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05, 2010

官津學校再思

上星期,有幸參加了一間英文band 1津貼中學的周年匯演,其間還跟學校的副校長傾談討論,所見所聞對我也有很大的反思。

這間中學位於公共屋村之內,校舍由啟校至今已是二十多年,校舍在當時是標準中學校舍,期間雖經過加建,但是到如今,校舍也許只符合小學的標準了,所以就校舍而言,根本不可跟大部分名校相提並論,但學校苦心經營多年,漸漸成為了band 1名校。這學校沒有如其他出名或新校有自己宏偉的禮堂,所以當晚是在沙田大會堂內舉行,入場費為二三十元,學生家長便可以購票入場觀看其子女的表演。作為一間津校,學生憑成績派位就讀,所以學生的背景可以參差得很大,如果學校的校舍有個很大的演奏廳,而代價是高昂的學費,而真正使用的機會並不多,對家景不太好的學生,這個大演奏廳便成了他們就讀這校的負擔了。所以現在的學校似乎都在鬥大鬥靚,對家長來說,可以有這樣的環境,當然是好,但卻不應給這些物質上的好壞影響選校的決定。

整晚的匯演內容非常豐富,有話劇,有管弦樂表演,有中樂表演,獨唱,合唱,朗誦等等,由晚上七時半直演到十時,中間只休息了十五分鐘。就這一次匯演來看,根本看不出官津學校和直資私校的分別,官津學校沒有宏偉的禮堂,可以在外租用。我不是專業人士,不能說官津的表演比直資私校的相差多少;整晚的感覺是,其他私校有的表演項目他們都有,唯一可以雞蛋裡挑骨頭的是,他們的學生司儀是講廣東話的,而我參加過的私校匯演,例如女兒的蔡繼有學校,學生司儀便只是用英語加普通話,而女兒的是小學,而這官津學校的是中學,就學生語言而言,似乎官津學校的學生難和私校有家長幫助的學生相提並論。當然,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匯演只是學校非公開的活動,所以只接待學生和學生家長,而官津學生的家長,未必每一位都可以完全理解以英文或普通話為主的司儀所說的話,所以選用廣東話,也有其實際原因。反而我看到的是,這學校因為是官津學校,所以學生家庭背景參差得很,有部份學生的家景不是很好,那麼他們是否因為家景問題而失去學習樂器的機會,而沒法參加學校這類匯演?

就這個問題,我詢問了學校的副校長。回覆是學校在舉辦這些樂團之前,便向教育基金申請,取了一筆款項買了很多樂器,而學生入學後,參加樂器班時,學校便可以借樂器給學生上課,並可以帶回家練習,學習樂器的費用,學校亦有資助。當學生可以由入學便學習某一樂器,到他們中三時,學校學習樂器的人數,便足夠學校從學生當中選擇合適的學生加入樂團;因為樂團須要有指揮帶領,學校便向外招請指揮,而學生參加樂團時,便要交年費,加上學校的資助,大部份的金錢都用作指揮的費用。因為學校有樂器提供和費用上的資助,所以就算是家景不太好的家庭,也都可以支持子女參加樂器班以及樂團。我會想,如果是家景不太好的學生家長,看到自己的子女可以在這學校,接受免費教育,再可以在一個專業的會堂在台上公開表演,也應感到很滿足。

我又問副校長,學生在應付學業之餘,還能兼顧學習樂器嗎?他告訴我,學校將工藝,音樂以及家政合為一科,而在這一科之內,音樂佔很少份量,主要靠放學後的樂器課代替,而樂團則會在星期六練習。因為選科問題,學生早已習慣一星期回校六天了,所以問題不大。另外,我又問如果學生不是band 1學生,便不可能兼顧樂器了;副校長也同意這點。話雖如此,但可見每位學生,其實真的很忙很忙。

副校長亦向我透露,入學的新生的背景為中產家庭的比例增加了,要解說這點,可理解為band 1的中產比例是越來越高,亦反映中產家庭更有能力令子女達致band 1;另一解說是更多中產願意讓子女入讀這官津中學。考得入直資私立中學,除非是非常突出的名校,其實就配套設施學制、老師同學背景而言,band 1官津學校和直資私校分別已不大。既然如此,直資私校真的要拿出與官津學校不同的地方,例如在培養學生有什麼過人之處,又或再功利一點去看學生在直資私校就讀,和在官津學校就讀比較,所得的好處是否值回付出的學費,如果當家長發現原來官津和直資私校差不多,家長又怎會付出額外的金錢讓子女入讀直資私校。直資私立學校,必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要令家長明白子女讀直資私校的好處,否則,家長作為納稅人,是天經地意的去享受免費教育,尤其兩者分別不大,到直資私校的對象學生都轉到去band 1名官津學校時,直資私校便會變成主要取錄中產以上而學術成績一般的學生,惡性循環,直資私校也許會有收生不足或只能取錄次一等學生的一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