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短片內這兩姊妹所唱的歌,是根據南京一個十二歲女孩,在她媽媽於考試前夕給了她大量數學練題去做後,她憤而作了一首詩《媽媽,我壓力好大》而創作的。從那首詩和這首歌中,清楚道出由孩子角度對無止境的功課,和面對沉重的操練時的心聲。不知當父母看完這首詩或聽完這首歌之後,心裡想著什麼呢?我記得曾有家長對我說,如果她知道孩子一定可以入到好的小學(例如名官津小學),她一定不會要孩子在幼稚園時期,參加課餘之後的課程。
要孩子好好利用他們的課餘時間,家長也有其原因,所以又有另一段由家長角度回應的短片,便在播完以上一段短片之後,相繼播出。
以下是這首歌的歌詞:
娃娃 爸爸媽媽壓力更大
每天返工返工返工返工返工返工又怕你長不大
娃娃 爸爸媽媽壓力更大
期望你走得比他比她比他比她比他更快~
我將薪金通通繳你學費
幫你報了心算會計
兼夾奧數的確昂貴
想你發奮不致浪費
我閉翳 米太貴
唯獨養大你無所謂
爸媽想你知
別的家長灌輸
更多五經四書
中西小說鉅著
法語到學日語
期望你獲得好際遇
是社會出錯 由不得我
迫我 迫你 盡迎合世界之過
孩子, 爸爸 媽媽
壓力都好大個BOR~
(來源:這段短片在YouTube的簡介)
其實家長都明白,幼稚園時期要孩子參加語文、運動、興趣班以及相關比賽,某個程度上是因為想幫孩子多爭幾張證書,多些獎項,增加孩子考入名直資私校的機會。而在小學期間,家長給孩子額外的操練,便是想他們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績,進入更高的組別,好令孩子可以在升中時入讀心儀中學。到中學時,理論上孩子也不應要家長來催促,他們應自行努力吧。
因為考小學、升中派位都是用同一個準則,便是學業成績,所以不論孩子的專長是什麼,孩子也得朝著同一個方向去操練。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既然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為什麼大人總是用同一個眼光去看孩子呢?所以,老師又播了以下一段短片。
家長真的要去學懂從孩子角度去看這個世界,這樣才可以更容易明白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所思所想,否則,不斷的施加家長指令,抺殺了孩子的個性和專長,而這可能才是他們與生俱來最突出的地方。
當家長不斷給子女額外的課程操練,而孩子有反感時,請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可以的話,和孩子多溝通,讓他們明白父母的想法和苦心;否則,家長只會感到迷失,事倍功半,更會傷了親子關係。
5 comments:
很有趣的片段,不僅發人深省,且更使我即時對小孩子的能力有多一分體會︰
我看這段文章時,小女(藍帶師姐)因未能入睡,於是走進書房跟我一起看短片,看完第三段的鯨魚後,我們都覺得很有趣,小女還要求多看一次呢!我第一次看到整條鯨魚時,看到中間的一幅是淺棕色和有一條綠線,覺得有點奇怪。到第二次看才"知道"那原來是鯨魚眼,還說給小女知,但小女竟說那不是其中的一幅圖,而是運動場原來的地板,欠了的一幅還在小童的手上。她看到的比我更清楚!
不要只是將自己的所知教給小孩,一看到他們不依從便要他們修改,要給他們多一點空間,他們所學到的會給你很大的驚喜!
Andrew
Hi Andrew,
同意。我每次見到藍帶師姐,從她肯定的眼神,給我的感覺便是她很懂去分析思考,他日她定大有可為。
能和女兒一同討論課堂以外的東西,是一件開心的事,多溝通,多知道女兒想法。對我而言,可以有空間的話,我還是讓女兒自己去想辦法,子女他們既沒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意念,很多時,他們是可以比家長更天馬行空,更有創意去解決問題。但父母一開始便教子女怎做,久而久之,他們遇上問題,首先便會去問父母,而不加以思考。
所以,家長得學懂聆聽,從子女角度思考,放手,放鬆,子女的能力是不可以低估的。
家長真的要去學懂從孩子角度去看這個世界,這樣才可以更容易明白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所思所想,否則,不斷的施加家長指令,抺殺了孩子的個性和專長,而這可能才是他們與生俱來最突出的地方。
This reminds me of leaving my child to find where his talents are...not where I want him to go...
Also, not to become a tiger mom...
Hi 正為7個月大的仔仔開始搵playgroup 和入幼稚園作準備, 可否比些意見playgroup 的推介呢? thanks
Hi Leung,
因playgroup或會涉及商業機構,請電郵給我,我私下覆你吧。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