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報上看到一篇有關啟新書院將星期五改為半日,引起家長不滿的新聞報導。由這件事,令我反思家長對學費和家長期望學校所提供的服務的看法。
對於家長來說,學費便是家長向學校付出金錢,讓學校帶領老師團隊來教導自己的子女,要回到學校上學,便要交學費,而家長自然的會去想,如果沒有上學,便不應要交學費。例如幾年前因為流感停學超過一個月,整個月也沒有回校上課,所以家長便不想交該月學費,理由簡單直接,校巴也沒有乘撘,當然也不應要交校巴費用。當討論到如果學校停課,老師也得拿取薪金,學校也有最基本的開支,學費是以一年來計算而分十至十二期來交而已時,有聽過有家長說,停了學,老師和校巴司機沒有工作,就算拿不到薪金也是合理的,停學當然有人損失,所以理所當然是學校方面了。
家長(尤其本身不是任職教育界的家長)也許沒有想得那麼多,總之自己子女整個月沒有上學,當然不用交學費,那麼老師沒有工作,拿不到薪金也是合理的。總之,錢在家長那裡,有理由不給,不給就是不給了。但是對於不同學校,家長不交學費對學校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對於官津,其實學校所有支出是由政府直接支付,對家長來說,感覺就是免費,所以停學一個月,也是免費,所以我想不會有官津的家長走出來投訴,說官津老師停學不工作,政府應要停他們的薪金吧;所以對官津學校而言,停學與否影響不大。對於直資私校來說,他們可以決定是否接受家長停交學費,這便視乎學校是否有儲備,當面對大部份家長都要求停交學費時,學校很難走出來說因為經常性支出而要求家長繼續交學費,而得到所有家長支持,所以如果學校認為停學是短暫和學校儲備足夠,學校也許會選擇接受家長免交停學期間的學費。對於直資而言,因為政府也已支持了基本的開支,所以核心教職員的薪金是可以由政府支付,而其他則由學校儲備拿出來。我想影響最大的學校,便是弱勢私校了,即學校要自給自足,而學校又不是受家長追捧的學校,這尤以私立幼稚園為甚。對於這些學校,我想家長得體諒學校,可以的話,跟學校商討,就算不交足學費,也付出某部份的學費,令學校可以運作下去。
除了停學之外,另一個家長會留意的是下學期考試後到放暑假期間的上學日子。曾聽過有子女就讀官津學校的家長說,子女在考完試後的日子上學,老師沒有東西要教,都是回校玩耍,所以學生回校是浪費時間,倒不如放假吧,尤其對於想在暑假期間外出旅行的家庭,更想在暑假旅遊高峰期之前出發,費用可以平很多。但是對於子女在直資私校的家長,他們的心態卻是不同,因為學校沒有放假,當然要交學費,交了學費不上學,當然是十萬個不願意,如果再另外付出金錢外出旅行,更是雙重支出,所以要交學費的家長,便不想子女請假。
為什麼官津和直資、私校的家長,在學費的態度上有這麼大的分別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對付出學費的心態不同,也涉及家長的心理戶口問題。首先,對於官津學生家長而言,學費不是真金白銀的由他們的腰包掏出來,就算他們同是納稅人,他們的感覺是學費不是他們所出的,再準確一點來說,也是全香港納稅人和他們一同付出的,所以心態上便不會那麼著緊,再者,家長會覺得,既然政府才是學費的主要來源,政府也沒有表示,家長怎能走出來反對呢?
相反,對於直資私校學生家長而言,他們看到學費由自己銀行戶口自動轉賬或交支票回學校而交到學校戶口內,家長的感覺是他們真的是付出了金錢,既然學費是由他們所支付,他們便會理直氣壯的對學校說,他們是學校的米飯班主,所以便會著緊得多了。對於官津學校,家長間接付出學費,而對直資私校,家長便直接付出學費,其實都是付了錢,只是來自不同的心理戶口吧。
對於官津學校,學費由政府支付,所以如果學生能接受到良好教育,家長也應滿意了。而對於直資學校,既然基本學費是由政府所支付,學生理應至少得到等同官津的教育質素,而家長則可去想,他們額外所付出的學費,他們子女是否能得到相對官津學校而言更好的教育。最後,因為私校的學費完全是由家長而來,所以家長便可以去思考學校所提供的教學質素,是否便和他們所付出的學費相附了。
最後,直資私校的家長別忘了因為學校要收取學費和有選擇學生的權力,所以所交的學費其中一個作用,便是為自己子女選擇了他們的同學和朋輩。
2 comments:
Hi,初次拜讀閣下的文章, 但有些觀點不能苟同; 我想大部份家長不歡迎啟新星期五返半天,尚有很多原因, 至少:
1. 不是每個學生都住在附近的,每天坐車來回就要花上成個鐘(坐校車的人都知,不是一對一,由接第一個學生到回到學校,不少於30分鐘),然而平日要上5-6個鐘學,不算太花費時間,但2-3個鐘的上學時間,用上一個鐘的車程,很難接受
2. 每星期上四天半學,休息二天半;對一個孩子來說,不知是好是壞; 好處看是充分休息,有時間做其他課堂以外的事,但學校生活呢? 如果遇上有1天weekday 假期,上課變成3天半!! 連大人返工也有holiday moody, 放假後遺症等, 何況小孩子?!?
所以請先理解家長的「實際情況」
謝謝你的意見。
我這篇文章的主要論點是,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同的學費制度,家長便會對減少上課時間而有不同的反應。
至於你所說的原因,我完全理解。但我的感覺是:
1. 上兩三小時的課,用上來回兩小時交通時間這個情況,我想你可以看看就讀九龍塘名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們有很多是住得很遠很遠的。這些小朋友,每天便是上三小時的課,而一程校巴的車程便是一小時,所以上兩三個小時的課,而用上兩三個小時交通的情況,其實是每天都在發生。但問題只是這些家長在盤算選擇這些遙遠的幼稚園時,便已考慮過這個情況,他們還是這樣決定,只可以說他們明白這是「食得咸魚抵得渴」。
2. 如果說多了半天便是有holiday mood,沒有了學校生活。這點便真的是見仁見智,也要讓孩子真正經歷過才能確定。
我也可以說說我女兒所讀的蔡繼有學校的情況。他們每週的星期三,也是早放兩小時(但整天上課時間也有四五小時),為的便是讓老師開會之類的工作。但是每個星期三,我也會讓女兒留在學校參加游泳班,再到圖書館做功課,之後我便會自己接她放學離開學校,她實際上留在學校的時間,比其他日子反而為多。我知道有很多其他學生便會參加樂團排練,所以有很多學生這天留在學校。至於乘校巴離開學校的,回到家中,傭工也許會帶他們去參加某些活動,所以,沒有什麼holiday mood的現象。
我不知家長會怎樣看這多出來的半天,可能有些家長便會安排一些活動給孩子,不論是校內或校外的。我們的孩子,現在似乎欠缺了一些時間讓他們去發掘自己,所以多了半天出來,也可以讓他們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吧。但是學費不變,上課時間少了,家長又要另外付出資源來支援子女,這點我是明白的。
對於現時的啟新家長而言,他們子女入學時不是這樣,要轉變,也許會有點兒抗拒,這是可以理解的。至於家長所擔心的問題,我不能擔保所有孩子都沒有那些問題,我只能說,也許這是一個契機去想想怎樣善用這些時間吧。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