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優才學校會考成績的反思

日前,跟友人談升小學選校,期間有提及優才學校,他的兒子也有報考,而他不久前發現優才學校在網上發報了其學生的會考成績,有意見是成績強差人意,友人即對是否讓其子入讀抱有介心。因那時我沒有看過那份會考成績報告,所以沒有多說;之後回家,找到了報告來看,亦看過討論區的言論,自己再細想是什麼的一回事。

報告網址是:http://www.gtcollege.edu.hk/pdf/Others_09-9927_9928_v4.pdf

根據報告,整體以每一個學生每一科來說,有一半以上是相等於C或以上,合格則超過九成,英文科的表現很好,而生物科和中國歷史科的整體表現,比全港的整體表現差;在討論區裡,部分家長對此感意外,覺得是一個大問題,也許他們覺得學生在每一科的表現應比全港的好,取得C或以上的比例也應該更高,如果家長每月付出的學費,優才又強調有拔尖班,換來只是比全港在某些科稍好的成績,是名不符實,物非所值。我在想,這份報告給我什麼的啟示呢?

我沒有去過這間學校,只憑自己對這間學校的認識,來解讀這份報告。報告清楚顯示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中英文都比全港整體高,這和學校基本上是英文中學相符,而通常這類重啟發的學校,都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所以語文較好是合理的。再以科目分類,被家長批評的生物和中國歷史科,一般來說是重記憶的,即考生要記得多而準;而高於全港整體的科目,如物理數學,則較要求學生的觀察和邏輯推理能力,由此看來,優才對學生的培訓,著重學生的思考能力,多於要孩子填鴨死記。另外,我想優才學生的家長,見學校已有補底拔尖班,不會不願也不屑讓子女去讀天皇補習班,學生既無參加主流評核考試的經驗,亦沒有專為學習應考的訓練,成績便因而給比下去,如果事實如此,能得到公佈的成績,也許已經很好了。

我不知以上推測,是否過於自圓其說,自辯護短,自欺欺人。另外,這個報告亦足以令有心讓子女入讀類似學校的家長深思,輕鬆學習,愉快童年,那個家長不想其子女得到,可以學到解難抗逆,當然是好,問題是家長害怕到考會考時,解難抗逆的能力不能輕易測度,但學術成績給別人比下來,卻直接影響考大學的機會,所以即使很多家長想子女讀得開開心心,但基於面對現實,也得讓子女就讀主流學校,催谷子女學業。

這問題我想過,最大的疑問是在於啟發性的教育,是否適合香港主流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它的評核制度。在主流學校裡,整個環境教學都是朝著主流評核方向而去,毫不猶豫,但是對於這類標榜另類教學的學校,在早年任憑它是如何啟發性,如何鼓勵思考,到真正得參與主流評核時,學校家長學生也得乖乖就範,接受現實,否則,公開試貨真價實,家長可以和其他學校比較,如果比主流學校比下去,這類學校也得轉為重視公開試成績,提早催谷,到時什麼教學理念也得放下了。

所以核心問題是,用主流評核方法去評核接受另類教學的學生,而家長和大學最終都是用這個主流準則來評定學生,尤其學生只得一個公開試的成績作參考。因此,這給我的啟示是,如果家長讓子女入讀這類學校(我想至少包括優才,音小,培僑,播道,真道),必須明白學校理應可以給其子女在學術以外的範疇更好的培訓,例如創意、想象力,但學術卻未必和在主流學校接受教育有很明顯的分別,也許在子女畢業時,家長可能發現子女和其他大部分學生在學術以外的分別,學生的得益,已不足為外人道;如果學生只得一個公開試成績,如果成績不太好,也不要期望大學會因為子女在另類學校學習而降低要求,雖然另類學校多重視表達能力,但至少學術成績得到達步進面試房門的要求,家長要小心觀察,在適當時候可能在學術上要幫一幫子女;另一個方案,便是用適合的評核方法去評定在另類學習的學生,例如國際文憑(IB)。所以這亦是我讓女兒讀蔡繼有學校的原因,這學校既用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便用國際學校通用的評核方法來評定學生,這便是最適合了,學生不須接受兩種不同的教學和評核模式,效果應是最好,現時本地大學也會考慮這個評核方法的成績,所以留在香港升大學亦不是問題。除了蔡繼有學校之外,我發現部份另類學校都在準備讓學生參加國際文憑考試,例如真道書院。家長可能要研究國際文憑是否符合他們的期望,和所選的學校是否提供相關培訓。

現時大部份重啟發的學校,歴史都只數年,他們的學生,可能還未曾參加過主流公開試,相信首屆成績一出,如果是差,可能會影響部份家長對這類學校的看法和信心,學校得小心留意這個問題,而家長則可能要接受這類學校看重是發掘其子女的潛質和自信等等,而學業成績未必如主流學校般多操練,如果其子女不能得到最頂尖的公開試成績,要明白這是學校將大部份資源(如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培養子女潛質,這些潛質對孩子一生,可能會比得到很好的公開試成績還重要。家長要抱著適當的期望,或自己有自己的對策,這會比到最後發現事與願違為好。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The HKCEE result for GTCollege is so so. However, considering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資優 ( some of them thru 伯樂計劃 ), I feel there is a lot of room to improve. I am really thinking is there anyway to make academic and activity approach ( 活動教學 ) co-exist but seems hard to do so. Just my thought, is that possible we can make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activity approach" way in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to make the kids full of creative and willing to learn. However, when the public exam stage comes ( eg, F4, F5 ), the school should switch back their focus to public exam, so that the kids can be more competitive for entering university.

By the way, here is the HKCEE result for another new school DSS, http://www.plklfc.edu.hk/ceresult/CEresult.htm
I admit I am quite focus on public exam result because there is the only way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 at least in hong kong ) and yes, may be I am still old mind :) and besides activity approach, I really want my kids to have the ticket for entering university.

Jimmy

Herbert SHIU said...

謝謝你的意見和資料提供。

我去看過你所提供的會考成績報告,是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的;因我對這間學校認識不多,我便去了親子王國那裡去看看家長的意見,看了一會,感覺上都覺得這學校都是以學術為重,而且測驗也多,而這中學是陸慶濤小學的一條龍中學,有留言說校長也是同一位。現在所看到的會考成績,是羅氏基金自己由中一教到考會考的,將來的學生會是由小學升上去,即同一個校長可以為中學做好準備,培訓適當的學生,亦令學生很容易適應中學的學習模式。

由此可見,也許要會考成績好,學生必定是要不繼在之前做很多重覆性練習,多測令學生多溫,所以到最後會考成績會好。我想優才便是不想學生由小開始便要學生做重覆性練習,代之為啟發性的學習,所以到最後,也許短時間內不能完全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又或適應會考的評核模式,所以學生的會考成績不是太好。

既然如此,這也是好的,便是香港有不同的學校,有些學校重視會考成績,有些是重視學生本質的培養,家長便可以以自己的期望,和觀察子女的特性,而去為他們選學校。重要的是,不要先想要啟發性學習,同時又要學術比其他學校深,又或到最後才轉型,學生也是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