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5, 2010

鏗鏘集教育系列第一集的反思

鏗鏘集昨晚播出了其教育改革系列的第一集,因外出沒有在電視上看,所以今日便在網上看,看完之後有點反思。

這一集內容主要講英華小學的林校長,如何用活動的方法,去令學習的過程更愉快,亦打破師生之間的隔膜,主動和學生共進午餐,亦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而校長亦針對現在學生只集中學業,不理其他事務,所以她會要求學生一同大掃除,幫手學校的雜務,這些做法很好。

家長看完這集之後,也許便會覺得,這是一間九龍的名校,孩子入讀又可以這樣開心,實在很好吧。但是我想到的是,這是一間三四年前由津校轉為直資的學校,他們的學費不貴,只是二萬左右一年,我心想,為什麼他們要轉直資呢,難道便是要多一點資源?翻開舊報道,英華小學(和英華書院),都是同時由資助學校轉為直資的,報導所載原因,是因為要保持其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和可以自行收生,而考生再不限於其位處於的深水埗區了。即是,當英華書院和英華小學搬到現在的地址,當時仍為津校,不再是當日位於九龍塘的校區,相比九龍塘區,大部份該區的學生,其實並不是住在九龍塘,大都本是在其他地區,以暫時居住或其他任何方法,以地址派位入的,以九龍塘校區的男校來說,不是喇沙,也許很多家長的第二選擇便已是英華了,所以因著校區的原因,學生的來源其實已是中產或以上,所以學校可以放心在九龍塘區讓教育當局派位。現在搬了去深水埗,只可以取錄深水埗區的學生,相比九龍塘,深水埗區有很多大型公屋,家長是基層背景的比例比九龍塘更高,所以學校收到的學生,便以這些基層學生為多,基層家庭資源不多,不能和中產的相比,所以成績可以想像是比以前下降,面對這個情況,也許學校的管理層便決定,在成績還可以的時候,轉為直資,令學校可以取錄任何地區的學生,能用自己所想用的語言來教學,當他們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學生類型時,他們便更方便更有較地去教導學生,而畢業生的成績則更有把握。

如果當年英華書院以及英華小學不轉為直資的話,將會發生的事會是,英華不再是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小學,而學生的水準也許因為只能取錄深水埗區學生,而慢慢下降,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會說,英華已是中文學校,不再是那麼「名」了,對子女學業有要求的家長,也許便會開始離棄英華,惡性循環,最後華英便會一沉不起,名校不再。所以可以預見,所有比較出名的學校,在還有能力成為直資私校前,便會一間一間變成直資私校,而其他官津學校,到時便會成為次等學校,有錢的學生和基層的學生,也會因此集中在這兩種學校之中,這個情況令人憂慮。

據我所知,英華小學一年有二千多個學生求考,取錄的也許只是百多名,競爭之大,可想而知,聽說去年面試,學生便要經過三次,這樣選擇之下,我想,沒有能力付出學費的基層家庭,不會報,沒有能力在幼稚園階段,用自己的資源,培訓子女成為全能選手的家庭,也不會報;換句話說,不是中產或以上,不是重視自己子女學業的家庭,沒有可能讓其子女入讀這類直資小學。另外,在學生入讀小學之後,難道家長便會放慢手腳,將子女的學業全交給學校?也許大部份家長也不會,他們仍然自己提供額外的資源,例如補習,公文式,奧數,珠心算,琴棋書畫等等的課外活動給子女。所以,這一集鏗鏘集只表達了這些學生,在那些有趣的活動之下的情況,但是沒有列出這些學生一整個星期的行事曆是怎樣,學校功課有多少;另外,節目中所出現的學生,大都是小四或以下,那麼要面對升中的小五小六呢?他們是否也可以這樣的學習?還是要為著升中評估而埋頭苦幹?

愉快中學習,那個家長不想?我跟某些家長談過,他們的意見是,初小時是很想愉快學習,但當子女到了小四開始,家長便不知不覺中要為評估,而催谷子女的評估表現,所以家長不要只著眼於初小時的活動教學,稍後,到學生升級須面對評估時,學校無可避免的要學生為評估準備,不斷重覆的練習,為的是學生可以進入Band 1;其實,不是名校的學生,所面對的學業壓力,可能比名校學生的還要高,因為,學校須要學生做好評估,令自己學校更多學生可以升Band,聽說有小學因為看到自己學生的水準下降,便著老師多加功課,盡量去幫學生拿好成績。英華學校校長所做的事,不是什麼難做的事,所以任何學校都可以照做,分別在於,某些學校為了改善學生的評估成績,加功課,多校內測驗考試,多放學後補堂,其他方面的培訓也許只要放棄了,學生也已經很累,教師和學生還有額外精力來應付愉快學習所帶來的工作量嗎?相信不能了。而英華小學之所以可以做到,也許原因是收生時很多學生已經是資質較好,而且學生的家庭可以自行補幫助學生學習,只要寫在手冊上,學生家長便可以自行做好了。就算學校自己拿了些教學時間來擧辦愉快教學部份,家長也會幫子女完成正常學業的功課了。

英華小學有一個比較條件,是它和英華中學接龍,大部份學生都可以升上中學部,所以只要評估做得不太差,已經可以升中了,所以從這個角度,壓力也許會比沒有和中學接龍的小學小一點。而所有這類學校斷不能再說自己是什麼有教無類,任何學生都可以教好,或一樣可以教到那麼好。如果是,那麼學校應該只收報名表,不用面試,再隨機抽學生來取錄吧。所以,現在的小學並不再是有教無類,名校都是想選合適自己學校的學生,令教學更易,令學生評估更易做好。從另一個角度,家長其實也不想學校隨機抽學生來取錄,因為如此,學生的背景,態度,成績,操行都沒有保障,家長都怕自己的子女被污染;所以,沒有面試收錄學生的學校,雖然中產家長不用被面試折磨透,但也不是中產家長的心頭好。

在學校和家長經年的互動之下,再加上教育當局的政策,香港的教育便變成了今天的模樣了。

7 comments:

Kathy Lau said...

謝謝你很仔細的分析.

IPSW-03-04 said...

有教無類是一個理想,但現實一點,將一群band 1 至 band 3 的學生放在一間學校內會是甚麼景象呢?楊振寧在多個場合都說過,較優秀的三分一人較適合啟發式、開放的教育,較平庸的三分一人較適合灌輸式教育。
http://www.jinzhenbang.com/jinzhenbang/HTML/yangzhenning1.htm
杨振宁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不同程度的學生確實需要不同的教學模式。香港以至東亞教育的問題就在於以適合較平庸的三份一學生的教學模式來教我們的精英。
同一學校也可以以sharp streaming來達到同時培養高中低程度學生嗎?難度很高,不是忽略了程度較低的學生,像大部份名校,便是使程度較高的學生轉校。所以學校也要有定位,這不能怪他們不能有教無類。正是因為有某些特別定位的學校,才會有CKY,LOGO,ISF等這些提倡愉快學習的精英學校。
設想小女在廿年前出世,我既負擔不到國際學校的學費,又未不傳統教學的缺點,她便不可能享受在CKY的愉快加精英教育了。
BTW,你決定了嗎?聽聞即使在CKY註冊了,交了留位費(一個月學費),如有後悔,也可在七月尾取回。支票不過數。

我一向很認同林校長的理念,但在這套鏗鏘集中,我有點疑問,校長能親自跟小孩打成一片,愉快學習,固然是一好事,但她有沒有帶領全校老師貫徹這種愉快學習的模式?她又似乎太空閒了,學生一個意念,她就親自指導這位學生完成計畫。這間學校就只有這一個意念嗎?何不讓全校老師各指導幾個計畫。就像商界領袖,不用親自賺錢,而由屬下為他們賺錢。
AC

Herbert SHIU said...

Kathy,謝謝你的支持。

Andrew,你說得對,我亦明白同一間學校要教導不同資質的學生是有難度的,就算一些大型小學,每級六班,也不能各班之間的差異太大。而蔡繼有等等的學校,的確提供了本地化和相對便宜的國際化學校,成為另類選擇。我慶幸自己算是中產家庭,能有資源可以在女兒幼稚園階段,培養女兒的各方面,令她現在可以被蔡繼有取錄,反觀其他較基層的家庭,他們是絕對沒有能力付出額外的資源來培養他們的子女,也很難成功得到直資私校的垂青;也許這便是資本主義了,有錢的人可以有多些選擇,可以選國際模式的學校,可以選直資私校,但基層的人只可以選傳統模式的學校。之前的臻美學校,那時便說是平民化的國際學校,但是可惜最終不能好好的運作下去,是可惜的,但仍希望將來會再有這類學校,讓基層家庭多些選擇。

我也明白派位是一個很難的課題,面對全香港的學生,完全靠面試甚或筆試,家長和孩子的壓力更大,以現在評分和地區來派位,出現了搬家就學校的現象。也許只能說,沒有一個方法是完美的。

radiomama said...

凡事均有兩面,有得有失、有光有暗。

Herbert SHIU said...

Echo,你講得岩,世事無野係完美,只可以話係盡量做好些。但係如果可以的話,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有平等既入學機會,按資質黎教,就最理想啦。

IPSW-03-04 said...

有時也不全是錢的問題,不少有錢人也只選傳統名校,因為他們不信愉快學習、啟發式教育這一套,他們多認為no pain no gain。我有一位開公司的朋友的女兒一個讀沙田崇真,一個讀聖心,另一位牙醫朋友的一對双仔讀LS,一位中學校長的兒子讀華仁,他們都比我富裕。
雖說家境較佳的孩子入讀名校的機會較多,但只要努力,在香港甚麼學校也能出頭。我就認識一位在BAND 3中學畢業的學生,畢業後先讀城大,再讀中大碩士,現正在劍橋讀PHD,且獲全額獎學金。
AC

Herbert SHIU said...

Andrew,你說得對,不同的家長,本身有不同的經歷和想法,便會有不同的做法,覺得某一種學校對自己子女是最好的。

其實我也認同學生讀唔讀到書,真的是靠自己,家長只可以比一個較好的環境,如果學生資質如何以,但他不珍惜學習機會,玩物喪志,也可以一事無成。其實在任何中學讀書,考的都是同一份會考題目,大家都可以集齊所有補習天皇既筆記去刨,所以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拿到好成績,入到大學,大家其實都係咁高咁大,只要認真讀書,也可以拿到一級榮譽畢業,到時更可以拿到獎學金去留學。

現在的家長,其實爭入名校,也許都只是因為想子女的同學都是重視學業,和背著一個名校畢業生出來,其實只要係讀傳統課程,到最尾考公開試,分別可能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