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06, 2021

升中派位之謎(一)

早前有朋友向我請教升中派位的策略,為她解開了幾個升中派位的疑問,而我亦對近年的升中派位情況更清楚了。所以,希望用數篇文章來探討升中派位的各個細節,以及家長應如何為子女計劃升中派位的安排。

首先,我先想講講我對本港升中派位的認識。

報讀本港的中學,學生可以自行向私校或直資中學遞交表格申請。升中統一派位,只適用於沒有被直資中學取錄的考生,來報考官立或津貼學校。

在第一階段,考生(即小學六年級學生)可以向本港任何兩間官津中學遞交申請表格,學校收到表格之後,便會向教育當局取得報考學生「經調整後」的成績,學校並可以舉行面試,但通常不會舉行筆試,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經調整後」的成績以及面試的表現,決定取錄那些學生。

如果考生在第一階段自行收生得不到中學取錄,便會參加統一派位,分甲部和乙部。學生於甲部可以選擇任何校區的中學,而乙部只可以選擇和就讀小學同校區的中學。

統一派位先處理甲部的選擇,全港的學生根據「經調整後」的成績分為三個組別,首先處理第一組別,統一派位機制會在這個組別「隨機」排序學生,跟著根據學生的選擇,看看其選擇學校有否學位,由第一選擇開始處理,如果所選學校有學位便會把這位學生派給這學校,如果所有所選擇的學校都沒有學位,便要等乙部派位階段。當處理完所有第一組別所有學生之後,便會開始以相同機制處理第二組別的學生,最後便會處理第三組別學生。

完成處理甲部統一派位後,餘下來還未獲派學位的學生,便會根據學生「經調整後」的成績,把該校區的學生分為三個組別。乙部派位會先處理本區內的第一組別學生,「隨機」排列學生次序來逐一處理其派位選擇,當處理某一學生時,嘗試依學生所選學校次序,將學生派給還有學位的學校,如果所有選擇的學校都沒有學位,最後便會由教育當局在統一派位之後沒有學位的學校派給這學生。處理完第一組別之後,便會處理第二組別以及第三組別。

某個程度上,甲部和乙部都是用相同模式派位,不同的是,甲部是用全港學生以「經調整後」成績分為三個組別,而乙部則只把同區的學生分組別,第二個不同的是,甲部完成後還沒有被派位的學生,會留到乙部來派位,而乙部完成後還沒有學位的學生,則由教育當局隨機把餘下的學位派給這學生。

根據網上資料,中學統一派位的學位比例,5%是用於重讀生(即留級生吧),30%是自行收生,65%是統一派位;而統一派位部份,10%是甲部統一派位,而90%是乙部統一派位。如果以一間有六班中一的中學來計算,差不多兩班是自行收生,大概半班是統一派位甲部,三班半是統一派位乙部。

相信家長們看到這升中統一派位機制時,便會覺得其實和他們當日子女參加小學統一派位的機制差不多。分別是小學統一派位的自行收生,是根據某些準則來評分,並只可以報考一間小學,但升中統一派位則可以選擇兩間中學,而評核標準則是成績加上面試表現。

希望以上的講解,能讓原本不太了解升中統一派位機制的家長,明白升中派位的機制,簡單來說,有以下特徵。
  • 升中派位,主要是根據「經調整後」的學業成績,加上隨機派位排序。
  • 當學生被分為某一組別,該組別的學生是被隨機排序來處理,即同組別便是同機會了。
  • 自行收生以及統一派位的甲部,是不會考慮校區的,但學位比例不多,第二階段的乙部最多學位。
據友人所說,自去年開始,在完成自行收生之後,學生便得知是否被取錄,如果沒有被中學取錄,便要填寫選擇參加統一派位了。改變的是,從前是考生遞交自行收生的申請表格,不論是否被取錄,都會填寫第二階段的選擇,最終教育當局只會向考生提供一個中學選擇,考生是不知道自己是因為第一階段自行收生還是第二階段統一派位被取錄的。

根據以上的派位機制,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以我的理解,討論學校是如何選取學生,以及家長應採取什麼的策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