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同是Aamir Khan,在故事中他是一名美術老師,而故事主要圍繞一個八歲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小朋友Ishaan Awasthi。整個故事沒有如「打死不離三兄弟」那麼戲劇化,沒有阻飛機起飛、搶新娘等喜劇元素,故事很簡單的講述一個有讀寫障礙症的小朋友,因為本身讀寫能力,不能適應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學習,功課差,自理能力差,母親經常催促他辦事,父親經常外出工幹,回到家中便經常罵他,老師又不知道他有讀寫障礙,罵他罰他,他怕上課而逃學,最終傳統學校放棄了他,他父母因而決定讓他入讀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面對同樣問題,但學校高壓的管教下他勉強能在不阻礙其他同學下上課,學業還是跟不上,在學校差不多又要放棄他的時候,由Aamir Khan所扮演的代課老師,看到這個孩子不斷的面對失敗,老師的責罰,表情流露出灰心失望,自我形像低,決定找出原因,最後,這老師不辭勞苦的家訪這小孩子的家,最後發現這小孩子患有讀寫障礙問題,他向小孩子的父母解釋小孩子的讀寫障礙問題,之後他回到學校,向校長解釋小孩子的問題,還保証了小孩子的學習進度,令小孩子可以繼續留在學校,小孩子經過他個別的教授,終於克服了他的讀寫障礙問題,學業跟上去,最後他辦了全校的繪畫比賽,小孩子最終得冠軍,作品更成為校刊封面,重建了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相信如果有讀寫障礙問題的孩子的父母,看這部電影會有很深的感受。對我來說,我女兒沒有這個問題,但我卻從這部電影中,更加明白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看到的文字是會跳舞的,跟不上學習是因為他們不能如同年紀的小朋友以文字來學習,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和練習,他們要用沙池或方格來幫助明白字形,可能要以口試代替筆試,除此之外,他們和其他同學的學習能力是沒有多大分別。
故事中的小孩子的父母,是典型的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多留意子女,當見到子女有問題,便只會責罵他們,但從來沒有想想問題出現的原因,只會想到是子女的態度問題,不知道其實開始時是能力問題,但當大人已不再聽孩子表達力有不递時,子女的問題便會變成一個態度和行為問題,跟著父母便只會覺得自己子女的問題是態度,是頑皮,是有心的,家長失去耐性,不去觀察,其實是很可惜的。
這部電影提醒父母一件事,不要先入為主自己的子女的表現,便一定能達到其他孩子的水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不能盲目去假設自己子女一定達到,可能有些會比其他同齡小朋友出色,有些則可能比較差。多和子女溝通,如果他們真的有困難,根本不是他們的錯,作為父母,更應要鼓勵子女,幫助他們,這才是父母之道,打打罵罵鬧鬧,其實父母除了發泄了情緒之外,對事一點幫忙也沒有,反而傷了親子感情。
所以我女兒每天做功課的時候,我不會在她身邊,她在她的房間做功課,我經過時看到她很專心,我會走到她身邊,摸一摸她的頭,有時會錫她一啖,跟著到她做完功課,找我幫她檢查功課時,如果我見到她很專心,在我未開始檢查功課前,我會抱一抱她,先讚她做功課時做得專心,讚嘗是因為她做功課的態度好,就算功課未必做得全對,但她已盡了力,便已值得讚嘗了,她的功課是否全對,反映了她自己的學習能力,老師亦應由她的功課表現知道她能否跟得到學習進度,所以我也不太緊張。同樣,女兒要參加比賽,我會對她說,只要她盡了力,能否得獎是決定於有沒有其他人比她更努力,更有天份,所以我不會只在她得獎時讚嘗她,只要她已是做得最好,便已足夠,反而如果沒有競爭,別人的水準更差,雖然她沒有盡力,但因此而得到獎或好的名次,其實反而是不值得高興的。孩子小時候的做事態度和自信心,便比他們懂得什麼知識為重要,只要態度好和有自信心,他們將來要自學什麼也可以,也有能力解決任何問題,難道父母一生都要在他們身旁催促才是正路?
有時,我會覺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很矛盾的,例如高小的學生,父母會覺得他們不能照顧自己或不需有能力照顧自己,所以子女洗澡食飯還是要勞心或幫手,但是對於學業,現在的孩子們的課程深度,便比父母當年同年紀時的課程深四五級,但是父母還是會認為子女是應該有能力學得到,有能力得滿分。我自己五六歲的時候,回到內地鄉間拿著炮竹到處玩,到處燃點,但是到今天,我會感到今天的父母,也許十歲前也不會讓子女入廚房吧,不會教子女用火柴,但是我當年小學六年級才學的英文,今天的父母卻期望子女可以在一二年級學懂。對子女的期望,為什麼有些是高了,有些卻低了,父母又以什麼來定自己對自己子女的期望?難道便是參考其他同齡孩子能否做到?例如別人的孩子十歲時都是由傭工來幫手洗澡,自己的子女十歲都不懂得洗澡便是沒有問題?而當別人的子女在六歲時懂得某個很深的英文字,自己的子女便絕對應該同樣懂得?如果達不到期望,便要重重責罰?
最後,這部電影令我想到,由子女出生,每當子女第一次可以做到某件事,例如懂得叫「爸爸、媽媽」,懂得坐起來,懂得扶著站起來,懂得行,每每可以令父母雀躍萬分,向各方好友報喜。但是當子女入學之後,尤其著重學業成績的小學時,父母記否上一次子女首次做到某件事,令父母便開心得數天的是那一件事?還是已沒有記憶,只記得上一次子女某次功課默書測驗考試成績不好,弄得自己暴燥如雷,重重的責罵了子女一頓呢?小時候,親子之間充滿溫情,但在子女入學之後,親子之間便充滿灰心、失望、責備?可悲!
以下節錄了幾段男主角的說話,值得家長深思:
相信如果有讀寫障礙問題的孩子的父母,看這部電影會有很深的感受。對我來說,我女兒沒有這個問題,但我卻從這部電影中,更加明白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看到的文字是會跳舞的,跟不上學習是因為他們不能如同年紀的小朋友以文字來學習,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和練習,他們要用沙池或方格來幫助明白字形,可能要以口試代替筆試,除此之外,他們和其他同學的學習能力是沒有多大分別。
故事中的小孩子的父母,是典型的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多留意子女,當見到子女有問題,便只會責罵他們,但從來沒有想想問題出現的原因,只會想到是子女的態度問題,不知道其實開始時是能力問題,但當大人已不再聽孩子表達力有不递時,子女的問題便會變成一個態度和行為問題,跟著父母便只會覺得自己子女的問題是態度,是頑皮,是有心的,家長失去耐性,不去觀察,其實是很可惜的。
這部電影提醒父母一件事,不要先入為主自己的子女的表現,便一定能達到其他孩子的水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不能盲目去假設自己子女一定達到,可能有些會比其他同齡小朋友出色,有些則可能比較差。多和子女溝通,如果他們真的有困難,根本不是他們的錯,作為父母,更應要鼓勵子女,幫助他們,這才是父母之道,打打罵罵鬧鬧,其實父母除了發泄了情緒之外,對事一點幫忙也沒有,反而傷了親子感情。
所以我女兒每天做功課的時候,我不會在她身邊,她在她的房間做功課,我經過時看到她很專心,我會走到她身邊,摸一摸她的頭,有時會錫她一啖,跟著到她做完功課,找我幫她檢查功課時,如果我見到她很專心,在我未開始檢查功課前,我會抱一抱她,先讚她做功課時做得專心,讚嘗是因為她做功課的態度好,就算功課未必做得全對,但她已盡了力,便已值得讚嘗了,她的功課是否全對,反映了她自己的學習能力,老師亦應由她的功課表現知道她能否跟得到學習進度,所以我也不太緊張。同樣,女兒要參加比賽,我會對她說,只要她盡了力,能否得獎是決定於有沒有其他人比她更努力,更有天份,所以我不會只在她得獎時讚嘗她,只要她已是做得最好,便已足夠,反而如果沒有競爭,別人的水準更差,雖然她沒有盡力,但因此而得到獎或好的名次,其實反而是不值得高興的。孩子小時候的做事態度和自信心,便比他們懂得什麼知識為重要,只要態度好和有自信心,他們將來要自學什麼也可以,也有能力解決任何問題,難道父母一生都要在他們身旁催促才是正路?
有時,我會覺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很矛盾的,例如高小的學生,父母會覺得他們不能照顧自己或不需有能力照顧自己,所以子女洗澡食飯還是要勞心或幫手,但是對於學業,現在的孩子們的課程深度,便比父母當年同年紀時的課程深四五級,但是父母還是會認為子女是應該有能力學得到,有能力得滿分。我自己五六歲的時候,回到內地鄉間拿著炮竹到處玩,到處燃點,但是到今天,我會感到今天的父母,也許十歲前也不會讓子女入廚房吧,不會教子女用火柴,但是我當年小學六年級才學的英文,今天的父母卻期望子女可以在一二年級學懂。對子女的期望,為什麼有些是高了,有些卻低了,父母又以什麼來定自己對自己子女的期望?難道便是參考其他同齡孩子能否做到?例如別人的孩子十歲時都是由傭工來幫手洗澡,自己的子女十歲都不懂得洗澡便是沒有問題?而當別人的子女在六歲時懂得某個很深的英文字,自己的子女便絕對應該同樣懂得?如果達不到期望,便要重重責罰?
最後,這部電影令我想到,由子女出生,每當子女第一次可以做到某件事,例如懂得叫「爸爸、媽媽」,懂得坐起來,懂得扶著站起來,懂得行,每每可以令父母雀躍萬分,向各方好友報喜。但是當子女入學之後,尤其著重學業成績的小學時,父母記否上一次子女首次做到某件事,令父母便開心得數天的是那一件事?還是已沒有記憶,只記得上一次子女某次功課默書測驗考試成績不好,弄得自己暴燥如雷,重重的責罵了子女一頓呢?小時候,親子之間充滿溫情,但在子女入學之後,親子之間便充滿灰心、失望、責備?可悲!
以下節錄了幾段男主角的說話,值得家長深思:
「我明白了,歸根到底,這是個充斥著殘酷競爭的世界,每個人只想著削尖了腦袋往上爬,人人都想得高分,醫學、工程學、管理學,其他都是廢物,95.5%, 95.6%, 95.7%,低分的都是褻瀆,是吧?看在上帝的份上,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賦和夢想,可其實呢?他們都只是在被動地在學習,妄想成為個全才,即使這一切只是痴人說夢。」
「他(即有讀寫障礙問題孩子的父親)說,沒有選擇,就好像他在養一匹賽馬,而不是一個孩子,強迫孩子來實現你的野心,比僱用童工還糟糕,一旦孩子無法忍受這麼沉重的負擔呢?他們什麼時候能覺醒?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人無完人。」
「在所羅門島上,當土著們耕種土地的時候,他們並不砍樹,他們只是圍著樹,喊叫、怒罵,並且詛咒,一段時間後,樹自然就凋謝枯萎了,完全死於自身原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