Thursday, June 11, 2020

平民IB(四)《後記》

我跟美孚地利亞學校也算有點淵源。記得我在高中的時候,便有報讀美孚百老滙地利亞學校的補習課程,包括物理和化學。當時的補習課程便像是夜校,不會以教導應試技巧為主,而我期望補習老師把課程再教一次,也許我能從不同老師的演繹中學得更深更廣。那時美孚之外還是海邊,放學後跟同學一同到海邊聊天,便是我中學時代其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這幾篇有關平民IB的文章,可說是因緣際遇寫成的。最初是因為我途經地利亞中學,看到有平民
IB課程而留下印象,及後有網友寄來電郵詢問有關地利亞中學的意見,所以便下定決心去搜集有關這個課程的資料,之後再看到近日教育界有很多風風雨雨,便想到應該有不少家長會考慮主流教育以外的選擇,而且想到本年九月新學年快到,我應該盡早把這個課程介紹給香港其他家長。所以便下定決心寫了個電郵給地利亞中學校長,看看能否訪問他們,及至最後如願以償,可以到訪地利亞中學,寫成了之前的文章公諸同好,希望能給其他家長作為參考。

在這裡得重申自己的想法和立場。每一個學生都是別個的,我相信沒有一間學校適合所有學生,學術成績當然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慮,但是對某些學生以及其家長來說,他們可能有其客觀原因的考慮,包括地點、學費、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整體學生素質以及其背後家庭狀況、學校對個別學生的支援等等。所以這幾篇平民IB的重點並不是鼓勵所有家長都去考慮地利亞中學,甚至勸家長讓子女報考這學校,重點是想介紹香港除了主流教育之外,還有其他選擇,例如以前我亦探訪過的鄉師自然學校,是一間私校,小班教學,學習模式更比IB課程輕鬆,他們的重點和亮點亦不是學術成績,如果家長認同學校的理念,便如魚得水。希望家長體會為子女選擇學校,學術成績只是其中一個考慮,而香港教育界其實有不少另類的選擇,亦未必必定要有能力負擔得起高昂學費的家長才有這些選擇。

這次探訪,加深了我對南亞學生的認識。另外,學校讓我帶同女兒一同到訪,好讓她了解其他提供IB課程學校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讓她明白「機會是自己創造的」。如果我沒有主動接觸校方,當然便沒有探訪學校的機會;如果我沒有這個網誌作見證,校方亦不會讓一個不知來歷的人來探訪。不是做所有事都有即時回報,只要堅持做正確和有意義的事,將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

最後,這次探訪給我一個意想不到的得著,便是校長找來中文科老師跟我們會面,特別的是這位中文科老師是蔡繼有學校的畢業生,她在本地大學完成了大學課程,去年加入地利亞中學任教,她本身在蔡繼有學校也是修讀IB課程,再升讀本地大學的,所以我相信她必定對地利亞中學IB課程有所貢獻,如她任教IB課程,便更能從學生角度了解IB的理念,並協助學生以IB模式學習。

蔡繼有學校成立了十多年了,已經有學生完成大學並開始投入社會工作,但這次是我首次在職場遇到蔡繼有學校畢業生,並於本地教育界任職,也相信有不少其他畢業生已經投入職場,開始回饋社會,證明IB課程的畢業生,並不是那麼「離地」,他們同樣能在本地大學就讀,之後同樣能在本地找到工作,為社會服務,IB課程啟發了他們思想、語言等能力,將會惠及終生。


Tuesday, June 09, 2020

平民IB(三)

我在上一篇文章,說了很多有關地利亞學校的情況,對校長和學校的感覺,都是相當正面的:校長、老師、學生們都是盡了其本分和能力,令學校變得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評估學校的。

但是,我亦須從一位本地家長的微觀角度來說說我的意見,因為作為一位家長,重點並不是單單學校本身,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孩子作打算,希望找到最好的選擇。所以,我會從家長角度,去看看入讀地利亞中學的利弊。

首先說說入讀地利亞中學IB課程的好處。

首先,孩子可以脫離本地主流教育,以一個平民化、甚至免費的學費便可以就讀於IB學校,避免了應考DSE的中文科,同時可以在一個以英文為主的學習環境來學習, IB的學習模式以及英語溝通能力,將來可能成為孩子賴以謀生的技能,尤其家長期望子女將來到海外發展或升學, IB的成績是比DSE更受國際認可,越早能夠在英語環境生活,便更容易適應將來到海外謀生的需要。另外有一個特別的原因,是在可見將來, DSE的通識科(或歷史科),可能會有一些不能遇見的事情發生,而報讀IB,試卷是由海外IB組織為全球制定,免卻了這些不確定性。因此,如果可以以一個很便宜的學費,便可以達到以上的目的,地利亞中學的IB課程是適合那些認為子女的個人素質比學術成績更重要(例如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英語溝通能力等等),或子女不太適合本地主流教育,而又沒有豐裕經濟能力的家長。另外,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現在競爭入讀地利亞中學的學生應該不多,所以競爭應該不太,所以現在爭取入學的機會是較大的。

至於入讀地利亞中學的疑慮也有不少。

首先,就以學術成績而言,地利亞中學的DSE成績也許不能符合對學術成績有要求的家長,可以想到的原因,是學校取錄了很多南亞裔的學生,他們的家庭並非富裕,所以在孩子整個教育生涯,都不能投入額外資源,這些學生的學習條件便被其他學校的中產家庭孩子比下去了;當學生的成績不是太亮麗,便失去了互相競爭的氣氛,學生以及背後的家長本身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精力催谷學術成績,所以學校整體的學術成績表現,便較難改善。(所以,如果家長看到子女被DSE或主流教育壓得透不過氣來,甚至開始影響健康情緒,只求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子女培養個人素質,之後便再看子女的資質找相關培訓便是,不用過於考慮爭取考入大學,則可以不太著意學術成績了。)

地利亞中學是第一年舉辦IB課程,所以沒有以往IB成績作參考,現在亦難以評估學校的學生能在兩年之後取得怎樣的成績。對於原本就讀於本地主流學校學生的家長,以往並沒有研究IB課程,更難以評估學校所提供的IB課程是否足以協助學生應付IB的評核。就算家長期間認為學校的教導未如理想,希望自行投入額外資源來改盡子女的表現, IB課程的補習老師,因為物以罕為貴,補習學費更是比DSE課程的補習老師為高,即是更難自行改善子女的IB表現。

相比DSE課程, IB課程着重思考和表達能力,尤其是語言的寫作能力;IB要求學生有能力自行搜集資料,分析和思考,最後以文字或演說將想法和結論表達出來。這種學習模式和香港本地主流教育的教育模式分別很大,所以學生由主流學習模式一下子便轉到IB學習模式,是需要時間適應,令主流學生更難在IB課程發揮,以期望得到良好的IB成績。

教學語言是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地利亞中學是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如果學生本身於主流中文中學就讀的話,除了要花時間來適應學習模式的轉變,還要花更大的氣力去適應教學語言的不同。因此,如果有心最終報讀IB課程,家長最好能在升中四甚至升初中的時候,便已轉到地利亞中學就讀,為的是緞練好語言能力。

以上是到現時為止我能想到相關的利弊。

校方透露,學校會在六月上旬便會完成升中五的編班,可能還有學位取錄外來的學生。如果家長對IB課程有興趣,甚至想讓子女在本年九月入讀地利亞中學的IB課程,可自行聯絡校方,查詢有否學位以及申請手續,家長在思考入讀地利亞中學IB課程的利弊之後,更應該親自到學校視察,和校長老師傾談,最後才決定是否讓子女入讀。至於其他級別的家長,如果不想子女在主流學校就讀,也可以考慮在升中一到升中四插班到班利亞中學去。至於更年少的學生家長,則可以研究入讀和地利亞中學同辦學團體的美孚百老滙地利亞小學和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 (青衣小學)。

Sunday, June 07, 2020

平民IB(二)

從為女兒的教育而研究本地教育那時開始,這些年來,我以家長、網台主持和校董的身份跟很多校長接觸過,深深感受到一間學校的靈魂,便是學校的校長;學校的方向,能否實踐某些教育理念,大都取決於校長的帶領。家長在為子女找尋學校的時候,如果發現學校的校長是有遠見、有教育理念、有決心改變或改革學校,凡事以學生的福祉為先的,家長便可以放心讓子女在這學校就讀。經過我跟地利亞中學陳校長傾談了差不多一小時,我感到陳校長便是一位這樣的校長,令我對地理亞中學的信心增強了不少。

在IB官方網站上,是可以找到這間位於美孚吉利徑的地利亞中學,它提供了IBDP課程,可以理解為IB課程裏的預科,畢業後便可報讀本地及海外大學。官方網站上列出地利亞中學是在2019年被認證為IB學校,而校方表示會在2020年9月開始提供第一屆IB課程,根據陳校長所講,地利亞中學花了五年時間來籌備IB課程,期間為老師提供培訓,邀請IB組織的人員到校認證,才能於今年2020年9月提供IB課程。

我最關心的便是IB課程的持續性,直接一點講,便是校方能否財政上有足夠資源提供有質素的IB課程,因為IB課程的學生,比DSE課程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支援,所以如果不能解決資源問題, IB課程不能持續,作為父母,當然不希望子女於這樣的IB學校就讀。

陳校長解釋,該校是一所直資中學,政府對每位學生都會提供資助,官津學校和直資中學的分別,是官津學校不能向家長收取學費,而直資學校則可以向家長收取額外學費,加上了政府提供的資助;地利亞中學便是用這個方法,取得足夠的經濟來源,再加上學校的IB老師,都是自資讓老師參與IB培訓,並非在外高薪招聘過來,所以便可以以比其他本地的IB學校較低的支出,提供IB課程。

校方透露,地利亞中學的IB課程,每年學費為港幣$25,000,對於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包括那些現正領取綜援的家庭,他們更可以從政府取得這港幣$25,000學費的援助。因此,就財政方面來說,地利亞中學的IB課程,真的是平民IB課程。

以我所知, IB課程的CAS部份,部份學生會到海外參與社區活動,這些支出都是由學生(即是家長)負擔的,所以當問及家長除了學費之外,會否有其他額外的支出,校方表示學生可以選擇在本地參與CAS部份,如果真的需要到海外去,校方亦可以找來財政資助的。

學校因着是以直資模式運作,所以才有能力提供IB課程,同時亦因為接受了政府的資助,所以學校亦須符合教育當局的要求。例如學校最多只能讓半數學生能入讀IB班,其餘的便須入讀DSE班,就地利亞中學來說,中五、中六各有三班,所以每一級有兩班是報考DSE,只有一班是IB課程的。另外一個要求是學校只能提供中英文作為教學語言,所以地利亞中學的IB課程,第一組和第二組IB科目只有中英文提供,對於南亞裔學生,他們在第二組科目,便可以選擇IB的普通話科(這是比中文還要淺的)。

至於課程方面,我先入為主以為地利亞中學提供IB課程,是為了解決南亞裔學生中文水準低的問題,但是校長透露,南亞裔學生屬於NCS(即非華語學生《註一》),他們不受聯招對於中文有逹三級的最低要求,這些南亞學生大都會報考GCSE中文科,便可以經聯招報考本地大學的《註二》。因此,南亞裔學生其實是沒有特別的誘因,去選擇報讀IB課程的。

反過來說,本地香港人的學生,如果能入讀IB課程,他們需要報考的是IB組織所出的試卷,換句話說,本地學生可以避過應考DSE被評為死亡之卷的中文科,再者,可以經非聯招以IB成績報考本地大學,亦沒有了本地學生DSE3322的要求;所以,從我這個本地家長的角度來看,報讀IB課程,可以避免報考本地DSE中文科,是本地家長讓子女就讀IB課程的一個很大的誘因。

不少本地中產家庭的學生在中三升中四的時候,便會退學到海外升學,這便是我們家長所說的「跳船」。這些中產家長有財力,讓子女離開本地主流教育,但是對於其他草根階層、或中產但有沈重經濟負擔的家庭,卻沒有這個選擇,因此,地利亞中學的IB課程,的確是本地家長的一個另類選擇。

跟校長和老師會面之後,我和女兒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參觀了地理亞中學的校舍。

地利亞中學的校舍,已經有40多年歷史了,特別的地方是校舍跟住宅在同一棟大廈之內,換句話說,地面到三四樓是校舍,再高的層數是住宅,因為沒有獨立建築物,所以地利亞中學的校舍並不起眼,訪問學校當天,校舍內還在大興土木,翻新校舍,增加新設備,例如健身室,有些特別室,例如STEM實驗室,以及圖書館等等設備,便相當齊全和現代化,在校舍外完全看不出學校裏有這些先進優良的設備。看到學校如此投入大量資源來改善校舍,更加強了我感到地利亞中學對教育的決心和能力。

註:
一、「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均歸納為非華語學生」(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403/19/P201403190531.htm)
二、聯招入學申請 - 接受其他中國語文科資歷 (https://www.edb.gov.hk/tc/student-parents/ncs-students/about-ncs-students/jupas-admission.html)

平民IB(一)

記得早前一個星期六的早上,路過美孚吉利徑地利亞中學門前,看見一張很大的海報,上面寫着「平民IB 」,才發現當時正在舉辦開放日;我在門口看了看,見到裏面有不少家長正在參與講座,但是我因時間問題,沒有參與便匆匆離開了。

心裏想着,本地家長對IB課程的一個印象,便是IB是一個國際性課程,提供IB課程的學校,不是本地的國際學校,便是本地的名資私校,要入讀這些學校的家庭,前者要有相當財力,後者要有過人的天資或家庭的支援,才能被這些學校取錄,從而接受IB課程。另外,取得IB課程的學歷,便可以經非聯招方法報考本地大學。因此,當時我的理解,便是地利亞中學有不少南亞裔的學生,他們的中文水平比本地學生差,所以對本地學生來說是死亡之卷的中文,對他們來說便更是惡夢。我便在想,是否學校為了遷就南亞裔學生,便引進了IB課程,好讓他們能在語言方面,尤其是中文科,不必符合中學文憑的3322,便可以報考本地大學。因此,我當時的理解,學校提供IB課程,是為了這些南亞裔的學生而設的。

這一日之後,我還是經常途經地利亞中學,仍然是看到這「平民IB」的海報,心裏在想,就算IB課程解決了南亞裔學生中文能力的問題,但是能稱為平民IB課程,學費必然是這些南亞裔學生家庭能負擔的,而根據我的理解,舉辦IB課程,學校所需的資源不少,怎能收取一個平民化的學費,便能提供有質素的IB課程呢?為了解開我心裏的疑團,日前我便發了一個電郵給地利亞中學,希望能接觸校方,從他們口中得到我想知的答案,如果所得資訊令我信服地利亞中學真的能提供優良的平民IB課程,我便更應該分享這些資訊,讓本地家長能又多一個另類的選擇。

我是早上發電郵給地利亞中學的,在下午便收到校長的回覆,再令我感到非常榮幸。經過電話溝通後,感激校長在當天在百忙中便接見了我,還找來負責IP課程和負責中文科的老師跟我會面,而我亦帶同個女兒一同前往,讓她也能認識其他提供IB課程的學校。

長話短說,經過這次探訪和跟校長老師傾談之後,他們釋除了我心中很多疑問,令我明白他們是如何籌辦IB課程,令我覺得他們是有能力,有遠見,最重要是他們真的能收取一個平民的學費,便能提供有質素並具有持續性的的IB課程。

對於本地家長來說,尤其是覺得子女不適合本地主流教育,希望讓子女就讀IB課程,但又苦無經濟能力及機會的家長,地利亞中學的平民IB課程,是值得他們深入研究並考慮的。

我這次訪問以及地利亞中學平民IB課程的細節,會在之後的文章詳細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