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新加入蔡繼有學校大家庭的家長,大部份是小一的新生,也有其他班級的插班生,首先我想向各位祝賀,因為你們的子女可以在這間學習和實際環境優良的學校學習。我的女兒在這裡渡過了兩年,我也在這裡做了兩年家長,所以在學期之初,也希望在此和各新生家長分享一點作為這裡家長的經驗。
作為這間學校的家長,首先真的要接受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這包括了學校以圖書教學,評核不會預先通知家長,沒有最終分數和名次,和高年級的公開試安排,例如會報考IGCSE和IB。信任學校的教學安排,這包括了課程的編排和設計,功課和評核的深淺和多少。對於某一個課程的深度和功課量,也必定有家長覺得不稱心,如不夠深或功課太少,又或太深而功課太多,父母應明白這是現實。
對於覺得課程淺和功課少的家長,我會建議他們應和學校溝通,重要的是孩子不會覺得課程太淺而對上課提不起興趣,或甚是在課堂上不專心或攪破壞,至於功課量少,如果只是因為孩子專心和努力,家長可以讓孩子善用課餘的時間,讓他們做他們喜愛和有興趣(而通常是他們專長)的事,例如參加不同的興趣班、語言班、運動班、樂器班等等,除非孩子真的很喜歡書本上的知識,否則家長便有空間去讓孩子發揮他們學業以外的興趣和專長,又或只是簡單的多看課外書等,也是好的。
對於覺得課程深和功課多的家長,我會建議家長也要和班主任溝通,交流孩子的學習能力、性格、興趣等特性,跟著看看怎樣令孩子可以跟得上學校的課程進度。家長應教導和培養孩子獨立和專心地自行做功課,如果在學生專心地做功課的情況下,孩子還是做不完當天功課,甚至到晚上應入睡時間還未能完成功課,家長其實可以建議孩子先行休息,再寫手冊通知班主任孩子在專心做功課的情況下也未能完成所有功課,家長不必怕因為向老師說孩子不能完成功課,會令老師對孩子有負面的印象;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很清楚,才能採用適當的方法和進度去教導學生,如果家長一開始便以補習形式來改善孩子的表現,其實是不能令身邊的人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準確的評估。
補習與否是家長間會互相詢問的話題,校方是不鼓勵補習,但是如果在學校內和其他家長分享交流,可能會發現有些家長會幫子女找補習,甚或說如不補習便不能跟得上學校的進度,有些家長則不會為子女找補習,在這個議題上,我不敢一刀切的說要或不要,因為這決定於很多因素,例如學生的能力,有否家長幫忙檢查功課,家長對子女學業的期望等等,我的建議只是,補習,可免則免,如果家長發現子女在校似乎不明白老師所教的內容,應先和老師溝通,是孩子在堂上不專心,還是真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所限,學校也有提供額外的班給稍為落後的學生上,讓他們跟上課程。但是到最後,如果家長真的決定要補習,看看可否不用長期依賴補習,如果補習令學生不專心上堂,上堂不用學習,放學就去補習,家長不如爲子女轉校好了,因為和讀傳統學校或催谷型學校已沒有分別,另外因為蔡繼有學校不會預告默書評估,補習老師根本不能預習,補習的效果反而不及爲傳統學校學生補習的效果好。另外,除非家長想在某一階段為子女轉校,否則長期依賴補習的學生,能否應付IB的課程是一個疑問。(我極不想將來會有IB補習的出現。)
對於家長對子女學業的期望,底線是達標升級,正如學校的宗旨,Every child in this school is good at something,所以如果學生的長處不在學業方面,他們的專長可能是在音樂、運動之上,又或是某一學科,家長可以選擇讓子女完成功課之後,便可投入他們專長的地方。我覺得作為這學校的家長,比其他學校家長優勝的地方是家長有選擇,反觀其他學校家長,他們是沒有選擇,爲升學,爲入精英班,爲名次,家長對子女學業的期望是每一份功課、測驗和考試,任何一科一分都不能少。(家長不要以為只達標升級,便是對子女要求低,將來成就最大的,未必是在校內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反而如果子女在某方面有天份,他日的成就會更大。)
因為學校不以分數和表現來評價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為自己學習,而不是為了和其他同學競爭,所以學生之間不會為分數而破瓌關係,而家長之間亦沒有互相競爭的心態,間接令家長之間的關係很好,成為互相支援的平台, 有感子女在學校的情況和表現,原來透過其他家長來詢問他們的子女,反而更清楚。
所以新生家長宜多認識子女的同學,以及他們的家長,部份班主任會主動建立溝通渠道(如電郵)讓家長之間溝通,否則,家長亦可主動向同班家長提出收集並分享家長的聯絡方法(如電郵和手機號碼),之後便可以以電郵、WhatsApp甚至討論區來溝通。至於所有家長首次相遇,也許便是學校旅行或家長晚會,到時家長可以把握機會收集其他家長的聯絡方法。
如果想對學校、以及自己子女在學的情況更為認識,作家學校的義工,可以說是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外出參觀活動,校內游泳班(尤其是低年級),是需要部份家長回校當義工,所以每當見到學校有這類活動,除了班主任在回條上詢問家長會否當義工, 如果家長有假期的, 家長亦可即時在手冊上留言給班主任,詢問需否回來當義工。另外,學校亦有其他經常性的義工,如故事爸爸媽媽和圖書館義工,家長如果有空,便可以參加了,留在學校的時間較長,對學校和子女在學以及他們和其他同學相處的情況便會更為清楚。
星期六早上學生在學校有不同類型種類的課外活動,而同時間也有供家長參加的家長興趣班,所以家長除了留在學校等候子女下課,也可以參加一些興趣班。(對於子女出生後也許便沒有時間參加任何興趣班的家長,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了。)
和其他學校一樣,蔡繼有學校也有駐校社工,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子女有什麼問題,尤其是精神、情緒等等問題,可以找駐校社工幫忙,家長不應怕子女給標籤爲有問題而錯過了補救的最佳機會;甚至家長本身也有因為子女在學而引起情緒問題,我也建議家長可找駐校社工談談,他們或可以提供輔導或轉介的服務。
學校的位置令交通成為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尤其是當有大量家長駕私家車到學校,例如考生面試日,開放日等等,另外,部份學校活動是晚上舉辦,與會者離開時也會有問題。在學校門外的馬路上泊車(部份會泊車上行人路),因泊車數目多,又多響警號,所以會引起附近住戶不滿,不久便會有交通警到場,發告票是指定動作,如情況嚴重,聽過警方會拖車的,在大埔路離學校步行十五分鐘距離有一個公眾兩小時停車場,家長可以考慮使用。某些學校活動,學校或會開放學校讓家長在內泊車,但也是先到先得(但小心私家車在路上排隊時,交通警不會理會家長是在排隊而命令家長駛走,家長便不能繼續排隊),因此,學校不斷鼓勵家長和學生以公眾交通工具來回學校。
學校的老師,來自世界各地都有,所以,家長不宜以本地傳統學校的角度來看,把老師們都當是國際學校的老師來看待便可。
以上只是由我角度所得的一點心得,家長應自行和學校以及其他家長多溝通,令自己對學校有更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