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06, 2021

升中派位之迷(三)

之前找我討論升中派位的友人,告訴我她女兒學校的老師,建議我這位女兒校區為九龍城區的友人,為女兒在第一階段自行收生向報考灣仔區的名官津女校。這老師給我友人的建議,便是啟發我意會到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是盡量取錄成績優異而非本區的學生。當我想到中學取錄學生的模式,再套入友人老師的建議,喇沙小學第二組別學生不能確定能升讀喇沙書院的事件,再想像到中學如果採用這個取錄模式的好處時,一切便似乎清楚明白了。

在這裡,把我想出來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學生的邏輯詳列如下:

  • 如果自行收生階段,得到的申請表少於自行收生學額,便全部取錄。(也許這只應用於不太熱門的中學吧。)
  • 如果自行收生階段所收到的申請學生人數多於自行收生學額,
    • 先取錄有特異功能或有特別原因要取錄的學生,
    • 之後如有同區或相關小學考生,先分開出來,把餘下的學生依成績加面試表現排序,把成積加上面試表現逹該中學內部自行設定的標準的學生依序取錄。(能收到跨區考生的申請的中學,也許是全港排名不錯的全港層次的名中學吧。)
    • 之後再依成績加面試表現排序取錄同區而非相關學校而逹標的學生。(能收到同區考生的申請的中學,便至少是地區名中學,當然還有全港層次的名中學。)
    • 還有自行收生學額,才會依成績加上面試表現,取錄相關小學的學生。

反思友人老師的建議,為什麼建議我友人為女兒報考跨區名校呢?最直接的疑問是,為什麼不建議友人為女兒報讀同區的名官津學校呢?九龍城區的名官津不會給灣仔區的名官津比下去吧?

可以想一想,相信絕大部份家長會想到,既然自己校區內有心儀官津中學,順理成章的便應該在自行收生階段報考同區的心儀中學,如果不被取錄,在統一派位時,甲部乙部也再次選擇這心儀中學作第一志願,最後還是不被取錄,心想也可以去「叩門」吧,這是報考小學統一派位時相同的理念,要給學校覺得自己很有「誠意」吧。

但是,如果我所想出來中學取錄的模式真的正如我之前所說,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盡量取錄非本區或非相關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學生,我這位友人,如果在自行收生階段,報考自己同區的心儀中學,而明知這同區心儀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的申請學生人數多於自行收生學額,等同浪費了自行收生階段被取錄的機會,因為不論成績多好,同區成績優異學生都可以有機會在統一派位時被派到這中學,所以同區名中學反而不會去選擇取錄這些同校區學生。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友人在這個自行收生階段報考跨區中學,跨區中學反而會珍惜在這個階段可以取錄別區成績優異學生的機會,取錄我友人女兒的機會大增。

所以,如果友人的女兒真的報考跨區名官津中學並被取錄,該小學的其他學生,尤其是被分為第一組別的學生,便可以經統一派位考獲同區名官津中學,整體來說,該小學的升中派位結果,便會更好吧,小學便可以公報自己的學生能入讀某些同區以及跨區的名官津學校,結果亮麗,提升小學在小學統一派位時的吸引力,因此,從學校的角度來看,鼓勵家長為子女報考跨區中學,學校可提升升中派位結果,學生可以入讀名官津中學的機會更大,各取所需,只是犧牲了被跨區中學取錄了的學生之後六年中學的交通時間吧。(也許有部份家長會因此而搬屋到這校區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