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08, 2010

Non-JUPAS和非本地生

就學士學位而言,本地的大學可以取錄外國學生,而內地生,據我所知,也是當非本地生看待,即是受到非本地生學額的限制,不能超過某個比率,和他們是要交非本地生的收費,而他們因為是離鄉別井來香港就讀,所以他們大都是住宿舍,要交住宿費用。

所以既然非本地學生,大學已經設限,他們又要交比本地學生更高的學費,即政府對他們的資助是比本地學生少,甚至有學生的學費是全自費的,學費更高,最重要是沒有和本地學生直接競爭,所有本地學生可以爭取大學為本地生所設的學額,亦即非本地生不會因為他們的來源多,或當中有能者有多少,都不會令本地生就讀大學的機會少了。

近年大學設定給非本地生的比率是增加了,政府之前說要令香港成為教育樞紐,目的是要去令大學更「國際化」,令教育成為香港另一項產業,希望到時,每個班級裡都有更多的非本地生,本地生便就算不去外國讀書,也可以和其他國家或內地學生交流,未嘗不是好事;大學要為此增加建設,擴大校園,招請更多教職員等等,令整體大學的容量增加,所以比率是高了,但留給本地生的應改變不大。

至於JUPAS與否,和本地生與否,應是兩件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本地生與否,決定政府是否應對某學生提供本地生的資助與否,亦決定某學生是否可以爭取預留給本地生的學額,便是如此。而經JUPAS與否,其實即是學生是否考本地的中學證書,亦即本地的公開試,只要學生是考本地的公開試,便可以拿本地公閞試的成績,去參加JUPAS來報大學。而考試成績,只是一個學生能力的指標,不同的考試,可能會用不同的角度和標準來評分,因而簡接影響到學生怎樣去準備考試,換句話說,學生是接受不同的教育,去應付不同的考試,尤其是背後理念很不同的考試。

當大學要去選擇學生入讀時,是很現實的,一定是取錄最標青,即最有能力的學生,大學會看看學生能否達到某個學術水平,這個當然是考試成績,包括所有的公開考試,例如本地公開試,IB以及GCE等等,既然公開試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標準評分,大學會為最普遍的公開試,就大學對這些不同的公開試,設下不同的準則,跟著將所有學生的成績排序(可能分為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兩條序),再請最前某個數量的學生來面試,再選學生就讀。

從另一個角度,學生參加不同的公開試,簡接是告訴別人,這個學生在這個階段是接受什麼的教育,跟著學生用一個可以檢測這個學生學習成果和能力的考試,去告訴別人這個學生的能力是怎樣,至於別人(尤指要報考的學校),便會用他們對這個考試的認識,來評估這個學生的能力。

JUPAS為所有本地大學招生,因為主要學生來源都是考本地公開試,所以JUPAS也是幫考本地公開試的學生提供統一求考各本地大學的方法,正如之前所說,大學只想取錄優秀的學生,他們是否考本地公開試,亦即是否經JUPAS報考,實在不是他們的考慮重點,所以亦不會為JUPAS與否設限,也是非常合理的。

其實亦在說,每個教育的階段,家長都可以為子女(長大後是子女自己為自己)選擇接受什麼教育,到學生完成某個階段,學生可能參加同一個考試,或是參加不同的考試來評核,考試的結果,便會給下一個階段的學校,用來選擇適合的學生了。這個做法其實由幼稚園升小學開始,便是這樣,所以到大學都是用這個方法來做,實在不足為奇。

最後,考試和教育好像是分不開,但是其實對學生一生人最重要的,不應是公開試的成績(更不是參加某些考試),而應是教育過程當中的培訓,因為,學生畢業後到社會工作,除了面試當時是會用上考試成績,之後他們的表現和能力,都是直接決定於他們在學時,是接受了什麼的培訓;所以,我覺得家長如果能將目光放遠些,可能便會想到,就孩子一生,那些或那種培訓,才是孩子一生人最重要的,尤其是在現在和將來變化那麼快的世界,否則,就算孩子能用什麼的方法,得到什麼超卓的成績,但是原來他沒有能力面對工作上的困難,沒有自學能力,就算能入讀怎樣的名大學,加入怎樣大的機構,不用多久,還是會給淘汰出來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