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拾紙皮的長者,給我們家長的啟示

雖然香港是一個富裕的社會,但我們走在街上,尤其是舊區內,很容易便會發現一些年紀老邁的長者,到處找尋紙皮,跟著慢動作的將紙皮搬上手推車,垂著頭推著手推車前行,為的是要將紙皮送到回收商那裡,換取微薄的金錢,用以維持或幫補生計。看到這些長者如此年老,還要這種朝不保夕,幻得幻失,勞勞碌碌的生活,甚至要和其他長者為爭紙皮而發生衝突。我時常在想,政府可否計劃得更好,提供更好的老人福利,讓他們得到一些較好的照顧呢?

如是者有次走在街上,又見到有位長者正在處理紙皮,細心看看,她把拾回來的一疊紙皮,一張一張的揭開,跟著便灑水在紙皮之上,再揭開另一張,又灑水在紙皮之上。不難想像,她便是希望紙皮砰起來「重砰」一點,便可以從回收商那裡多換金錢,可能這便是長者多年來的閱歴給他們小智慧吧。當一個長者是這樣做,另一個長者看到,當然有樣學樣,也幫自己拾的紙皮灑上水,長此下去,最後每一個長者都是這樣做。跟著再想下去,如果你是回收商,你會怎樣做?你會跟長者說:「不要再加水了,濕了的紙皮我們不收了!」也許回收商真的跟長者說了,你覺得長者會怎樣回應呢?長者也許會說:「這不是濕的」,又或「拾來便是這樣的,難道我要曬乾才拿來?」

回收商最後發現,跟長者說什麼也沒有用 ,但是紙皮還得從長者手中回收而來,結果回收商的對策便是,將回收價下調,例如原本一公斤乾紙皮的回收價是一元,之後長者每一公斤的紙皮,便普遍加一百克的水(即紙皮重量的一成),所以回收商便將每一公斤的回收價,減為九毫,所以從前長者拿十公斤的紙皮來,可以換十元,長者加水後,長者拿來的紙皮變成十一公斤,但因為回收價只是九毫,所以加水後,長者反而只收到九個九,如果有長者是老老實實的,拿十公斤的乾紙皮來,以前是換十元,現在只能換九元,那些灑水的長者,除笨其實沒有精,但卻簡接影響了那些沒有灑水的長者,最後,沒有灑水的長者,也得無奈地跟著這個做法,大家一起趕緊去灑水了。可以想像得到,如果普遍灑水的份量越多,長者便越辛苦,但回收商的回收價便只會越來越低。第一個想到要灑水的長者,短期是可以換到更多金錢,但之後卻成了必定動作,長遠影響了所有長者。

回收商實際上沒有多收紙皮(紙皮不久便會乾,或在循環再造過程中也要加水和最終水份也會被蒸發掉),但是每個長者換到的錢沒有增加,以前長者推的是乾的紙皮,之後每個長者都要加上灑水的過程,和推著的較重的濕紙皮到回收商那裡去。另外,紙皮也不能無限量的吸水,某些紙皮只能吸少量的水,有些紙皮可以吸多些水,但總是有其極限,多吸了水,紙皮便會爛,回收商也不會收了。天馬行空的想,如果紙皮也懂得思想,也許會想,反正都是給回收,將來循環再造的過程也會加水,何苦要迫我現在多吸些水,濕濕的總是不好受呢?

以上所說的,除了希望讀者對長者的現況多一點認識,對家長而言,有什麼啟示呢?

如果這樣想,將老人福利想像為教育政策,將回收商當為學校,將長者當成家長,將紙皮當成孩子,所灑的水是孩子的琴棋書畫、語文、公文式等課外課程,如此,乾紙皮便是孩子的原本能力,濕紙皮便是不斷參加課外班後的孩子了,回收的過程當是報考學校,回收價和回收時換到的錢,當是學校取錄的機會。現在,讀者可以再重頭看這篇文一次,你有什麼啟發呢?

那麼,最後紙皮吸水吸到爛,和回收商都不肯回收,令家長又想到什麼呢?

1 comment:

IPSW-03-04 said...

學校是回收商,也是再造紙廠,他們會將紙皮加水,搞拌。但現在收回的紙皮已濕,甚至已爛,他們就省了不少工序,只需做一點後期工作,便能造出再造紙。久而久之,如果收回的是乾紙皮,他們也不會加水搞拌,最後做不成再造紙,反指為甚麼長者們不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