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7, 2012

直資學校何去何從

從前,本地學校的運作模式不多,簡單來說,便是官津和私校,記得自己年少時,也聽過有政府在私校買位之說。官津是主流學校,運作資金全是由政府支付,很多必需開支都可以向政府實報實銷,簡單來說,官津是政府包底,學校的基本運作必無財政問題,但基本之上的額外開支,例如學校環境不算太差,不附合教育當局所定的設立空調準則,如果學校想提供空調環境,讓學生得到較好的學習環境,學校便得自行集資安裝空調,而日常電費,便得由學生繳付。至於私校,學校所有的支出都是由學費而來,學校可以根據某些準則來運用學費。早十多年,教育當局建議設立直資學校,它介乎官津和私校之間,既可以學生人數向政府收取資助,學校就無個學生所得資助,和官津學校相等,同時可以向學生收取學費,而某些學校特別開支,也可以向政府申請。

由此可見,直資學校同時可以從政府和家長得到財政上的支持,而因為就每個學生從政府所得的資助等同官津學校,所以如果一間學校由官津變成直資,班數不變,每班人數不變,整體學生人數不變,學校從政府得來的資助其實是沒有多大分別,換句話說,直資學校,如果某一天由官津變成直資,學生人數不變,老師薪金不變,理論上學校就算不向學生家長收取學費,學校也差不多可以收支平衡,美孚的地利亞中學便是一間免費的直資中學。由此看來,直資的原意是學校基本的開支由政府來支持,學校從家長收到學費,便可以集資去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或支援,讓學生可以學得更好,不同的直資學校亦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對於草根家庭,直資學校得提供助學金,旨在令草根學生不會因為學校要收取學費而被拒諸門外,令所有學生都得以選擇直資學校。

翻看教育當局的資料,看到直資學校因為要提供特別的教育模式,所以他們可以自行收生,根據香港教育城網頁所載,「直資學校可以因應學生不同需要而自行設計課程,亦可自行取錄學生,並按照其校的傳統和教育目標,就招收和取錄學生事宜,制定合理而又合乎專業規範的標準。」【註一】但當參考學校概覽內各直資學校的資料時,又看不到他們的教育理念,須要取錄那些某一類的學生,反而只見到各直資學校在招生時,著重評核學生的語文能力,表達能力等等,很難令人不也是認為直資學校同樣是以學術成績作為首要「教育目標」。既然大部份直資學校和普通官津學校都是以學術成績為教育目標,為什麼他們既可以收學費,又可以自選學生。

早前直資學校運用金錢的做法成為熱話,既然學校可以收取額外的學費,用以「提供額外或高於一般標準的設施或服務」【註一】,所以直資學校收到的金錢應全部直接或簡接用於學生身上,直資學校學費,每名學生一年學費由數千萬多到六萬元不等,以一班三十人來計算,學校每一學年每一班收到的學費便由二十萬到近一百八十萬不等。正如之前所說,直資學校可以從政府而來的資助,便足以支持日常運作,那麼收到這麼多的學費,尤其是每一班年收過百萬的直資學校,學校可以來做什麼呢?招請更多文職員工減輕老師的非教務工作量,招請更多更好的老師,改善校園環境,使用更多輔助教材。但是,每班百多萬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是否用得其所,便得靠學校管理層和教育當局的監察了。

我相信,對於某些收費高昂的直資學校,家長可以讓子女入讀已是萬幸,又怎會去多想或質疑學校是否善用收到的學費,反正便像是交了某團體的會費吧。我只是怕當這些學校繼續滾存大量金錢時,財雄勢大,學校本無管理大量金錢的專業人仕,坐擁大量金錢,很容易會出現問題,聖經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21)」當學校所積的財富極多的時候,一些意料不到的事也許便會發生了。

最後,我怕看到的是,家長們看到直資和官津學校原無明顯分別,都以學術成績為重,學生成績又主要靠父母在背後以金錢堆切,分別只是直資學校挑選聚集了家景較好、父母較緊張和質素較好的學生在一起,環境是好了但對個別學生的教導卻無分別,既然如此,家長又何苦付出額外金錢作學費呢?要付出額外金錢,倒不如自己把金錢用在最適合自己子女的地方。到那時,家長開始醒覺而不再盲目追求直資學校,又或香港經濟不理想,家長不想付出額外的學費,到時直資學校收生不理想,直資學校可能又成為另一個母語教學的弊政了。

註釋:
【一】直資學校: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eform_resources/030923-009/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