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網誌記錄了我為了我的愛女找幼稚園的經過,和當中我的感想。及後,我發現找小學又是另一個難關,所以我又將找小學的經過在這裡記下來,所以這個部落的名字也更新為「為女尋校記」了。再之後,寫的東西已開始談教育,談女兒將來要走的路,所以又再改名為「女兒的求學之路」。
如對這個部落的文章有回應,請在該文章加上你的意見(留意留言會經審核為非濫發留言之後才會出現在網誌內),而對整個部落有什麼意見,或想和我直接交流的,可以寄電郵至我的信箱 hcshiu@gmail.com。
另外,如果我有對於有關「新香港」和「新香港教育制度」的想法,會以私下電郵形式直接發送致讀者電郵地址,有興趣接收這些私信的讀者,可以到此「表格」提供電郵。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20
退學潮
教育的反思(七)
Tuesday, August 18, 2020
隔離中的教育(九)
到了今天,香港的疫情被評為到了第三波,確診的人數忽高忽低,似乎還沒有疫情退下來的跡象,全世界也都好像在等疫苗的出現。因為這個疫情,整個世界都改變了不少,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正面來看,給我們新的角度,去看不同的事物。
上學年的下學期已經完結,原本的暑假也開始了。對女兒學校來說,還更是剛剛開了學。因為疫情持續,所以教育當局宣布學校新學年開學,便要採用網上模式授課。今天,吊詭的事情又發生了,傍晚時分,天文台發出三號風球警號,並預算今晚稍後會發出八號風球警號,如果三號或八號風球延續至明早,一貫的做法是部分或全部學校停課的。
但是因着疫情期間,學生都是網上授課,老師也在家中教授課程,所有人都原本留在家中,不用回到學校去,那麼現在既然網上授課,是否也應如以往做法停課呢?
思考這個問題,先從理念上思考為何打風要停課。三號或以上風球高懸期間,天氣差,狂風暴雨,交通癱瘓,換句話說,不論大人或學童留在街上也是危險的,而因為天氣差,交通接載能力大減,人們留在街上等候時間便更長,換句話說,便更加危險。因此,在懸掛三號或以上風球時停學,便是要避免學童因為往返學校遇上危險,並且減少交通的負擔,好讓餘下來的接載能力能應付需要上班的在職人士。
根據以上理念,原本已經是網上授課,原本便不用往返學校,原本老師和學生不論天氣是否惡劣,都是留在家中。那麼,原定是網上授課的課程,在惡劣天氣下,以上的邏輯便不適用,亦沒有支持停課的原因吧。除非,惡劣天氣對大部分老師學生都有明顯和實際的影響吧。例如,因為惡劣天氣,家中的上網設施不能運作,或身處家居中不安全,或在家中都因為惡劣天氣而忙於其他工作(如處理家居中的浸漏情況)。但是,香港的房屋結構優良,互聯網基建良好,就算家居劏房的草根家庭,理論上也可以安全地繼續網上上課吧。換句話說,網上授課期間,學校不用因為惡劣天氣而停課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既然老師學生都同在家中,教材也已準備好用作網上教授,如果是停課,只是所有人留在家中不網上上課而已。如果這樣停課,老師和學生也可能要另找時間來追回這些停課的課程,時間還不是一樣,還會打亂了原本的課程進度。似乎停課除了即時便多了休息時間,長遠來說,似乎只是零和遊戲,今天上課時間少了,將來還是要補回。
理論歸理論,實踐時須要顧及同理心吧。惡劣天氣而停工停課,似乎是天賜下來給平日停不下來,沒有空檔時間給自己和家人的香港人額外的時間,所以很多在職人士和學生,都渴望在忙碌的生活當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有薪假期以及親子時間。因此,就算覺得網上授課因惡劣天氣停課沒有背後理念支持,長遠沒有實際好處,我還是覺得,既然大部份香港人的信念都是惡劣天氣下停工停課,一家人可以留在家中一同渡過,多點親子時間,放鬆一下,還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如果我是教育當局,會讓各學校以及各老師自行決定是否停課。例如學校和不同級別的家長溝通,來決定是否完全或部分停課。情況可能是,低年級的家長比較希望停課,而高年級的家長覺得子女要應付公開試,應該爭取授課時間,又或某些科目的進度不能停下來,或將來沒有足夠時間補課等等原因,來決定是否停課或繼續網上授課吧。
教育是以人為本,教育相關的決定,也許應以同理心,以及信任學校老師的心態來作決定吧。
Sunday, June 21, 2020
朋友,好嘛!?
- 讀者如果有感而發,請不必在這裡留言分享你自己的看法了,因為這裡不是一個適合討論的地方,如果你留了言,而內容涉及對時局的看法或分析,我也不會登出來,免得引來大眾來這裡討論。反而,我們應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如果有讀者真的想跟我分享或交流想法,請私下發電郵給我來私下溝通。
- 文中的「朋友」,某個程度上是我心中的自己,而「我們」,便是我和我自己心中的聲音。
Thursday, June 11, 2020
平民IB(四)《後記》
Tuesday, June 09, 2020
平民IB(三)
以上是到現時為止我能想到相關的利弊。
Sunday, June 07, 2020
平民IB(二)
平民IB(一)
Friday, May 01, 2020
教育的反思(六)
這兩件新聞給我的啟發,是人們在逆境之前,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反應,第一種是不能接受現實,鑽牛角尖,將責任推在別人身上,甚至作出報復行為;第二種反應是認清和接受現實,盡快調節自己的心態,找尋解決辦法的方向,重新上路。想深一層,這兩種反應,便和暢銷書籍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中的兩種老鼠相似。其中一種老鼠,當找到乳酪之後,便停下來,靠着找到的乳酪維持下去,直到有一天發現已經沒有乳酪,便不知所措;另外一種老鼠,就算找到乳酪,還是努力不懈,任何時候保持最佳狀態,當面前的乳酪越來越少,他們便會繼續去找尋下一個乳酪的來源。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對子女說,努力學習,將來考獲專業資格,從此一勞永逸,薪高糧準,安度餘生。但是看看我們今天以及可見的將來,社會變化得很大,今天的專業,將來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又或者因為一些不能預知的原因,失去了專業資格,例如因為投資失利已破產,或因意想不到的事件而留有案底,因而失去了專業資格。如果我們教導孩子,便是人生只得一個目標,謀生只得一個途徑的話,到他們真的遇上逆境,他們便可能應付不來,跟著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
因此,我不建議父母只向子女強調,他們學習的目的便是取得良好的學術成績,才能考獲專業資格,生活才能有保證;我覺得現今的父母,要協助子女認識這個世界,明白世界不斷在變,人生必定有起伏,他們必定要隨機應變,認清前路,學習和改變自己心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子女謀生的基本條件和能力,例如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人脈關係、分析能力等等,才是子女能以一生賴以維生的能力,單一專業資格,只是給他們一個選擇,他們甚至不一定依賴這個專業資格來謀生,他們人生當中,可以選擇他們覺得最適合工作來做,只要他們肯,在他們畢業之後,很多工種是可以靠自修或報讀相關課程入行的。年青時的學習階段,是給他們一個緞練的機會,他們的學術成績,只是一個對他們能力的客觀評核而已。
Sunday, April 19, 2020
隔離中的教育(八)
根據現時所得的醫學資訊,這次疫症除非有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藥,又或人口當中的七成已曾經感染這病毒並且痊愈,在未來兩三年,這隻病毒會久不久再次引起大規模傳染,就算是個別學生發現有任何學生或教職員確診,該學校也很大機會停課;換句話說,將來兩三年,子女還有機會經歷間竭性的停課,學生只得留在家中,不能回校上課,但是家長還是需要負擔子女就讀直資私立學校的學費。如果家長介意在停課期間仍需要繳交學費,覺得學費不應該白花,如果不用上課,學費的支出應該轉為一些直接投放在子女身上的支出,這些家長可能便要三思是否寧願讓子女報讀官立或資助中小學了,尤其是快將升讀小學或中學的學生。
我的朋友當中,也有不少是任職中小學教師,在這段停課期間,學生不用上課,但是老師還需間中回校當值,或在家中準備教材,透過互聯網教導學生。對於官立和資助學校的老師,他們的薪金由政府支付,尤其是全職的長工,這次疫症短期內對他們應該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影響,但是對於合約教職員,以及受聘於直資和私立中小學的教職員,不知會否因為疫情影響學校的收生人數,影響了學校的收入,間接影響了這些教職員的工作穩定性,再間接會否影響學校的教育環境和質素,有子女就讀這些學校的家長,便可能要多加留意了。
Wednesday, April 08, 2020
隔離中的教育(七)
我不是一個經濟專家,讀者也許要在別的地方找尋相關資料和找相關專家討教了。
Monday, April 06, 2020
隔離中的教育(六)
首先,對於歐美國家處理疫症的能力,家長可能有兩種解讀。第一種解讀是,這些歐美國家沒有處理類似沙士疫症的能力,所以家長不再放心讓子女到這些歐美國家留學,尤其是就讀中小學的年幼子女。第二種解讀是,經過這次疫症之後,歐美國家在慘痛的人命傷亡之後,必定學懂了如何應付疫症,改善他們的醫療設施,好讓他們能夠處理下一次,不知何時再臨的疫症。屬於前者的家長,便會考慮不再讓子女到歐美國家留學,換句話說,便是讓子女回到香港找尋就學機會吧;而後者的家長,反而會更放心讓子女在疫症之後,到這些歐美國家留學。我相信,這兩種家長同時存在,只是不知道他們的比例,而且隨着疫症的發展,這兩種家長的比例也會隨着時局改變。
在海外留學的學生,自從疫症在歐美國家爆發之後,他們的選擇便是要決定留下來還是回到香港。如果學生在當地有親友照顧,或有能力照顧自己,有足夠的防衛裝備,盡量留在家中,減少和其他人接觸,理論上是可以留下來的;否則,他們應該早前便已回到香港了,因為到現在這一刻,各國已經採取了不同的封鎖措施,現在差不多是沒有可能把年幼的留學生接回香港了。
到疫症受控之後,當各國開始復課的時候,相信有部份家長,會為留學海外的子女退學,讓他們回到香港就讀,同時,相信亦有部份本地家長,尤其是早前回流香港工作的家庭,因着去年的社會事件,再加上這次疫症,再加上香港疫症之後的經濟前景未明,可能便會決定離開香港,回到他們有居留權的國家,所以部份本地學校,尤其是國際學校,便會騰出學位來,這些有意讓子女回流香港就讀的家長,也許便要提前考慮是否真的要讓子女回流,以及及早接觸相關學校,詢問會否有插班的可能,或申請插班的時間和手續。
如果本地國際學校的競爭大,而家長決定讓子女離開歐美國家的話,除了本地的國際大學,也許可以考慮香港鄰近地區的國際學校,例如新加坡和台灣,這些地區在今次的疫症當中,確診人數不算多,給當地市民很大的信心,所以本地家長也許會對這些地區有信心,而且,這些地區和香港距離不遠,家長要趕到學校當地照顧子女,甚至留在當地陪讀,安排應該比到歐美國家方便便宜吧。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部份家長選擇讓子女回流香港,騰出了海外學校的學位,這些學位價值不菲,原本很難考得入的,尤其是英國的私立學校,這些私校都是以商業模式運作,必定期望能善用所有學位,取錄足夠的學生,所以這反而讓有心讓子女就讀這些心儀學校的家長,去看看有沒有機會插班的可能。所以如果我是這些有心讓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留學的家長,但因之前子女不能成功被取錄的話,也許這是一次額外的契機,去主動聯絡心儀學校,詢問會否在疫症過後復課之時,有否學位讓自己的子女入讀。
近日報紙報道,部份家長放棄讓子女到海外升讀大學,所以中學校長以及本地大學,要求教育當局增加本地大學資助學位,讓原本打算到海外升學的學生,可以改為留在香港就讀大學。由此可見,海外大學的競爭可能是細了一點,這反過來讓有意到海外就讀的學生,能有更大的機會入讀心儀大學。(報道提及,教育當局拒絕增加大學資助學位,我是同意的,也許將來另寫一篇文章討論吧。)
無論如何,家長必定要有心理準備,除非出現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藥,這次的疫症會在未來兩三年不斷反覆出現,不論學生是留在香港或是到海外留學,家長必須考慮當疫症再爆發的時候,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照顧和安排。
Sunday, April 05, 2020
隔離中的教育(五)
可以讓學生離家,走到街上,教育當局必定肯定社會上沒有社區感染,即是所有確診的病人,必定要找到源頭,確認他們不是在社區中感染到的,才可以放心學生自行在街上走動。另一方面,因為這次疫症有隱蔽帶菌者,所以在這個疫症完全過去之前,所有人都必須戴上口罩,以學生每天離開家居都回到家中,差不多有十小時之久,期間有不同的活動,以及進餐的時間,所以每個學生每天上課的日子,可能便要用上三個或四個口罩左右。學校必定要有額外的口罩,讓學生在有需要時取用。
所以在復課初期,學生便需要有足夠的口罩使用,以現時一個口罩大概是三元 ,學生每天所需口罩的費用便是十多元,對於草根階層的家庭,這可能已是一個負擔了,所以部份學生的口罩,尤其是草根階層的學生,可能需要由政府提供。到現時為止,本地的口罩供應和價錢,都不足以供所有學生使用,所以必定要等到本地口罩生產商和入口商,可以提供足夠合規格的口罩,讓全香港學生使用,加上政府資助或全面提供,才能復課。
至於復課初期學校的安排,也許和平日不一樣,可能需要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來減低學生感染和傳播病毒的機會。
學校,是一個眾多學生集散的地方,上課期間,人數眾多,所以在復課初期,最理想是可以減少校園內的人數。我想到其中一個簡單的方法,便是將現在全日制的課程,轉為半日制,例如初小和初中是下午班,高小和高中是上午班,那麼任何時候,在校內出現的學生便是平日的一半,再加上學生不用在校內進餐,減少因為在校內進餐感染病毒的機會。同一時間在學校內出現的學生少了,課室數量不變,所以學校可以使用更多課室,讓每個課室的學生人數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減少受感染的機會。上午班上課時間,可以是七點到十二點,下午班是下午一點到六點,各五小時,期間一小時是讓上午班學生離校,校工清潔課室,再讓下午班學生進入學校。
也許還有其他配套措施,例如暫停小食部服務,避免學生排隊購買小食,暫停體育課,減少學生之間身體的接觸,在小息期間,除了到洗手間外,鼓勵學生留在課室內,留在座位休息或自修。暫停所有課後活動,取消所有校際比賽。如果半天的教學時間不足夠,部份課程可以繼續選擇在網上教授,讓學生在家中透過互聯網上課。
若說全日制的學校變成半日制,會否拖慢教學進度,我則在想,我小時候上小學的時候,便是半日班,所學的其實和全日班分別不大,尤其是如果全港所有學校一同實行的話,家長亦不會擔心學校之間有不公平的情況出現,最重要是保障了子女的健康,所以家長亦應該不會反對。
至於復課的日期,也許亦會對復課的安排,尤其是課程的進度,有所影響。如果是短期內可以復課,也許可以推遲暑假,盡量完成這個下學期的課程;如果是九月才能復課,便盡量在這個學年,完成三個學期的課程,好讓明年完結時,能完成停了課的下學期,加上下一學年的課程;如果明年一月才能復課,即是香港失去了這學年的一個下學期和下一學年的一個上學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便當全香港失去了一個學年來安排吧,即是2019到2020年的上學期,接2020年到2021年的下學期吧。
作為一個小市民,一個普通家長,亦不是什麼醫學專家,實在想像不到疫情將會怎樣發展下去,更遑論那時才能復課。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儘量推斷將會發生的情況,儘量作出心理上和實際上,可能做到的準備便是了。
Saturday, April 04, 2020
隔離中的教育(四)
學校停課期間,很多學校都採用了網上教學,讓學生在家中繼續學習,另外,很多補習社亦受到很大的影響,例如部份中小學學生到補習社,部份原因是家中沒有人照顧,便到補習社去完成功課,現在這些學生都不用在上課,留在家中,沒有了托兒的原因,所以很多補習社的生意也應該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因為很多學生都不再需要參與考試,學校亦沒有新的課程,所以需要參加補習社來追趕課程的急切性也沒有了,最後,部份補習社也採用了網上教學,以單對單或小組形式透過視像會議來教導學生,經過這兩三個月,似乎老師和學生都接受了網上學習了。
網上教學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以及省卻了交通時間,讓老師和學生能更有效快捷的透過互聯網教授和學習。學校網上教學,老師可以在家中,教授數十個各自留在家中的學生,至於補習社,導師可以在家中透過互聯網教導個別學生。因此,透過互聯網教學,地點已不再重要。如果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將來的教育會變成怎樣呢?
停課期間,學校的網上教學,使原本的老師透過互聯網教授原本在班房的學生,是一個老師對數十個學生,但是既然沒有了地點的界限,其實老師可以對數百個學生,甚至數千、數萬個學生。那麼,透過互聯網,為什麼要數十個相同科目的老師,各自準備教材,去教授不同組別的學生呢?從家長的角度,他們會想,既然同一科目的老師有那麼多,為什麼不選擇一位他們覺得最好的老師來教導自己的子女的? 又或者,同一個科目的不同的老師,教授不同深度的課程,家長便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子女的那一個課程來選讀,這不是更靈活,更能因材施教嗎?
以我所知,很多學生到補習天王的補習社上課,在課室內其實都是在看由另一課室傳來的視頻,補習天王並不在同一個課室內,既然如此,和在家中參與由學校老師所主持的網上教學,和參與由補習天皇所主持的網上教學,其實沒有什麼分別,甚至可以說,如果同樣是網上教學,以學習效益來說,理論上補習天皇有強大支援團隊,有良好的教材(尤以應付公開試的角度來看),不是選擇上補習天王的網上教學更有效率嗎?那麼,由眾多學校老師各自主持的網上教學,尤其是高年班的課程,長遠來看,其重要性和意義便會越來越低了。
至於補習社,現在的私人補習老師,需要透過補習社,去接觸需要補習的學生,並且在補習社內教導學生。既然可以透過互聯網,補習老師其實可以和學生直接在互聯網進行補習,只要網上提供一個平台,讓補習老師和學生找到對方,甚至完成網上付款交補習費,補習社便會失去原先的角色和重要性,更遑論當中要收取費用。另外,對於某些課程,既然沒有了地域界限,補習老師的選擇,便不限於香港本地了,例如一些國際性的考試,以及一些外語。對於國際性的考試,全世界都是考同一個課程,如果能找到外國的補習老師,可能可以以一個更低的價錢,聘請到更有經驗的老師來教導,至於外語,學生可能可以找到該外語當國的老師來教導,又或至少是找到當地一個以這外語作為母語的人來教育或閒談,這已經可以對學習外語有很大的幫助了,在那個國家找個能說這種外語的人,多的是,只要有網上平台可以找到對方,價錢必定比在香港找個能說這外語的人容易得多,即價錢亦必定平得多。
總括來說,網上教學由來已久,多年前便開始有很多課程可以在網上報讀,但是大都只限於大學課程。經過今次疫情,當家長和學生明白和接受網上教學之後,對於傳統學校教學,補習社和私人補習,它們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以及價值等等,以及整個學習教育生態,都有深遠的影響,值得教育界各持份者、從業員、家長和學生去思考了。
隔離中的教育(三)
現時還有少量由海外回港的香港人,回到香港後需要接受十四天隔離觀察,因此,香港還是有境外輸入感染的情況出現的可能,如果之後再要加十四天沒有其他境內感染,四月中的復課日子,可以實現的機會其實微乎其微,不論能否復課,這個學年的下學期其實也所餘無幾,極其量讓學生回到學校參加學期考試,但是因為下學期並沒有真真正正上過課,經網上教授的課程其實不多,這次學期考試的範圍,也許和上學期的期考差不多,是否還有價值舉行,實在值得商榷。
既然這個學年的下學期,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授課,而且並不是個別學校停課,全香港的學生也同樣停課了相同的時間,實務一點去想,倒不如香港的教育當局、學校和家長,也當這個學年並沒有下學期算了。對於沒有了下學期這個現實,不同年紀的學生便有不同的影響程度。
近年大部份家長都選擇讓年滿兩歲的孩子入讀兩歲班,目的是為了盡早適應上課的環境,以及爭取較大的機會入讀心儀的幼稚園。既然停課,家長便唯有順理成章放棄讓子女入讀兩歲班了,影響不算大吧。
對於幼稚園低班和中班的學生,部份這些學生的家長,為了提高成功入到心儀小學的機會,會讓子女參加不同的體藝課程,參與不同的比賽,為的是取得更亮麗的履歷。在停課期間,所有體藝課程和比賽都被迫取消,因此,期望取得這些證書的家長,也許只能找其他方法了。既然孩子不能離開家居,父母為子女設定有規律的時間表,部份時間看看英語節目,保持英語語境,多跟孩子說故事,同時幫助孩子建立自行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孩子的自顧能力,維持孩子的生活習慣,好讓孩子在復課時能夠盡快適應。
至於幼稚園高班的學生,聽說很多已經得到小學的取錄,因為復課無期,而且快都離校,高班下學期已無重大意義,部份高班學生便已經提早退學,省下下學期的學費以及一切雜費。從家長角度,這個做法無可厚非,尤其是對於就讀於不能應用幼稚園學券的幼稚園。這些學生的家長,可以的話,同樣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建立他們的自顧能力,以及多跟孩子談談入讀小學的情況,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至於學業方面,如果真的很擔心子女入讀小學時需要追上學校的進度,家長可以自行購買一些練習簿,讓孩子學點簡單的中英文便是了。
對於原校升學的中小學生,雖然失去了一個學期,但只要是在原校升學,相信學校會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補課,用接近補習社精英班的模式教授,以及調整下學年的課程進度,應該在下學年的整整一年裏面,便可以追回這個消失了的下學期的課程,所以對於這些學生來說,影響並不大。
對於要參加升中派位的學生,這個下學期的成績本來是需要提交及教育當局做派位之用,但既然失去了這個學期,全香港的學生便一同提交少一個學期的成績便是了,這個處理辦法,的確對於在六年班下學期努力,期望急起直追的學生不利,但是面對天災人禍,這已算是無奈之中的公平了。相信升中派位,仍能如常運作,為每一個小學畢業生提供一個下學年入讀的中學學位。
最後,對於本年度參加中學文憑考試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原本用作報考大學之用,但是現在公開試能否如期順利舉行,亦是未知之數,但無論如何,教育當局必定找一個方法,來評核學生的成績,決定那些學生可以入讀一間大學的某學系。最壞打算,是公開試延期舉行,入讀大學的時間亦推後,對於現在在停課當中,原本準備公開試的同學,唯有繼續保持狀態,準備公開試隨時舉行。
由以上所見,只要是全港一同停學,教育當局和學校必定會找個既方便評核,亦盡量公平的方法去評核學生,家長只需要讓子女停課不停學,保持學習狀態和心態,便可以了,不必擔心太多,因為實際上的安排,還要看疫情的發展,所以也不必過於擔心,加重自己和子女的壓力。還原基本步,最重要的,還是子女的健康。
Tuesday, March 24, 2020
隔離中的教育(二)
這次的病毒,不論它的名字叫什麼,是一隻高傳染性,對身體有長遠後遺症,人類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對於受感染的人,到現今為止,還是沒有特效藥,亦沒有疫苗,暫時為止,死亡率由1%到9%不等,以觀察所得,爆發情況越嚴重的地方,死亡率越高,尤其對於年紀大和有長期病患的人,死亡率便會越高。現在對確診的病人所能做到的,就是把他們隔離,給他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自行康復。至於避免這隻病毒的傳播,人類所能做的,到現在為止,只能盡量減少人們之間的接觸,減少人群聚集,如果不能避免要與別人一同相處,便要做好預防措施,包括戴上口罩和經常洗手。根據專家所言,現在已不可能阻止病毒的傳播,只能等待全人類七成或以上受感染後產生抗體,或有有效的疫苗,才能解除這個疫症的威脅。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都會,每天,大部份人不是要上班,就是要上學去。公共交通工具、辦公室、學校、餐廳、娛樂康樂設施等等,都是人們聚集跟着再分散的地點,因此,為了避免疫症的傳播,人們便應盡量避免到這些地方去。成年人為了謀生,絕大部份難免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工作地方去,至於其他的地方,可以關閉的,政府便會設法去停止他們的運作,例如學校和康樂設施。
對於不同地區應付疫症的方法,看到香港、澳門和台灣,因為當年經歷過沙士,市民一聽到是沙士的變種,便馬上重新啟動當年的防護機制,每個人都戴上口罩才到街上去,所以這些地方的感染程度算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吧。當年沙士對其他國家並沒有多大影響,外國人對疾病,尤其是傷風感冒等等,都是採取「佛系」的應對方法,即是不會重視,讓身體自行對抗疾病,病徵便會慢慢消失,另一方面,人們是不需要戴上口罩的,戴口罩的人,就是患病的人,就不應該到街上去,否則,如果本身沒有病,但是帶着口罩到某地方,便好像說這地方有問題,對其他在場的人引起恐慌,因此外國人士不接受其他人戴上口罩的。
今次的疫症大爆發,可以看到不同應對的方法,所引起的傳染程度的分別,將香港這些採取嚴謹處理方法的地方,傳染人數不算多,但是完全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就算是在已發展中的國家,有良好的醫療設備,感染人數便會急劇上升,也是不能倖免。到有一天,這些完全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的國家,認清楚預防措施的重要之後,改變了他們對戴口罩等預防措施的偏見之後,感染人數才會下降。相信,經過這次之後,全世界的人都會明白,戴口罩不再是本身患病,亦不是暗示某地方不清潔,而只是保護自己的預防措施,是值得採取和應備受尊重的。
總括來說,經過這次影響全世界的疫症之後,我們學到的,是現今全球化的世界裏,人流物流頻繁,人類不斷侵害大自然,在大自然當中隱藏的病毒,會不斷被帶到人類之間傳播。每一次出現這些人類沒有抗拒的病毒,全世界所有國家、所有人都會受影響。從今以後,所有國家應該都清楚疫症的可怕,以及應對疫症傳播的方法。在今次的疫症中,香港和其他當年有份對抗沙士的地區,處理疫症的經驗和能力,便比其他地方的政府好。但可以推斷,經過今次的教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明白如何應對,到下一次再有傳染性高的疫症發生時,相信每一個國家都可以正確地處理了,所有國家的文化也會轉變,不再對戴口罩這些做法有任何抗拒和接受其他人這樣做了。亦即是說,經過這次疫症之後,我們長遠反而不須要再擔心到其他地方生活,或讓子女到其他國家學習了。
長遠來說是正面的,但是短期內,香港社會、教育界、以至每個家庭,都面對著不同的問題和挑戰。我在之後的文章,再繼續討論吧。
Monday, March 02, 2020
隔離中的教育(一)
在農曆年公眾假期初期,政府堅決不「封關」,我便曾經考慮會否帶女兒到海外暫住,反正我推斷政府會不斷停課。那時香港已有確診,所以到海外去,也要有責任地先找個地方自我隔離十四天,才可以到其他地方走動。那時我在網上找到紐西蘭的民宿(Airbnb),亦計劃拜托親友先為我準備十四日的食物和日用品,提早放在那民宿裡,一切計劃好之後,還有機票可以預購和可以預訂Airbnb,但是最後決定留在香港,原因是怕到海外時,真的發燒,便不能上飛機,不能回港就醫,必定要利用到另外一個國家的醫療設施,雖然有旅遊醫療保險,但怎樣也是在外國接受醫治,照顧和配套上必定比不上留在香港。
之後發覺,決定留在香港,暫時來看也仍是正確。原因是親友說當時每天到逹紐西蘭的航班,超過半數是內地人,在飛機上感染的機會其實也不少,另外,如果香港變成了疫埠,三個月的逗留期過後,我是否便要到另外一個國家暫住?還是要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回到香港呢?最重要的是看到香港的疫情,暫時似乎沒有大規模爆發,當然,如果香港疫情失控,便無論如何應去另一個地方暫避。所以到現在為止,只可以說決定留在香港是正確的,其實只是好運而已。
女兒是沙士後出生的,之後香港已有數次停課,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女兒幼稚園期間的禽流感。當時幼稚園停了學,但教育當局要求學校在停課期間繼續開放,讓沒有能力照顧家中子女的父母,帶子女回學校去,校園裡的教職員便會照顧學生。所以,我記得那時我差不多每天都帶女兒回校,學校便只得我女兒,或最多只是多一兩位其他同學,這比父母或傭工帶子女到屋苑的遊戲室更安全。因為女兒是全日班學生,所以學校也為女兒訂外賣,讓女兒在校內進午餐。
反觀今次的疫情,便似乎比當年的禽流感,甚至是當年的沙士更為嚴重。所有學校停學,時間更長,措施更進取,影響更大。在這篇和跟著來的幾篇,也來分享今次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以及我從中得到的啟發和感想。例如疫情開始,政府宣佈停課。首先令我想到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停課?另外,為什麼復工和復課不是同步的?現在所見,是先復工,再復課,背後有什麼原因或啟示呢?停課期間,各界都在說「停課不停學」,可以怎樣理解呢?停課時間越長,便累積更多問題需要解決,才能復課。那麼有哪些復課的安排呢?今次的疫症,對於香港將來的教育,以及父母有什麼啟示?
Saturday, February 29, 2020
海外升學(五)
Thursday, February 20, 2020
海外升學(四)
我們的孩子,活在一個全球一體化的世界,他們要和全世界的人競爭,世界上某一個地方發生的某一件事,也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所以他們比我們現今的家長,更有必要有廣闊的視野和世界觀,以及有能力和不同國藉種族的人溝通。因此,在他們進入職場之前,能讓他們到海外親身體驗外國的生活,雖不致是必需,但是對他們的人生和將來,必定是利多於弊。至於這類親身體驗,由數天的遊學團、以月計或學期計的交流或交換生計劃,以及一年或以上的海外升學,甚至是畢業後到海外的工作假期,可按各家庭的能力、背境、期望而選擇。到孩子完成了這些體驗之後,他們對將來思考的角度,定必會有改變,亦能找到更多的發展空間以及出路 。
總括來說,孩子有一天總要離開父母,當他們還在我們身邊時,能力所及,便給他們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和能力到海外親身體驗,就算他們最終的決定是留在香港或是選擇遠走他方,找尋他們的天地,總算是他們曾經體驗過,思考過而作出他們認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父母的責任至此,總算是大功告成了。