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再談官津學校

每次當我接觸官津學校時,都會驅使我思想同一個問題,便是直資私立學校憑什麼或為什麼需要額外向家長收取學費,而這些學費又是否值得的呢?

去年年底,參加了一間第一組別津貼中學的週年表演晚會,當中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們的樂團表演,人數之多可以把整個大學會堂的台上坐滿,聲勢浩大,水準如何我沒有資格去評論,但參與樂團的人數眾多,這令我覺得學校的學生除了可以應付學業之外,還有空間去參加樂團練習。同晚另一個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一個英語話劇,由新入學的中一學生在入學前的暑假參加英語話劇營彩排,話劇中的英語對白也很不少,學生也應付得到,令我想到不單是國際學校或直資私校的學生的英文水準才高。那麼,父母要付出學費來讓子女入讀語文水準高的學校,是否有這些的必要呢?

之後,我又參加了同一學校的畢業典禮,因為是英文中學,整個過程都是以英語進行。期間,有一位該校剛畢業升讀了本地大學醫科的畢業生致辭,演辭內容是他進入大學醫學院之後,見到其他同學,有些甚至由名校升讀的,他們的行為不是很好,亦覺得他們和自己由一間地區英文中學升讀沒有分別,甚至因為自己在中學階段有宗教教育,所以言行還比他們好。這令我想到,不論那些學生在中小學時的起跑線是怎樣,他們到大學時,再次起步的起跑線又是一樣了。

我以前任職講師時所教的學生都是大學生,之前慶幸更有機會去到一間官津中學當了數日代課老師,令我可以親身接觸一下官津中學的學習情況程和親身觀察官津中學的學生是怎樣的。我只負責代中一級的其中一科,又因為是代課,不用負責任何教務,可以輕鬆地旁觀整間中學。

這間中學是一間在該地區的第一組別中學,因為升中派位是單靠學業成績的,所以第一組別中學,可以理解為該中學所取錄的學生,全為該校區最好的三份之一學生。而我在課堂中所見,首先是言行舉止都很乖,所以整間學校的校風很好,老師也不用花太多時間來管理課堂秩序,可以用大部份時間來教書。可見入讀第一組別學校的學生,是的確有過人之處;又可以這樣理解,以現時的課程來說,除非學生真的是聰敏過人,否則在沒有家長關心、幫助和催谷,真的不是容易的便可以進入第一組別,所以被界別為第一組別的學生,一是聰明或勤奮過人,一是學生有緊張子女學業的家長。入讀第一組別中學的學生,較易教和較易得到好成績(當然這和母親是女人一般顯淺),言行也較好。當家長一窩蜂的擁戴第一組別中學(多為以前的英文中學),我可以說,第一組別中學的老師未必比其他組別學校的老師教得更好,但是入讀第一組別中學的學生,同學是天資較好和品行較好的孩子的機會比較大,亦因此整間學校的校風也比較好。

另一方面,我亦看到因為第一組別是同區所有學生的三分之一,在派位時他們被派入心儀學校的機會是均等的,所以第一組別的頭一個學生和同組別的最後一個學生都有同等機會考進同一間心儀學校,所以在班內所見,同是第一組別學生,能力亦有參差。反觀直資私校,如果他們是用面試甚至筆試來選擇學生,他們可以選擇所有報考學生中(可以跨區的),能力最高的某個數量學生來填滿所有學位,選擇學生過程當中不涉及任何隨機抽獎成分,所以他們可以把考生以他們的能力排序,跟著選擇能力最高的學生入讀,所以收的可能只是所有考生最好的一小數,例如半成。由此可見,官津學校和直資私校之間,選擇學生已不是一個公平的過程,因此直資私校的學生最終可以考到較好的公開試成績,也是應該的。

語文方面,我想被評為第一組別的學生都是那些可以以英語學習的,亦即這些學生上堂是可以聽得明老師以英語教授,這點在我代課期間是肯定的。但是我所見到的,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流利的以英文表達自己的意思,部份是聽得未必講得。另外,在雞蛋內挑骨頭的說,這些學生在小學階段除了校內數名NET之外,又或他們的家長在背後投入資源找外國人教授英語,或自小看英文電視節目,他們沒有模仿外國人發音,和練習日常英語對答的機會,亦簡單來說,他們的英語很難達到「鬼仔、鬼妹」的水準。當然,以他們的英語能力,仍足以讓他們在中學階段學習,以及升上大學。但是學生的英語能力是否一定要好像「鬼仔、鬼妹」?我想又不一定必要,只要能和其他人溝通便可。要再改善英語能力,在中學畢業後到外國少中國人的地方讀數年大學,學成時英語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所以,這是家長的選擇,家長如果希望子女的英語能自小便達到流利水準,便可以選擇付出學費讓子女入讀多外藉老師的學校就讀,相反,如果覺得中文能力要較好,英語能力到達可以應付日常工作使用,而發音不一定要外國人口音,讀本地主流學校亦可,家長再決定慳出來的錢再用以改善子女英語亦可以。

現在的中學已沒有從前所分的中文中學或英文中學,在學校概覽中所見到的是那些科是用中文或是英文教授。雖然如此,但是家長心目中仍是會覺得某間中學是中文還是英文中學。我之前代課的那一間中學以前是英文中學,所以學校除了個別特定科目之外,例如中文,其他都是以英文教授,而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會以英文溝通,而我看到的是,因為老師和學生其實都是說廣東話的,開始時他們都會以英文說話,但因為大家的母語都不是英語,所以不能以英語表達所有的意思,尤其是學生方面,所以到後來可能無奈地轉為以廣東話溝通。如果在一些以外國人老師為主的學校,學生相反地便一定要以英語和老師溝通,而老師亦可以教導學生可以怎樣以英語表達。一個主要以英語(或外語)為主的校園,可以令學生容易地學會在日常生活和與人溝通時運用英語,所以將來他們畢業時可以操流利英語的機會便大得多了。我想這是這些要交學費的學校,比本地化課程的學校優勝的地方。當然,學習外語不只可以在學校內,家長亦可以在外為子女找學習外語的機會,但因為學生留在學校的時間最長,所以學習和練習外語的機會也高得多,效果也較明顯。

官津學校有其限制,直資私校有其優勢,我想家長得細心去思考怎樣去取捨了。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本人的女兒也是在直資私立小學就讀,亦認同該理念,但對你的意見有兩點不太認同。第一,除超级名校外,一般直資私校未必一定能收到能力最高的學生,只是機會較大,所以學生能力一樣有參差。第二,一條龍直資私立中學如必須收回小學部的學生,經過十二年中小學階段,學生能力差異也會拉開,所以並非每位直資私校學生最終都能考到較好的公開試成績。

Herbert SHIU said...

謝謝你的意見。

我同意你說不是所有直資都能收到最好資質的學生,因為,有些直資私校的教育理念本就不是以學術成績為主,那些重視學術成績的家長便不定會讓子女入讀,所以這些學校的學生的成績便可能和普通官津學校差不多吧。對於超級直資私校,差不多所有重視學術,而由幼稚園便重視子女學術成績的,便會送子女去考這些直資,結果便是如文中所說,那些超級直資便可以選擇報考了的所有學生(包括所有校區)中選最好數個percent的學生入讀。

這篇文是以整體學校宏觀來看所有學生的成績,而家長選擇學校時,所參考的是大部份學生的成績和表現,所以你說得對,是機會比較大可以有好成績,對家長讓子女入讀之後,他們期望自己子女可以考得和學校大多數學生能考得的成績,最後,自己的子女真的能考到什麼成績,其實也是在乎孩子本身的天資和付出了多少努力。

Unknown said...

我很認同你寫的見解,直資學校的學生的質素真的比津校好, 至少在言行及家長支援方面

我之前在一間第三組別的上水津小教....><
痛苦得要死, 學生聽不懂英語, 對學英語的動力等於零, 但校方強要老師以英語教...
學生又打架又不交功課...後來有機會到一間直資學校當代課老師,我不用花時間管秩序,可以集中教學,學生的質素也十分優異
那是天堂和地獄的分別

晉彥媽手記 said...

期間,有一位該校剛畢業升讀了本地大學醫科的畢業生致辭,演辭內容是他進入大學醫學院之後,見到其他同學,有些甚至由名校升讀的,他們的行為不是很好,亦覺得他們和自己由一間地區英文中學升讀沒有分別,甚至因為自己在中學階段有宗教教育,所以言行還比他們好。這令我想到,不論那些學生在中小學時的起跑線是怎樣,他們到大學時,再次起步的起跑線又是一樣了。

這一段是精華所在,英雄莫問出處,那裡都有叻人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